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霞
摘 ?要:對于現如今大多數的小學生來說,在當他們還沒進入校園的時候,孩子們的爸爸媽媽就已經通過各種方式讓孩子對于文字、對于閱讀有了一定的接觸。隨著孩子們的成長,他們進入了小學的學習階段,開始接觸了小學語文這門課程,更深層次層次地接觸了閱讀。因為認識了更多的語言文字,養成獨立閱讀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那么怎樣在孩子們的小學階段,培養一個獨立的閱讀者呢?下文,僅以個人觀點進行淺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引言:在進行閱讀教學過程中,有效地培養學生擁有一個獨立的閱讀精神這是非常有必要的。閱讀總的教學目標就是一定要有一個獨立的閱讀能力,能夠感受文字中的情感,對于這些通過文字傳遞出來的情感或者是知識能夠有一定的自己的理解,從而進一步地培養學生進一步地擁有高情操,多趣味,有利于幫助學生獲得一個良好的語言、文字的環境和基礎。
一、讓學生愛上閱讀,體會到閱讀的興趣
大多數的小學生,在他們進行閱讀時,剛拿起書看到書中密密麻麻的文字就會失去閱讀的興趣,甚至會把閱讀當成一種負擔。這就需要教師及時的調整閱讀課的教學方法,把枯燥的,令學生感覺乏味的閱讀課,轉換成讓學生自己能夠去積極主動地進行閱讀。
要知道閱讀是一種很好習慣,當學生還沒有步入小學階段時,學生們就已經或多或少地進行過閱讀了。學生們的閱讀方式,大都相同。當他們的媽媽在孕育他們的過程中,就開始進行胎教,讀一些書。在上幼兒園之前,家長會給孩子們買一些繪本,讓他們指著繪本上的圖畫進行“閱讀”,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的認知能力也在不斷加強,這時家長就會在睡前給孩子讀一些童話故事。那么,所談到的這幾種閱讀模式,可以稱為“間接閱讀”,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是通過一些圖畫,或者是家長的講授進行的閱讀。
那如果教師在閱讀課上,先通過“間接閱讀”的教學方式進行教授,這樣一來就會激發學生想去讀這個文章渴望,先是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帶著滿滿的好奇去進行閱讀,慢慢地再形成學生自己的一個獨立閱讀的模式。比如教師在上閱讀課上,給學生講授統編版教材中《蝴蝶的家》這篇課文時,第一段描寫的是作者的發出的疑問,通過舉了好多例子以后。所以當教師,給學生讀完這個第一段以后,然后就問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知道蝴蝶的家在哪里?蝴蝶在下雨天究竟是怎樣躲雨的呢。讓學生們帶著這個疑問,和好奇心去獨立地閱讀《蝴蝶的家》這篇課文。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學生發展為主體,教學目標要集中
要想培養學生擁有一個獨立閱讀的能力,那么首先就要培養學生先養成一個好的閱讀習慣。如果想培養學生擁有一個好的閱讀習慣,就不應該讓孩子的閱讀就僅在閱讀課上,還要讓學生,把這種閱讀習慣帶到課下,帶到生活中。
首先,要讓他們對看書產生濃厚的興趣。怎樣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是一個難題。當學生進行課文閱讀時,大都會產生兩種情況。一種就是學生手里拿著書,嘴里也在出聲讀著,但是他們的心并沒有被書中的內容給吸引到,我們所常說的那種“沒讀進去”。另一種就是,看得很認真,即使沒有出聲音朗讀。
那么,當我們面對第一種學生時,要想把他們培養成獨立的閱讀者,就要多多地培養他們的專注能力,在上課之前就要,把他們的注意力給收回來。如何,培養學生在閱讀課上的專注力,這就要讓學生發現閱讀課上,語文課文的“美”。
例如統編版教材《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這篇課文是安徒生寫的童話故事,教師講到這篇課文的時候,為了活躍氣氛,老師可以問一下同學們有沒有見過豆莢里面的豆粒。因為肯定有同學見過,緊接著老師就要繼續提問,那你們看一下你們見到過的豆粒和作家筆下的豆粒有什么不一樣。下面大家就去認認真真的去閱讀這篇課文,然后看看下文中的豆粒,和你見到的、想到的是否一樣。讀完之后,留幾分鐘的時間,可以讓學生和同桌或者小組討論交流。這種童話故事本身,就讓處在小學階段的孩子很喜歡,教師子又給孩子創造了一個充分的想象空間,學生們肯定會“讀進去”還會和自己的所思所想進行有效的鏈接。這就減少了“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情況發生。
三、培養獨立的閱讀者,教學方式要創新
所謂的獨立閱讀,他講的“獨立”是指哪種意義上的獨立?是完完全全讓學生自己一個人孤零零地坐地坐在沒有人的空間里面的獨立嗎?不只是空間意義上的獨立。我所理解的獨立就是,就是讓學生自己去進行閱讀,且這個閱讀過程是學生自己主動發起的,而不是教師留下的某種強制性性的作業。還有就是,當學生自己在閱讀過程是中,在學生的腦子里有一個文字在加工的過程,也就是指學生對看他所看的書籍有他自己的領悟和見解,既豐富了他們的文字知識,又能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讓學生自己,對語言、對文字有自己更深層次的認知和理解。
教師在上閱讀課時還可以讓學生分享一下他對這篇課文的見解,還用《一個豆莢的五粒豆》這篇課文來舉例,教師 可以先讓學生自己進行閱讀,把一些基本的字詞的問題或者是其他的問題標注出來。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圍繞著本篇課文進行問題探討,也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互助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去解決學生自己剛才遇到的問題。最后,教師讓每個學習小組,派出一位學生代表進行展示,教師在給予適時的評價。這樣一來,獨立的閱讀之后可以跟同學之間有一個有效的分享。一千個人的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即使書和故事是一樣的,但是,我相信每個人對于同課文的理解也會不太一樣。
要想培養學生擁有一個獨立的閱讀能力,說白了就是需要培養學生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不單單只是讓學生在閱讀課上完成的任務,這需要滲透到學生的生活中,且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參考文獻:
[1]周步新. 培養獨立的閱讀者——小學語文統編教材閱讀策略教學研究[J]. 廣西教育,2020(28).
[2]鄧秋蕊. 小學語文統編教材閱讀提問策略教學的調查研究[D]. 淮北師范大學,2020.
★ 文峰區課題:《小學語文統編教材閱讀策略單元教學研究》編號:(wfjky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