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翠蓮 蘭師文
在大眾賽事活動舉辦過程中,運動損傷等一系列運動風險逐漸成了各項賽事舉辦時出現的棘手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本文從大眾氣排球賽事活動入手,運用邏輯分析、實地調查等方法對江西省第六屆全民健身運動會氣排球交流賽中運動損傷的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的認識情況進行統計與分析,探究大眾賽事活動中運動損傷的風險管理,為大眾體育賽事的成功、有序舉辦提供參考。
2019年9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的通知。《綱要》強調,要求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到2020年,建立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體育發展新機制,全民族身體素養和健康水平持續提高,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初步建立。在建設公共服務體系的一系列過程中,在各級政府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基層等社會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的以大眾參與為主題的體育運動競賽,氣排球比賽的舉辦越來越頻繁,參與人數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問題也愈發明顯。由于氣排球運動的受眾群體多為中老年人群體,其運動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愈發下降,在運動競賽過程中發生運動損傷的風險逐步增大。在大眾氣排球賽事中,如何降低、轉移賽事活動中突發的風險成為了當下亟待解決的一項社會性問題。
1 大眾體育賽事運動損傷風險管理概述
1.1 大眾體育賽事活動風險的特點
由于大眾體育賽事其本身區別于職業體育賽事活動,具有更多的偶然性和不可控因素,使得大眾體育賽事活動舉辦的風險遠高于職業體育賽事活動。通過對2020年贛州市章貢區“三陽建設杯”氣排球交流賽的實地觀察,本文將大眾體育賽事活動風險特點歸納為:(1)突發性:大眾體育賽事活動風險事件往往是在人沒有預測到的情況下突然發生的,事件發生后人們措手不及,難以很好的進行應對。(2)損害性:由于風險事件是在參與者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瞬間發生的,在不能及時有效的處理的情況下,風險事件的發生通常伴隨著部分利益的損失。(3)不確定性:由于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存在各種條件的限制,無法做到精準預測風險。(4)潛在性:客觀存在的風險也許會發生、也許不會發生,這種不確定性就導致風險是潛在的風險。
1.2 大眾體育賽事活動風險管理的意義
實施大眾體育賽事活動風險管理的目的是為了保障以大眾參與為主體的體育運動競賽的有序進行,維護運營主體的權益,保障人民群眾參與運動賽事的人身安全、財產安全、心理安全,減少由于舉辦賽事或參加競賽遭受的風險損失。從我國大眾體育賽事發展的形式看,我國大眾體育賽事正處在一個快速發展和新問題不斷涌現的時期,這一現象使得大眾體育賽事舉辦面臨的風險空前高漲,所以結合我國大眾體育賽事的發展現狀,有必要對大眾體育賽事風險進行梳理和分析。
2 大眾氣排球賽事活動運動損傷的風險源
2.1 技術動作風險源
氣排球技術動作風險源分別為:墊球、傳球、發球、扣球、攔網、移動六個部分。其中,墊球風險源包括:準備姿勢不充分、墊球手形不合理、墊球動作不協調。傳球風險源包括:迎球動作不充分、擊球點不正確、傳球手形不合理、傳球用力不正確。發球風險源包括:拋球不到位、引臂不充分、揮臂擊球動作不合理。扣球風險源包括:空中擊球動作不合理、落地緩沖不到位、扣球發力不均勻。攔網風險源包括:移動制動控制不好、落地緩沖不到位、攔網手形不正確。移動風險源包括:判斷不正確、重心不穩定、啟動速度太慢、移動步法不正確。
2.2 參賽主體風險源
參賽主體風險源分別為:體能狀態、技能水平、戰術能力、心理能力、固有傷病五個部分。其中,體能狀態風險源包括:身體素質不好、訓練或比賽中體力透支、準備活動安排不合理。技能水平風險源包括:排球技術狀態不穩定、排球技術動作錯誤、排球技術動作實戰應變差。戰術能力風險源包括:排球戰術意識差、排球戰術安排不合理、排球戰術失誤。心理能力風險源包括:缺乏自信、比賽心理壓力大、輕敵思想、做動作注意力不集中。固有傷病風險源包括:舊傷未痊愈、自我防范傷病意識不強。
2.3 外部因素風險源
外部風險源分別為:時間、場地、器材、天氣、賽程安排(比賽)五個部分。其中,時間風險源包括:不適應比賽時間、競賽時間過長體力不支。場地風險源包括:排球場地地面不平滑、排球場館燈光過亮、過暗、場地狹小不規范。器材風險源包括:排球球網不固定、排球球柱沒有護圍。天氣風險源包括:氣溫過低、氣溫過高。賽程安排風險源包括:比賽時間臨時調整,打亂選手競技狀態、比賽場地臨時更換,參賽選手不適應排球場地。
3 大眾氣排球賽事活動運動損傷的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是一種判斷風險等級的活動,它是建立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通過對收集的大量詳細損失資料加以分析,運用定量分析與計算的方法,對風險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和損失嚴重程度加以估計和預測,它是風險決策和各項風險處理技術的基礎。目的在于規范和指導人們的行為,使他們合理地面對各種風險。為選擇風險應對方法與進行正確的風險管理決策提供依據。
本文主要采用列表排序法對大眾氣排球賽事活動運動損傷情況進行評估。用逐項評分的方法來量化各項運動損傷風險的大小,然后邀請主辦方、參賽隊員、相關專家共30人一起對風險源發生的可能性在1至5分的區間內打分,得出平均分作為本次的風險評估結果。
3.1 技術動作風險源的風險評估
依據本分要求對大眾氣排球賽事活動運動損傷中的技術動作風險源的風險量進行評估。技術動作的風險量主要由其動作本身的特性所決定,統計顯示,墊球風險系數為2.5,傳球風險系數為2.0,發球風險系數為3.0,扣球風險系數為4.2,攔網風險系數為4.0,移動風險系數為3.3。其中風險系數最高的動作為扣球,該動作由水平加速和垂直加速構成,分別為助跑、起跳、空中擊球、落地五個部分,其中落地動作較靠近網前,容易形成較多不確定因素。另一方面,大眾氣排球賽事的參與者多為非專業人員,技術動作不規范,更容易因為技術動作而產生運動損傷。因此扣球技術在大眾氣排球賽事活動運動損傷技術動作風險源中排在第一位。
3.2 參賽主體風險源的風險評估
依據本分要求對大眾氣排球賽事活動運動損傷中的參賽主體風險源的風險量進行評估。評估采用量表進行排序,統計結果顯示:體能狀態風險系數為3.8,技能水平風險系數為3.7,戰術能力風險系數為2.8,心理能力風險系數為3.0,固有傷病風險系數為4.7。風險量排序由大至小依次為:固有傷病、體能狀態、技能水平、心理能力、戰術水平。其中,風險量最高的是固有傷病,這也從側面說明,參賽者擁有健康的、沒有傷病的體魄對于順利參加比賽來說十分重要。戰術能力在參賽主體的風險量中排名最低,為2.8分,結合本文分析對象判斷,大眾體育賽事的參賽隊員水平有限,在戰術能力的安排和體現中不是十分明顯,只有部分相對簡單、風險較低的戰術配合,因此在大眾氣排球賽事參賽主體的風險源中,戰術能力方面的風險最低。
3.3 外部因素風險源的風險評估
依據本分要求對大眾氣排球賽事活動運動損傷中的外部因素風險源的風險量進行評估。評估采用量表進行排序,統計結果顯示:時間風險系數為2.3,場地風險系數為3.0,器材風險系數為2.8,天氣風險系數為2.0,賽程安排風險系數為3.7。風險量排序由大至小依次為:賽程安排、場地、器材、時間、天氣。外部因素屬于不可控因素,其中比賽的賽程安排的風險量最大,由于大眾氣排球賽事的編排多數較為緊湊,參賽隊員的休息時間較短,在高強度的競賽過程中,容易出現一系列的運動損傷的風險。其次則是場地風險和器材風險,許多氣排球場地都是由羽毛球場館改造而成,氣排球場地不夠規范,沒有足夠多的安全區域,這就容易導致參賽隊員在救球過程中碰撞到其他區域。
4 大眾氣排球賽事活動運動損傷的風險應對
風險應對包括風險控制及風險轉移,風險控制策略有兩種方法:一是風險防范,即在風險發生前針對風險因素采取的控制措施,以消除或降低風險;二是風險減輕,即在風險發生時和發生后及時采取的有效的減輕損失的方法。風險轉移策略是設法將風險的結果轉移給第三方。風險轉移本身不能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也不能減輕風險帶來損失的大小,只是將風險的損失的一部分轉移給另一方。風險應對策略包括:(1)賽前演練。其一,通過在賽前對賽事中的檢錄、場地使用、隊伍休息區域、醫療救援等各個環節進行演練,發現其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并對這些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其二,召開比賽前的工作人員籌備會,交代各個崗位分配的職責與負責的區域,保證所有工作人員各司其職,降低可控的賽事風險損失。(2)制定賽事應急預案。將2020年贛州市章貢區“三陽建設杯”氣排球交流賽的賽事預案按照風險源特征進行分類、評估,由此制定與之對應的賽事應急預案。
5 結語
氣排球作為我國自主發明的一項群眾性運動,具有質軟、體輕、速慢等適合中老年體育運動的優點。探究大眾賽事活動中運動損傷的風險管理,運用風險管理手段可以有效減少風險事故的發生,有助于進一步推動大眾氣排球運動的大眾化、市場化發展,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完善提供實踐經驗,促進全民身體素養和健康水平的持續提高。
(作者單位:1.贛南師范大學附屬蓉江小學;2.贛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