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付軍 李天峰 付城
摘要:全球化時代,國際教育已經成為國際競爭的重點領域。加拿大作為傳統優勢留學國,至今制定出臺了三份國際教育戰略,為加拿大國際教育可持續發展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對加拿大國際教育戰略實施進行解讀發現,加拿大不同時期實施的國際教育戰略在實施動力、戰略重點等方面發生了明顯的遷移。深入分析和呈現加拿大國際教育戰略變化,能夠為中國制定科學的國際教育戰略,穩步實現2035教育現代化目標提供有益的經驗借鑒和啟示。
關鍵詞:加拿大;國際教育;教育戰略;教育現代化
一、研究緣起
經濟全球化縱深發展,對世界各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環境治理產生了深遠持久的影響。尤其是知識經濟時代到來,使得教育國際化成為全球化時代的發展潮流。作為教育國際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教育國際化是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的發展需要,更是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和加大人才培養力度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1]高等教育作為培育尖端人才的主要陣地,逐步成為發達國家推動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應對人口老齡化危機和勞動力短缺的重要手段。加拿大作為全球主要留學目的地國,歷來以高質量教育服務、豐富多元教育環境、多樣化職業發展機遇和便于獲得永久居留權而聞名于世。[2]
在推動國際教育全球化過程中,加拿大迄今為止共出臺了三份國際教育戰略,分別為2012年出臺的《國際教育是推動加拿大未來繁榮的關鍵動力》(International Education,a Key Driver of Canada’s Future Prosperity,簡稱2012國際教育戰略)[3]、2014年出臺的《加拿大國際教育:利用知識優勢驅動創新與繁榮》(Canada’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rategy:Harnessing Our Knowledge Advantage to Drive Innovation and Prosperity(2014-2019),簡稱2014國際教育戰略)[4]以及2019年出臺的《立足成功:加拿大國際教育戰略(2019-2024)》(Building on Success:Canada’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rategy(2019-2024),簡稱2019國際教育戰略)。[5]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共計有超過72萬名國際學生在加拿大學習,為加拿大GDP做出了216億美元的貢獻,創造了超過17萬個工作崗位。[6]由此可見,加拿大國際教育為推動加拿大經濟社會創造了持續發展的強勁動力。同時,國際教育戰略也與加拿大政府重點推進的創新技能規劃(the Innovation and Skills Plan)、貿易多元化戰略(the Trade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7]等國家發展戰略相結合,成為推動加拿大全球戰略推進的重要助力。
國際教育戰略的出臺和推進,奠定了加拿大國際教育發展的基石,為加拿大國際教育全球化提供了切實可操作的戰略規則和明確清晰的發展方向,對加拿大國際教育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指導意義。盡管從表面上看,加拿大國際教育戰略在戰略驅動力、目標手段和行動規劃等方面具有較大的相似性,但這并不意味著加拿大國際教育戰略沒有發生變化。實際上不同國際教育戰略在出臺驅動力、關鍵成功目標和措施等方面都存在差異性,在國家戰略接替發展過程中,由于所處國際教育環境和全球市場背景存在差異,前后出臺的國際教育戰略,存在著明顯的動力轉換和目標演進趨勢,以確保國際教育戰略與全球教育變化、國家發展戰略的同步和協調。中國作為教育全球化的重要參與者,于2019年出臺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指出:到2035年要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將我國建設成為學習大國、人力資源強國和人才強國。[8]國際教育作為實現2035高等教育強國建設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目標實現具有直接影響作用。基于此,對加拿大國際教育戰略體系進行全面解讀和分析,能夠為我國檢視國際教育發展策略、推廣中國特色國際教育品牌和打造中國特色國際教育名片提供有益借鑒和啟示。
二、加拿大國際教育戰略的動力轉換
(一)可持續發展取代短期收益刺激
加拿大國際教育戰略始終將經濟利益和可持續發展作為重點成功目標。但在不同時期的戰略中,國際教育的戰略重點存在差異性。總體上看,加拿大國際教育首先經歷了從直接經濟利益刺激和吸引,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需求推動的動力轉型。2011年加拿大外交與國際事務委員會(DFAIT)發布的報告顯示:2010年在加拿大學習的國際學生為加拿大經濟發展做出了80多億加元的貢獻,為政府帶來了4.45億加元的高額收入。[9]與此同時,國際學生也極大地刺激了加拿大的經濟活躍度,累計為超過8.6萬名加拿大人提供了就業機會。與大宗貿易產品對比看,2010年加拿大國際學生支出甚至超過了加拿大直升機、飛機和航天器的出口總額。國際教育所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成為刺激加拿大政府推廣和發揚國際教育的重要驅動力。正如加拿大2012國際戰略所指:加拿大國際教育不僅為加拿大經濟發展帶來了巨額收入,也意味著加拿大國際教育服務擁有著巨大的海外經濟貢獻空間。因此,2012國際戰略明確將優化國際學生申請服務以增加國內留學生數量、支持更多加拿大學生出國留學以提高加拿大勞動力素養和技能作為主要驅動目標。
在最新的2019國際戰略中,加拿大注重國際教育的驅動力發生明顯變化,更加注重教育對加拿大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保障作用。也即,加拿大發展國際教育的動力已經從經濟收益刺激轉向國際教育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一方面,加拿大政府通過多樣化的方式吸引更多來源的留學生來提高加拿大國際學生多樣性,以刺激經濟社會和教育機構朝向更加多元和靈活的方向前進。在加拿大學習的國際學生中,有超過50%來自于中國和印度[10],并且絕大多數國際學生集中在大型城市。相對的單一來源和大城市聚集,不利于國際教育多元化和均衡化發展,降低了國際教育發展的可持續性。由此,通過實施新國際教育戰略,來吸引更多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和學校的學生,以促進加拿大國際教育部門的可持續發展。因為多樣化國際學生既能夠提高加拿大國際教育結構均衡性,也能夠不斷擴大加拿大國際經濟貿易的客戶群體,從而增強經濟貿易未來預期。另一方面,2019國際戰略更加注重勞動力實踐技能和素養的提高,旨在化解加拿大經濟發展面臨的中長期勞動力短缺問題。為此,加拿大實施了名為出境學生流動試點計劃(Outbound Student Mobility Pilot)[11]的支持項目。在為期五年時間內支持超出1.1萬名加拿大學生出國留學,以此來幫助他們獲得實踐勞動技能和發展跨文化能力,從而為加拿大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穩定的高素質勞動力人才供給。總體而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逐步替代短期經濟收益,成為加拿大國際教育的主要驅動力量之一。
(二)外部競爭壓力超越國內壓力
2012年加拿大推出第一個國際教育戰略時,就在背景部分旗幟鮮明地指出戰略制定的背景驅動因素。彼時困惑和煩擾加拿大的主要是國內壓力,因而期望借助國際教育來緩和,甚至是消除國內壓力以達到良性發展的目的。2012國際戰略指出加拿大推動國際教育的內部動力是為了解決知識經濟競爭中的人力資本短缺問題,主要表現為勞動力短缺和老齡化壓力。由此可見,國內發展和生活壓力構成驅動加拿大國際教育發展的關鍵動力基礎,也成為2012國際教育戰略的主要成功目標。大量研究報告顯示,加拿大在未來十年將面臨極其嚴重的勞動力短缺和老齡化危機。尤其是在管理、技術和科學教育行業,勞動力不足現象尤為嚴重。更為關鍵的是,現階段加拿大新增勞動力并非來自于本國國民,超過75%的新增勞動力為國外移民群體。專家預估加拿大新增勞動力中的移民比例很快將達到100%。為了應對國內勞動力短缺和老齡化危機,加拿大出臺了2012國際教育戰略,旨在將優秀留學生作為加拿大高質量和技術人才的來源,以滿足加拿大勞動力市場的需求。可見,加拿大政府出臺國際教育戰略的原初動力,旨在應對國內勞動力短缺和老齡化問題。
隨后出臺的2014和2019國際教育戰略,則更加強調國際競爭壓力對國際教育戰略的影響作用。國際教育競爭壓力取代國內壓力成為驅動加拿大國際教育轉型的關鍵動力,主要受到兩個因素的影響。一是加拿大國際教育戰略經過近十年的深耕和推進,所取得的效果遠遠超出預定目標,尤其是在吸引優秀留學生獲得永久居留權方面,取得了極大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加拿大勞動力供給壓力,高素質新移民的增加也使得加拿大看到了緩解國內發展壓力的希望,因而需要面對更加棘手的問題。二是國際教育競爭壓力加劇。外部國際教育競爭壓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國際教育意識的覺醒,使得世界各國持續加大對國際教育的資金投入和支持力度。隨著國際教育深入發展,越來越多國家認識到國際教育帶來的巨額經濟和人力資本好處。因此,無論是傳統老牌留學國(澳大利亞、美國),還是新興競爭對手(中國、印度),通過高額獎學金、差別化待遇吸引國際學生,成為各國吸引國際學生的重要競爭手段。[12]這在客觀上削弱了加拿大在吸引留學生方面的各種優勢。其次,世界各國國家教育質量和教育能力的提高,吸引了更多留學生的關注。諸如中國、新加坡等國家的部分高校已進入世界一流大學隊列,在吸引國際學生方面的優勢持續凸顯,這就導致更多學生選擇加拿大以外的留學目的地,或是直接留在本國學習。
(三)勞動力市場需求變化
經濟全球化發展使得世界市場逐步朝向分工專業化和精細化方向發展,意味著對勞動力的技能和素養要求隨之提高。尤其是伴隨世界范圍的技術變革和創新,直接改變了勞動力市場的需求。也就是說,技術進步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工作的性質。或許傳統發展時期,對勞動力的需求停留在高學歷、豐富經驗等方面,大多數以能夠應對工作內容為基準。但在一個技術迭代加速和競爭激烈的全球化時代,越來越多地要求勞動力要具備新知識學習能力和高度專業的特殊技能,比如創造力、靈活性和適應能力。甚至在全球化背景下,對勞動力的溝通能力、解決問題和跨文化處理問題的能力都有著更高的要求,有時候甚至是從未有過的要求。可見,全球化縱深發展和技術進步,致使勞動力市場需求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市場更加需要擁有高學歷,且具有超強創新能力、適應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國際化人才。尤其是對加拿大而言,國際化人才不僅是應對國內勞動力短缺和老齡化問題的最佳選擇,也是應對全球化浪潮的必然路徑。為了適應全球化趨勢和勞動力市場的變化,加拿大適時地調整了國際教育戰略規劃設計。換言之,勞動力市場需求變化,成為推動加拿大國際教育戰略改革和發展的動力源泉。
加拿大政府在最新的2019國際教育戰略中,明確將創新和技能發展作為加拿大國際教育戰略的成功目標之一。2019國際教育戰略也表明,新的國際戰略是應對勞動力市場未來變化的重要工作。這就意味著,勞動力市場需求變化已經超越單純的勞動力短缺問題成為推動加拿大國際教育轉型發展的關鍵。研究報告顯示,只有44%的加拿大年輕人和34%的雇主認為年輕人做好了應對未來工作的準備[13],即意味著大部分加拿大年輕人并不具備適應未來工作的必要知識。甚至有研究認為,盡管許多加拿大高校畢業生可能擁有必要的技術知識,但他們缺乏加拿大雇主所需的軟技能和工作經驗[14]。同時,根據全球教育研究小組的報告估計,大約11%的加拿大本科生在他們的學術生涯中出國留學,明顯低于來自法國(33%)、澳大利亞(19%)和美國(16%)的學生[15]。這說明,加拿大本土教育難以滿足加拿大勞動力市場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為此,相對年輕并且至少精通一門官方語言的國際學生成為加拿大應對勞動力市場需求的最佳選擇,能夠快速地填補本國對高技能專業人才的需求。為此,加拿大將獲得永久居留權作為吸引優秀國際學生留加的王牌手段。此外,新的國際教育戰略也指出,將重點關注和推進能夠帶動創新、提高加拿大國際競爭力和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國際教育項目和專業技能培訓。
三、加拿大國際教育戰略的戰略轉向
(一)從注重引進規模轉向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
無論是加拿大,或是全球范圍內其他關注國際教育的留學國家,國際學生數量和規模都是其推進國際教育戰略的關鍵核心目標[16]。加拿大作為全球影響力較大的留學目的地國,同樣將吸引更多優秀的國際學生,作為其國際教育戰略的重點目標。但在加拿大國際教育戰略持續推進過程中,并非始終單純聚焦于國際學生數量和規模的擴張,而是逐步擴大關注視野。絕大多數傳統留學國家,諸如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都將吸引大規模國際學生進入本國學習和深造作為國際教育的核心目標,但卻忽視了本國學生的國際化教育。對處在經濟全球化時代的任何國家,國際教育并非單純地將國際學生引進本國學習,從而推進本國經濟、文化和國際影響力的發展。這不僅需要聚焦于國際學生為本國帶來的各種益處,也更加需要注重本國學生國際化視野的培育。加拿大國際教育戰略實施相對較早,在其國際教育戰略發展中,國際教育面向方面出現了極為明顯的轉向。簡而言之,加拿大不再單純地聚焦于將國際學生引進到加拿大,以增加經濟收入或是擴增加拿大國際教育影響力,而是從單純注重引進來,轉向引進來與本國學生走出去相結合。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估計,全球范圍內對國際高等教育的需求將從2009年的近370萬學生增長到2025年的640萬學生。由此,加拿大2014國際教育戰略明確指出,到2022年要將國際學生數量增加到45萬[17],以便于為加拿大各地區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從而推動經濟持續增長和繁榮。因此,加拿大政府將國際學生視為彌補本土勞動力不足和老齡化的重要來源。伴隨全球教育競爭加劇和加拿大勞動力短缺問題凸顯,加拿大政府意識到單純擴大國際學生規模難以解決本國發展問題,對加拿大國際教育品牌的建設作用也相對有限。因此,加拿大政府適時地轉換了目標思路,從單向引進國際學生轉向國際學生引進來與國內學生走出去相結合的目標思路。一方面加拿大政府繼續優化國際教育服務,為國際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務和教育環境,尤其注重吸引高技能和高專業要求的行業領域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另一方面加拿大政府也為加拿大學生走出去提供了諸多的支持和服務,不僅為加拿大學生走出去提供了專門財政資助項目,解決加拿大學生的經濟顧慮,同時借助加拿大國際教育關系網絡,為加拿大學生提供多元的留學支持。比如,加拿大政府倡導本國學生去往中國、印度等新興留學目的地,既能夠感受到不同文化和市場的變化,擺脫傳統留學國的固定模式教育,滿足本土對多元化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能夠為幫助發展加拿大國際教育出口服務和探索新的發展機遇提供支持。
(二)從分散推動轉向聯邦政府與多主體協同推進
眾所周知加拿大屬于典型的聯邦國家,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并非直接的隸屬關系。地方擁有除了外交、國防軍事之外較大的自主權和自治權。在國民教育方面,加拿大政府沒有制定統一的標準或規劃,而是由地方自主依據實際情況制定適宜的教育政策。也就是說,在加拿大政府制定出臺第一份全國性的國際教育戰略之前,加拿大的國際教育是由各個地方自主推動的。[18]并且加拿大全國各地教育資源分布存在一定差異,優質教育資源大多集中在東部五省,比如安大略省、諾納武特省等。教育資源的地理分布差異,意味著聯邦體制下各省教育政策必然存在差異性。教育資源、教育重視度和教育政策等差異,使得各個省份在國際教育方面采取了差異化的策略,間接降低了省級之間的協調可能性。差異存在使得加拿大國際教育質量、服務參差不齊,不利于打造統一的加拿大國際教育品牌。換言之,加拿大傳統分散式的國際教育體制,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加拿大參與全球教育競爭的相對優勢。單一地方政府推動下的國際教育,也難以提供高強度的資源支持和更為優質的服務,從而難以對國際學生產生足夠吸引力。
囿于全球化時代國際教育競爭加劇和國內發展壓力,加拿大政府聯合多元主體共同制定了加拿大國際教育戰略。從2012國際教育戰略到2019國際教育戰略,多元合作共治均被視為加拿大國際教育品牌打造和推廣的重點目標。2012國際教育戰略指出,加拿大國際教育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難以實現各種合作伙伴和利益攸關方之間的緊密協調與合作。為建立、加強和維持加拿大政府、私營部門、工業利益相關方和其他貿易伙伴之間的合作伙伴關系,加拿大政府成立了國際教育戰略顧問小組。顧問小組設置了多元主體協調的程序,包含三個階段:(1)在磋商階段,專家組邀請代表和利益相關方確定他們感興趣的產品或服務、他們為促進國際教育所做的工作,以及他們需要的支持。(2)在交互階段,通過與教育協會、機構和私營部門組織的代表進行磋商,制定加拿大國際教育的全球市場行動計劃。(3)在合作階段,將重點談論戰略總體規劃和優先事項,以及取得成功所需要的方法和各種支持。此外,加拿大政府在2019國際教育戰略中,將包含K-12學校、學院、研究所、大學、語言學校、非營利組織和私人公司在內的更多主體納入國際教育行動者體系,意在構建起能夠推動加拿大國際教育持續發展、助力教育服務出口和強化國際教育交流的多元合作教育體系。由此可見,加拿大國際教育正逐步從多主體分散行動走向多主體合作共贏階段。
(三)從教育優勢開發轉向品牌推廣與服務出口并重
通過實施2012國際教育戰略,加拿大在國際學生數量、留學服務體系建設和多元合作伙伴關系方面取得了極大的成就,從而使得加拿大逐步成長為世界范圍內國際教育的優勢國家。2014國際教育戰略實施時,明確將加拿大所具備的國際教育優勢視為持續推動加拿大國際教育縱深發展的關鍵目標。不同于2012國際教育戰略,2014國際教育戰略更加關注加拿大國際教育優勢的持續開發和擴大,以便于為加拿大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提供必要支持,比如,促進經濟發展繁榮、解決熟練勞動力短缺問題以及緩解人口壓力等。加拿大國際教育優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加拿大是接受世界一流高等教育的首選目的地。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數據顯示,加拿大50%的成年人擁有大專學歷或學位。2012年,共計有180多個國家的學生在加拿大留學[19]。與其他國家相比,加拿大作為多元文化國家,具有更加開放的教育環境。同時加拿大也是全球創新、研究和發展中心,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研究機構。二是先進科學技術和強大政府網絡的支持。加拿大在納米技術、量子計算、人類基因組、數字媒體等方面處于國際領先地位,為放大加拿大國際教育優勢奠定了先進科學技術基礎。同時,加拿大政府將為教育知識出口提供持久支持,并努力尋求機會促進國際教育優勢拓展。
伴隨國際教育競爭加劇和全球教育市場變化,加拿大國際教育優勢逐步弱化。這一變化使得加拿大政府不再單純聚焦于國際教育優勢開發,而是更加關注加拿大國際教育品牌的打造和推廣。因此,加拿大政府在2019年出臺了新的國際教育戰略。2019國際教育戰略將打造和推廣加拿大國際教育品牌作為核心成功目標之一。為此,加拿大政府重點推進實施了兩項品牌打造和推廣戰略。一是加大加拿大國際經驗推廣(Increased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Canada,簡稱IEC),提供五年共100萬加元的支持。IEC(增加加拿大國際經驗的推廣)作為一項聯邦倡議,重點支持18-35歲之間的適齡青年到全球不同國家工作或旅行。作為交換,加拿大允許其他國家的年輕人在加拿大工作和旅行。此項戰略的主要目的是將出國青年作為教育品牌傳播媒介,通過他們在不同國家的宣傳,來提高加拿大國際教育品牌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二是針對性數字營銷策略(Targeted digital marketing strategy),提供五年共2410萬加元的支持。數字營銷策略主要針對那些來自新興國家的學生,旨在吸引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多領域和不同水平的國際學生到加拿大學習。新型數字營銷策略以影響國際學生選擇留學目的地的工具、渠道和技術為特色,并充分展現加拿大教育品牌。同時,加拿大政府還專門為國際學生設置了額外獎學金(Additional scholarships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o study in Canada),提供五年共500萬加元的支持,以此來吸引國際頂尖人才和加強雙邊教育聯系,從而促進加拿大國際教育品牌的推廣和提高其在國際市場的認知度。
(四)從關注獎助體系轉向全面服務與加大資助共進
有吸引力的獎學金環境是吸引國際頂尖人才和學生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在加拿大政府實施2012國際教育戰略前,加拿大政府用于支持國際學生的獎學金相對較少。研究數據顯示,2011-2012年只有25%的研究生獎學金和31%的博士后獎學金授予給了國際學生。也就是說,加拿大研究生獎學金計劃資助的很多獎學金,都未能面向國際學生開放。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加拿大國際教育優勢和吸引力。基于此,加拿大政府將加大對國際學生資助和完善獎學金體系作為2012國際教育戰略五大核心目標之一。加拿大政府從三個方面為完善獎學金策略做出了努力。一是擴大資助范圍。獎學金體系既需要關注和支持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員以及頂尖人才,也關注具有發展潛質和特別優勢的本科學生,以助力加拿大未來創新和科技發展。二是統一管理。加拿大政府主張建立統一的國際學生獎學金資助品牌,比如加拿大獎學金。通過獎學金品牌來統一調度和使用獎學金資源,從而最大限度提高加拿大教育品牌知名度。三是爭取國際關系資源的支持。加拿大政府倡導利用國家間雙邊關系,為國家間提供國際教育劃撥適當的資源支持。此外,加拿大政府于2013年實施了《2013年經濟行動計劃》[20],該計劃將在兩年內撥款1300萬美元,用于吸引有前途的國際學生到加拿大大學學習,并幫助加拿大學生順利去往國外接受教育培訓。
在全球國際教育競爭日趨激烈背景下,世界各國普遍加大對國際學生的支持力度和范圍。相對之下,加拿大政府所提供的獎助學金所具有的吸引力不夠明顯。為保持加拿大國際教育可持續發展和相對優勢地位,加拿大政府適時地調整了目標戰略。在繼續保持對國際學生資助力度和強度基礎上,更加關注提升國際教育服務質量和體驗感,旨在為國際學生到加拿大學習,提供更加便捷、舒適和有吸引力的留學環境。為此,加拿大政府采取了三方面的措施來為國際學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服務。一是實施國際學生直通車計劃(Expand Student Direct Stream to Additional Countries)。國際學生直通車計劃旨在為符合條件的國際學生提供簡化、快捷的申請流程,進而為滿足前期要求的學生提供更為高效和便捷的移民服務。二是實施現代化入境表格和程序(Modernize Immigration Forms and Processes)。現代化電子申請程序使加拿大能夠提供及時的移民服務,并有效地管理尋求在加拿大訪問、學習、工作或永久居留的國際學生,主要目的是為在加拿大學習、工作或居住的國際學生提供更好的客戶服務。三是設置額外國際學生獎學金(Additional Scholarships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o Study in Canada)。額外獎學金的設置旨在鞏固既有獎學金體系,并逐步形成統一的加拿大獎學金品牌,以促進加拿大國際教育品牌推廣和提高國際教育在目標市場的認知度。可見,提供更加便捷、全面和舒適的教育服務正逐步成為國際教育戰略的新目標。換言之,加拿大政府不再單純聚焦獎學金體系建設的完善,而是轉向提升服務和加大資助兩條腿走路的新方向。
四、加拿大國際教育戰略的中國啟示
(一)緊跟國際形勢,及時調整國家戰略
國際教育環境對一國的國際教育政策和戰略有著明顯影響。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影響下,世界各國為盡快恢復經濟社會發展,實施了大量利好政策吸引國際學生,進一步加劇全球國際教育競爭,對全球國際教育格局產生深刻而復雜的影響。唯有緊盯國際教育形勢變化,及時調整和完善國際教育戰略或政策,才能夠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立定腳跟。加拿大國際教育戰略始終保持對全球教育前沿的密切關注:一方面不斷依據全球國際教育形勢變化,適時地調整國際戰略目標;緊密結合國際教育形勢,適當調整國際教育戰略的執行措施和前進路線。另一方面,加拿大國際教育戰略巧妙地將國際教育發展與國內教育發展相結合,力求借助國際教育戰略實施來助力國內教育實現變革發展,從而幫助國內教育更好地與國際接軌。也就是說,加拿大國際教育發展始終立足國際教育形勢,始終結合國際教育競爭變化和實踐需求進行適應性調整,既賦予了加拿大國際教育以國際視野和發展思路,也確保加拿大國際教育始終位居國際前沿,保持加拿大在國際教育市場的優勢地位。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新興留學市場國家,應當緊跟國際形勢,適時調整國際教育戰略,以加速實現教育現代化目標。尤其是在全球化和市場化持續推進的時代,以國際思維和視野發展教育和吸引人才,已經成為國際教育發展的基本要求。因此,中國推進國際教育縱深發展,始終需要堅持將教育現代化目標與國際形勢變化相結合。一是要出臺具備國際視野的教育發展政策。教育部門制定教育現代化政策,應當站在國際視野層面看待問題。教育現代化發展政策不僅要回應國內教育需求和教育發展,更要對標國際教育發展。政策制定應當同時服務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而非單純應對國內教育發展需求,忽視國際層面的政策照應和考量。二是制定參與國際教育競爭的詳盡規劃。國際教育戰略規劃一方面發揮著國際教育發展指南針的作用,確保中國國際教育發展穩步推進;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應對復雜國際教育競爭環境,持續吸收和分析國際教育變化信息,避免國際教育發展在混亂競爭中迷失目標。
(二)立足本土實際,堅持國內國際共生發展
教育發展始終是服務于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國際教育發展在培育國際視野和思維的同時,也需要關照本土教育實踐,要將國際教育扎根在中國本土教育的大地上。不論國際教育形勢如何變化,也不論外部競爭激烈程度幾何,我國教育尤其是國際教育發展,應當始終立足中國大地,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際影響力服務。因此,中國國際教育發展應當遵循兩個基本要求。一是教育政策和國際教育戰略制定,要始終立足中國教育實踐和現狀。只有將國際教育的根扎在中國教育的現實里,國際教育才能夠具備源源不斷的發展力和生命力,也唯有如此,國際教育才能夠成為實現中國教育現代化目標的推動力,才能夠為化解中國本土教育難題和現實障礙提供國際方法和途徑。二是要綜合國際教育和國內教育,堅持兩條腿走路,兼顧國際教育市場開發和國內教育國際化。一如加拿大政府在持續推進國際教育戰略過程中,逐步意識到單向度的引進來實際上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方式,難以成為推動國際教育可持續發展和提升國家教育競爭力的長遠動力。由此,加拿大政府不斷地調整國際戰略規劃,堅持將引進來和走出去作為推動加拿大國際教育長遠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路向。
實際上,教育競爭的本質是國家綜合實力的競爭,本質目的是借助國際教育發展,為國內經濟社會變革注入強大能量,服務于本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因此,中國大力推進國際教育發展,要始終立定腳跟,既要通過實施各種優惠和利好政策,吸引更多優秀國際學生和頂尖人才,從而間接強化中國科技創新和前沿發展能力,同時也要積極借助國際教育關系網絡,利用國家間教育合作關系,在全球范圍尋求更多國際教育合作伙伴,從而為中國學生接受多元化的國際教育提供助力。通過將更大規模教育資源投入到本土學生國際化方面,既能夠借由他國國際教育優勢,培養中國公民的國際化視野和前沿思維理念,也能夠讓中國學生感受到多元文化的差異,習得更多的國際技能,從而為中國未來實現更高層面的國際化和現代化,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三)發揮教育優勢,打造國際教育名片
知識經濟時代,國際教育已經成為國際互動和交流的新方式。國際教育不僅承載著發展教育創新知識的基本使命,更擔負著提高國際影響力和開展知識外交的崇高使命。加拿大政府始終將推動國家創新發展和增強國際話語權,作為國際教育的目標追求。這使得加拿大政府不斷依據國際形勢變化,調整國際教育戰略手段,從初期教育優勢開發,逐步轉向加拿大國際教育品牌打造和推廣。也就是說,加拿大政府將發揮本土教育優勢和打造加拿大國際教育名片,作為提升加拿大國際教育影響力和加強加拿大在國際社會話語權的重要目標追求。加拿大作為傳統留學大國,其國際教育發展已經深深嵌入到國家發展戰略進程中,成為推動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核心支柱力量。中國作為新興留學國家和后發型國家,更應當積極吸收和借鑒加拿大國際教育發展經驗,以確保中國國際教育發展切合國家發展需求,符合國際潮流。
中國要進入到更高層次的現代化,就必須將開發國際教育優勢、打造國際教育名片作為重要推動措施。教育在任何時候,都是構成國家現代化和國際競爭的核心要素。面對日益嚴峻的國際貿易和競爭形勢,尤其是新冠疫情的影響,唯有打造具備中國特色的國際教育品牌,才能夠在變幻莫測的國際環境中占據優勢地位。具體而言,可從以下幾方面出發集聚優勢,打造中國特色教育名片。一是論證組建獨立的國際教育管理部門。組建獨立的國際教育管理部門,一方面能夠最大限度整合國際教育資源和資本,實現國際教育資源的統一調度和最大化利用,另一方面也能夠保障國際教育政策、法規、制度的統一性,避免分散管理帶來的教育碎片化問題。同時,設置獨立性國際教育管理部門,能夠樹立起統一的國際教育形象,為打造中國特色國際教育名片打下基礎。二是整合優勢教育資源,開拓新興市場。中國作為后發型國家,在國際教育發展上距離發達國家仍舊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不能走發達國家緩慢發展的老路,而需要依據國際教育市場變化創出新路。中國高等教育在經過重點大學、“211工程”“985工程”,以及雙一流一期建設后,已經具備相當的教育優勢,加上中國穩定的國內社會環境,對國際學生已然具備相當吸引力。倘若能夠結合國際教育形勢,進一步整合教育優勢,必定能夠助推國際教育更上一層樓。此外,中國也能夠利用本國教育優勢,在諸如印度、非洲等新興留學市場,與傳統優勢留學國同臺競爭,拓寬中國國際教育市場。伴隨中國國際教育市場拓展,中國國際教育品牌將逐步成為提升中國國際影響力和號召力的絕佳助手。
參考文獻:
[1]郭世寶,劉競舟.加拿大高等教育國際化:目標、措施與成效[J].比較教育研究,2020,42(12):11-20+29.
[2]徐瓊.加拿大國際教育戰略發展動因、內容與挑戰:基于《立足成功:加拿大國際教育戰略(2019-2024)》的分析[J].比較教育研究,2020,42(12):21-29.
[3][9]Government of Canada.International Education,a Key Driver of Canada’s Future Prosperity[EB/OL].[2020-03-26].https://www.international.gc.ca/education/report-rapport/strategy-strategie/index.aspx?lang=eng.
[4][17][19]Government of Canada.Canada’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rategy:Harnessing Our Knowledge Advantage to Drive Innovation and Prosperity(2014-2019)[EB/OL].(2014-01-15)[2021-03-26].https://www.international.gc.ca/education/report-rapport/strategy-strategie-2014/index.aspx?lang=eng.
[5][6][7][15]Government of Canada.Building on Success:Canada’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rategy(2019-2024)[EB/OL].(2019-08-23)[2021-03-26].https://www.international.gc.ca/education/strategy-2019-2024-strategie.aspx?lang=eng.
[8]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EB/OL].(2019-02-23)[2021-03-26].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201902/t20190223_370857.html.
[10]Government of Canada.2018-2019 Immigration,Refugees and Citizenship Canada departmental progress report for Canada’s National Action Plan on Women,Peace and Security[EB/OL].(2020-01-07)[2021-03-30].https://www.international.gc.ca/gac-amc/publications/cnap-pnac/progress_reports-rapports_etapes-2018-2019-ircc.aspx?lang=eng.
[11]Government of Canada.Evaluation of Canada’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rategy[EB/OL].(2020-01-22)[2021-03-30].https://www.international.gc.ca/gac-amc/publications/evaluation/2019/evaluation-education.aspx?lang=eng.
[12]張靜.高校國際學生管理趨同化的思考與建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2):122-127.
[13]Government of Canada.13 Ways to modernize youth employment in Canada[EB/OL].(2017-05-30)[2021-04-01].https://www.canada.ca/en/employment-social-development/corporate/youth-expert-panel/report-modern-strategies-youth-employment.html.
[14]Government of Canada.Future-proof:Preparing young Canadians for the future of work.Brookfield institute for Innovation + Entrepreneurship[EB/OL].(2017-05-30)[2021-04-01].https://brookfieldinstitute.ca/wp-content/uploads/FINAL-FP-report-Onlinev3.pdf.
[16]毛芳才,方寶.高等教育學生跨境流動的現狀與特點:基于全球八個主要國家相關統計數據的分析[J].西藏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1(6):189-198+212.
[18]索長清,姚偉.加拿大國際教育戰略的出臺背景、行動框架及其現實困境[J].外國教育研究,2014,41(6):42-49.
[20]Government of Canada.Economic Action Plan 2013 Act[EB/OL].(2013-06-26)[2021-04-07].https://laws.justice.gc.ca/eng/acts/E-0.6/FullText.html.
(責任編輯陳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