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淼
在高校籃球訓練當中,學生出現踝關節損傷的幾率非常大,它作為一種運動損傷,在某種程度上會危害學生身體健康,在籃球訓練中,如果不加重視,這種損傷將會反復出現,阻礙籃球訓練活動的順利開展。要想進一步提升籃球訓練技能和水平,就需要重點關注踝關節損傷特點,并找出科學的防護措施加以解決。
現代社會發展視域下,高校學生籃球訓練,作為一種強度較高并且激烈的運動,學生經常會出現踝關節損傷問題,據相關統計表明,大部分學生在實際訓練過程中,都會產生踝關節損傷,還有一部分學生甚至出現反復多次損傷,不僅給正常訓練造成嚴重影響,還不利于籃球訓練高效開展,大大降低學生運動熱情。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紹踝關節相關概念,分析高校籃球訓練中學生踝關節損傷特點,提出高校籃球訓練中學生關節損傷具體防護策略,希望為相關人員提供幫助和借鑒,提升籃球訓練效果。
1 踝關節相關概念
踝關節在人體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籃球訓練中,不僅具備彈跳啟動功能,還能增強落地緩沖效果。對于踝關節而言,它作為一種滑車關節,主要構成包含三部分,分別是距骨、腓骨和脛骨遠端。踝關節運動過程中,不僅包含韌帶和肌肉,還涉及肌腱等部位,一般情況下,腓骨和脛骨主要是通過韌帶進行連接。踝關節一共包含六條三角韌帶,其中有外側三條韌帶和內側三角韌帶,這些韌帶經常會依附在周圍,對踝關節進行連接、加固和保護,發揮著巨大作用。在籃球訓練過程中,踝關節出現損傷的部位主要是外側副韌帶距腓后和前,也會集中在跟腓韌帶這一部位。
2 高校籃球訓練中學生踝關節損傷特點
2.1 損傷幾率具有高發性
高校籃球訓練中,學生踝關節出現損傷的特點之一就是具有高發性。在一項研究中,對高校學生籃球訓練進行統計之后,發現至少超過一半以上學生會出現踝關節損傷問題,由此可見,籃球訓練中學生換關節損傷出現的概率非常大。與此同時,雖說部分學生出現踝關節損傷,但是在損傷過程中,并不僅僅出現一次,而是一個學生出現好幾次損傷,經常會反復多次發作,這類情況的產生,使得在籃球訓練中,高校學生踝關節出現損傷表現為具有高發性。所以,作為籃球教練員和籃球代課老師,在對組織高校學生開展各類籃球訓練活動過程中,就要重視這一問題,將其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保證學生在籃球訓練的安全性。
2.2 損傷類型具有多樣性
針對高校學生,在籃球訓練過程中,踝關節損傷不但具有高發性,而且損傷類型具有多樣性。主要包含踝關節骨折及損傷性骨關節病、肌腱發炎和內外側副韌帶出現損傷等。在這幾種類型當中,發生率從高到低順序為踝關節外側副韌帶損傷-踝關節損傷性骨關節病-肌腱發炎-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此外,還包含其他類型的損傷,相對來說,在籃球訓練中出現的概率較小,由此可見,高校籃球訓練中,踝關節損傷具備多樣化特點,教練等訓練人員要格外注意,對學生出現這幾種類型損傷進行仔細研究和分析,在訓練過程中進行規避,從而避免學生訓練損傷問題。
2.3 損傷程度具有復雜性
在對高校學生進行籃球訓練時,損傷程度具有復雜性特點,主要包含三種類型,分別為重度、中度以及輕度損傷。對于輕度損傷而言,學生在出現損傷之后,還能繼續根據既定訓練計劃進行,參與正常活動。對于重度損傷而言,一旦學生出現這類問題,不管是什么訓練活動,都不能參加,需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治療,通過長時間住院進行恢復,比如,踝關節出現骨折就是重度損傷中最具代表性的損傷,不僅受傷比較嚴重,在康復過程中,還要花費更多時間。對于中度損傷而言,主要是學生出現損傷之后,不能根據既定訓練計劃進行各項活動,應適當將踝關節這一部位的訓練加以停止或減少,與此同時,還要進行相關治療。雖說在高校籃球訓練中,損傷程度具有復雜性,然而,其出現的概率卻有所不同,大部分學生踝關節出現損傷主要是輕度損傷,基本上占損傷人數的三分之二。與此同時,與輕度損傷相比較,中度損傷較為次之,占比為三分之一。重度損傷出現的情況較少。因此,籃球訓練在高校體育活動中,踝關節損傷程度以中度和輕度為主,重度損傷幾乎很少。
3 高校籃球訓練中學生關節損傷具體防護策略
3.1 做好準備活動
對高校學生進行籃球訓練之前,要做好各項準備活動。因為準備活動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讓身體產生熱量,對踝關節韌帶和肌肉有著積極效果,提升其柔韌性和伸展性,讓學生身體不同部位處于一種應急狀態之下,尤其是下肢踝關節,要格外注意,對其進行有效防護。如果內分泌以及神經系統沒有被完全調動起來,不能及時滿足籃球訓練活動的開展需求,此時就不能開展體育活動,因為繼續開展訓練活動會造成踝關節韌帶以及肌肉拉傷等問題。因此,教師在進行準備活動時,還要設計相應的踝關節活動內容,對學生進行督促,讓其將各項準備工作做好,從而將準備工作最大價值發揮出現,以此來降低踝關節出現的損傷概率。
3.2 結合籃球運動規律
高校學生在籃球訓練過程中,應了解和掌握籃球這項運動的實際規律,這樣可以大大降低學生踝關節出現損傷的幾率。一方面,需要讓高校學生體會熱身運動作用,特別是對籃球初學者而言,他們經常會渴望參與到訓練活動中,作為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其正確認識到這種思想是錯誤的,這種做法往往增加踝關節損傷幾率。另一方面,要根據學生發展特點,給學生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技能和動作,比如,部分學生喜歡看關于籃球訓練的視頻,在觀看過程中,就可以對視頻中所涉及的籃球技能進行學習和模仿,以“上籃拉桿”這一技能為例,受到很多籃球愛好者青睞,這一動作既具有一定觀賞性,還能及時躲避防守隊員封蓋,達到良好效果。然而,對于部分學生,由于其籃球功底不甚,在訓練過程中,部分人難以達到實際要求,如果強行訓練,在落地過程中,對相關動作掌握不熟練,不僅會使得腰部肌肉受傷,還會損傷踝關節。除此之外,還應及時補充體內缺失的能量,籃球運動強度大,在訓練過程中會消耗大量能量,如果不及時補充能量,往往會造成運動疲勞,這一現象產生會增加運動損傷概率。因此,高校籃球訓練中要想避免運動疲勞產生,就應合理把握時機,進行能量補充。
3.3 強化學生身體素質訓練
在對高校學生進行籃球訓練過程中,要想避免踝關節出現的損傷,就要重視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訓練,尤其是踝關節這一部位的肌肉力量訓練,主要可以從這兩點出發,第一,力量訓練,對于踝關節而言,力量來源通常為足伸屈肌群以及小腿三頭肌,進行力量訓練時,可以采用負重躍和負重背屈形式,不斷提升踝關節韌帶牢固性和肌肉力量,一般情況下,對于踝關節訓練方式有:(1)雙腳和單腳跳繩;(2)肩部背負杠鈴,用腳尖走路;(3)肩部背負杠鈴,通過前腳掌在杠鈴片之上進行提踵訓練,一般杠鈴片高度為五厘米。第二,柔韌性訓練。對于柔韌性訓練來說,它與關節活動范圍有著密切聯系,學生柔韌素質對各個踝關節動作完成有著一定關聯,關系著籃球訓練實際水平和質量。柔韌素質不僅受抗肌間協調性影響,還會受到關節囊以及韌帶彈性作用,在進行踝關節柔韌性訓練時,主要方法包括:(1)學生可以跪在腳背之上,上體進行分倒,慢慢將其鎮壓一分鐘左右。(2)被動牽拉以及主動牽拉,學生可以坐于地板之上,兩條腿保持伸直狀態,同伴將腳前掌抓住之后可以做相應的對抗主動牽拉,一般持續時間為一分鐘左右,之后反復進行練習。(3)通過腳外側和腳跟走,也可以利用提踵走的形式進行柔韌性練習。利用以上方法,能夠在一定條件下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為籃球訓練打下堅實基礎,同時,也可以防止在訓練過程中出現各類踝關節損傷,降低損傷發生概率。
3.4 規范技術動作
籃球訓練,學生不僅要具備良好身體素質,還應掌握一定技術動作,在訓練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對學生進行指導,保證各個技術動作具備標準性、科學性和規范性。無論是教練員還是體育老師,在日常教學中,要重點關注學生籃球技術動作,如果發現學生某些技術動作出現錯誤或者不規范,要及時幫助學生糾正錯誤,為技術動作的標準性和規范性奠定堅實基礎。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對正確的技術動作進行仔細研究和分析,并作出總結歸納,在訓練過程中,給學生進行重點講解,尤其是經常出現的錯誤,通過適當方法進行糾正,讓學生在訓練時,能夠有效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通過這種循序漸進形式,提升學生籃球訓練的技能水平與質量,從而對踝關節出現的損傷進行預防,達到良好訓練和預防效果。
4 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從根本上改變高校籃球訓練中學生出現踝關節損傷問題,相關人員就需要綜合考慮各個方面影響因素,根據實際訓練技能和特點,改變訓練方式同時,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讓學生了解和掌握籃球訓練的各項技能,學會平時訓練中自我保護,從而避免踝關節出現的各類傷害。此外,還要做好預防措施,教師在平時訓練中要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幫助,形成良好的訓練習慣,從而降低損傷發生的概率,為學校培養優秀體育人才。
(作者單位:滄州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