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書博
摘 ?要:自古以來,我國都是禮儀之邦,國民素有辛勤勞作、勤儉節約等美德。但是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這些傳統美德逐漸消失,如今很多人都沒有了勞作意識和習慣,這也導致多數現代化公民的身體素質亞健康狀態。為此,本文基于初中階段勞動教育實施方法的研究,通過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實踐感悟,談論自己的教學看法,希望能夠為大家提供參考性價值。
關鍵詞:初中階段;勞動教育;方法研究
觀念的塑造和良好行為習慣,必須從小抓起,否則當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其思想已經定格,行為習慣已經根深蒂固,這樣就很那做出有效地調整。所以在初中階段勞動教育開展過程中,應該基于學生的身心發展為基礎,探索與開發有效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大大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質量提高。
一、初中勞動教育的現實教育意義
1.提高學生對勞動的正確認識
初中階段的勞動教育有著非常大的必要性,對于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在初中階段加強勞動教育質量,將會使得學生對勞動的含義有著正確的認識,如:小時候,家長和教師就曾教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當時的人們經歷過國家最艱難的歲月,故而能深刻地明白,如今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但是,隨著我國國富兵強,人民的生活越加富饒,那么學生自然無法體會當代的生活,如果不實施勞動教育,那么學生很難認識勤儉節約的意義,很容易造成學生不良的生活習慣,進而還會造成個人生活的浮躁化、攀比化,導致社會風氣的不良發展。為此,初中階段實施勞動教育將會為學生樹立三觀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2.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良性發展
在初中勞動教育階段,適當促使學生進行一定的勞動,不僅會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加強學生對勞動實際操作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其次,通過教師組織的勞動實踐活動中,將會使得學生神清氣爽,有助學生消除來自學習的疲勞感和緊張感,從而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證更佳的學習狀態。最后,在勞作過程中,學生是通過合作的形式開展,這樣將會大大提高學生的社會性能力,對于學生的綜合素養發展起到關鍵性推動作用。
二、新時代初中勞動教育的有效實施策略
1.轉變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
教師作為勞動教育的實施者,想要在初中階段更好地開展勞動教育,那么首先教師需要對勞動教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假設,教師自己對勞動教育理解不夠深入,認識比較局限化,那么在實施勞動教育過程中,也將潛移默化學生,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最終不僅無法提高勞動教育質量,還將產生相應的負面影響。為此,只有當師生雙方端正自己的態度,正確認識到勞動教育對于自己發展的重要意義性,進而確立相關的教學目標,才能更好地推動勞動教育的發展。其次,在勞動教育與文化課程有很大的區別,其勞動教育主要讓學生動起來,注重與生活實際的練習,那么教師應該改變傳統重視理論講述,輕實踐操作的理念,應該建立重視理論為基礎,為學生設計不同的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在勞動實踐活動中,真正認識課文相關理論的實際意義,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應用到自己生活中,成為自己一部分的良好行為習慣。
2.提高教師的專業教學水平
教師的教學能力將會決定教育水平的上限,那么勞動教育課程的實施與文化課相對,有著更大的自主性和實踐性,所以在實施勞動教育課程中,教師應該樹立終身學習意識,不斷豐富自己的學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增強自己的教學針對性,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此保證學生在勞動教育中實現良好成長。其次,教師應該重視自己學習路徑的拓展,應該積極參與學?;蛘呓逃块T組織的學習活動,以及積極與其他教師進行教學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思想認知,從而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勞動教育的有效性。最后,教師還需要加強與家庭的溝通,能夠在不斷提高自己溝通能力上,將學生的家長轉變為自己的教育助手,實現家校聯合教育的一體化機制,這樣也將更好地為學生的勞動實踐有了平臺,促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適當的勞動,提高自己對勞動的認識性和實踐性。
3.建立激勵評價和科學評估的制度
當學生對勞動有了一定的認識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設計課外活動,以此加深學生對勞動的認知與感受,豐富學生的世界,鍛煉學生的各項能力,實現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及適應能力來選擇課外活動場景,布置相關任務。開始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學會做家務,然后就可以帶領學生進入農場或者適合學生的工廠去參加勞動。教師教育時要做到循序漸進,把握好其中的分寸。最后則可以定制相應的評估制度,來激勵學生,調動學生對勞動的積極性。比如評優時可以把勞動表現作為一個重要參考指標,并對認真勞作的學生加以表揚鼓勵,或者給予實質性的獎勵。如此一來,就可以保證學生對勞動的熱情不減,充分發揮出勞動教育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初中勞動教育實施方法的研究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需要和學習喜好上切入,這樣提出的教學方式才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其次,教師需要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能力,這樣才能可持續保證勞動教育的質量,促進學生的勞動素養得到良性化發展。最后,教師需要樹立終身學習意識,能夠不斷通過自己的學習和實踐上,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學針對性。這樣不僅提高勞動課堂的教學質量,也能夠更好地推動學生綜合素養的協調化發展。
參考文獻:
[1]葉德夫.初中勞動與技術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現代教育科學,2011(6):145-146.
[2]高福田.淺談初中勞動技術教育[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2(6):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