賴秋艷
摘 ?要: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如果始終得不到有效的解決,那么勢必會影響到他們的成長。對此,教師要提高重視。基于此,本文從不能很好地融入班集體和個性孤僻、情緒消極兩方面分析了農村留守兒童比較常見的心理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和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兩條解決對策,希望能給相關人員一些參考。
關鍵詞:小學;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解決對策
引言
當前,農村的青壯年為了取得更好的發展的空間,選擇外出打工。部分青壯年沒有能力將孩子帶到城市里,只得將他們托付給自己年邁的父母或是親戚朋友照看。這些長時間遠離父母的孩子被稱之為“農村留守兒童”。他們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與呵護,而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如果聽之任之,勢必會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對此,身負教書育人職能的教師需要加強對這個特殊群體的重視,及時疏導他們的不良情緒。對于已經出現心理的學生,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方式進行干預,以便能夠為農村留守兒童創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讓他們快樂地長大。
一、農村留守兒童比較常見的心理問題
(一)不能很好地融入班集體
融入班集體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唯有學生迅速地適應學校里的生活,才能積極配合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最終實現個人學習能力的提升。而農村留守兒童很少做到這一點,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的身心還未發育成熟,骨子里還保留著沖動的基因,在遇到事情以后,他們不會細細研究解決問題的方式,而是采取比較直接沖動的方式,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學習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長時間與父母分離留守兒童缺乏安全感,他們不愿意相信別人,對于周圍的環境保持著一定的戒備心理。即便其他學生對于他的態度是友好的,他也覺得這是在炫耀或者是嘲諷,因此遇到事情總是選擇逃避。在學校中,留守兒童比較明顯的表現有上課遲到、走神等等。
(二)個性孤僻、情緒消極
多數留守兒童在很小的時候就與父母分開了,且他們在相對較長的時間內不能與父母進行面對面的溝通,這導致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的安全感與情感需要始終不能得到有效的滿足。每次看到其他孩子都有父母相伴時,他們就會出現情緒低落等情況。其次,隔代撫養或者是寄人籬下的生活,會讓留守兒童缺乏對家庭的歸屬感,時間一長就會產生強烈的自卑感。他們害怕與陌生人說話,也不愿意向其他人敞開心扉講述自己的痛苦,所以大多數情況下,他們會整天悶在教室或者是屋子里。由于在成長過程中缺乏語言表達能力的機會,他們與人交往的能力相對較低,性格也較為孤僻。
二、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有效策略
(一)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注
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已經成為當前農村教育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教師要深刻意識到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嚴重性,意識到尋找有效解決之道的必要性,意識到改善留守兒童性格孤僻的意義,在實際教學中既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通過各種途徑強化他們的文化基礎;又要關注他們的生活,對于他們的不良情緒進行及時有效的疏導,以便他們能正確看待自己。在工作中教師要深入留守兒童的生活,與他們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力爭能夠當好他們的第二監護人。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利用主題班會等為農村留守兒童舉辦生日慶祝活動,以便他們能感受來自于教師的關心與愛護,從而嘗試將心中的不解與困惑講出來,為日后擁有健康的心靈創造有利的條件。
(二)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
教師需要深刻意識到農村留守兒童并非不愿意參加班集體活動,而是他們比較自卑,總覺得別人是在嘲笑他。如果教師能夠消除留守兒童這種心理,那么他們會漸漸融入到班集體中[2]。而豐富多彩的活動則可以幫助教師達成這一目標。在活動中學生會感受到來自于同伴之間的呵護,感受到來自于班集體的關心。其次,這會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緩解他們思念父母的難受心情。這有助于他們盡快融入到班集體里,走出孤僻心理。因此教師有必要根據留守兒童的具體情況與教學目標,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
比如組織學生去踏青。在農村最不缺的就是田地里的風景,教師可以完全利用這一點,通過各種途徑組織學生去踏青,讓他們感受大自然的氣息,從而起到陶冶情操的目的。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將學科知識融入其中,例如向學生講述拔苗助長的故事,讓學生在享受風景的同時還能獲得文化知識的提升。
比如舉行唱歌比賽。為了讓留守兒童更好地融入到班集體,教師可以將比賽設置為團體比賽,讓留守兒童與其他學生一起商討要表演的歌曲。起初留守兒童由于自卑心理可能會不愿意說話,但隨著與人交流機會的增多,他們將會越來越愿意參加活動。
需要注意的是,留守兒童由于長時間不與人交流,初次參加活動時可能會出現排斥情緒。對此,教師要報以高度的理解,根據留守兒童的具體情況采取適當的方式,切莫一味地讓他們參與活動,以便他們礙于恐慌心理更加不敢參加活動了。對于逐漸融入班集體的留守兒童,教師要進行及時的表揚與支持,以此來強化他們的成就感,為他們走出不良心理的陰影創造良好的條件。
三、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留守兒童由于在成長過程中缺乏與父母的溝通,導致他們出現性格比較孤僻、情緒相對消極等情況,部分留守兒童甚至已經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對此,教師要提高重視,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以便能夠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促使他們走出孤僻心理逐漸融入班集體中。
參考文獻:
[1] 劉靜.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成因分析及解決對策[J]. 科教文匯, 2019(11):3.
[2] 關青. 分析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成因及解決對策[J]. 當代家庭教育, 2019(23):1.
(作者單位:廣西浦北縣江城街道合群小學,廣西 ? 浦北 ? 53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