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梅
摘要:回顧我國經濟發展史,交通運輸占據著重要地位,是不斷擴大市場再生產必要條件之一,也是人們生產生活的重要保障,其經濟效益正在逐步成為國民生產總值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期下,交通運輸經濟主要以低污染、低排放以及低負擔為主,力求實現節約型資源以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通過對以往理論和學者的研究,發現交通運輸經濟管理中的影響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經濟方面,如國民經濟、企業財務以及區域經濟影響等,細分可體現在生產力結構、運輸網絡協調以及凈現值等方面;第二,社會方面,包括政治影響和市場環境影響;第三,資源方面,包括交通能源以及其他資源利用等方面。在未來的發展中,交通運輸經濟管理勢必要引入市場機制,充分利用現代化管理手段,進一步實現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的革新。本文從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的必要性出發,分析當前市場上交通經濟管理現狀,著重介紹其未來發展策略,致力于提升其經濟價值。
關鍵詞: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發展
市場經濟體制下,交通運輸行業的標準化、規范化管理能夠進一步促進其經濟發展,近幾年,我國政策在道路管理方面陸續出臺了相關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則和運輸管理條例,為其提供了根本的政策保障。市場經濟發展進入了轉型的關鍵時期,對交通運輸的經濟管理能夠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豐富交通運輸經濟體系,維系社會穩定。本文對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的研究,能夠進一步豐富其管理理念,為實際操作提供指導,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一、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的必要性
(一)促進生產力發展
生產力水平的提升,能夠提高人們生活水平和質量,促使人類更好的創造財富。生產力決定了人民的消費能力,而消費能力的提升又可以帶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在如今的市場經濟組織中,交通運輸所占市場份額不斷擴大,自身被賦予了更大的價值,作為市場經濟的組成,交通運輸需要不斷變化,以滿足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同時也是滿足了生產力的需求,順應了整個社會經濟體系的發展走向,帶動全民生產力的提升[1]。
(二)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交通運輸經濟體制會始終跟隨其變化,為了保證交通運輸管理能夠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就必須做好經濟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手段的革新,這就是外在環境(市場經濟體制)變化的必然要求。
(三)協調發展的要求
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但是人口分布不均,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也不盡相同,這就意味著交通運輸必須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和協同發展要求,不均勻的經濟環境讓人們的生活水平發生了差異,間接引起了交通運輸的不均勻發展,降低了交通運輸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也直接降低了交通運輸的經濟效益,因此交通運輸的經濟管理必須秉持協調發展理念,才能夠與各地經濟環境形成良好的配合,共同發展。
二、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現狀
交通運輸是現代社會的“毛細血管”,承擔著向“主動脈”供血的重要職責,隨著各種交通工具的出現,形成了特色交通運輸網,具有以下優勢:靈活性,服務面廣泛,能夠實現各種交通工具的對接;交通道路投入力度大、干線多,市場應用就越多,資金流動速度加快。
雖然交通運輸發展快、效果好,但是在其經濟管理過程中仍存在一定問題,集中表現如下:其一,交通運輸生產力不高,經濟效益不明顯。尤其在營業性交通運輸中,像偏遠地帶,其運輸發展較差,無法滿足當地經濟需求,且部分地區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致使車輛運輸效率低下,自然降低了經濟效益;其二,交通運輸組織能力有限,交通運輸網絡覆蓋范圍廣泛,因此可能會存在部分道路亂收費或不予通過等惡劣行為,導致運輸頻率下降,難以建立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為其經濟發展帶來了消極影響[2];其三,交通運輸保障措施不夠,經濟管理人員綜合能力較差。目前,交通運輸執行缺乏高效權威的管理法規,導致行業的行政執法工作無法統一,影響了交通運輸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同時其行政經濟管理人員可能不具備專業的管理能力,各種經濟數據的整合工作難免吃力,有所遺漏,為交通運輸的發展起到的促進作用較小,經濟價值未完全發揮;其四,現代信息技術在交通運輸經濟管理中的體現不明顯。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讓經濟逐漸成為一體,先進的管理理念能夠提升交通運輸管理效率,在其經濟管理上同樣如此,但是目前其信息化建設較為落后,科技含量較弱,很難總結出有效的經濟發展對策。
三、交通運輸經濟管理未來展望
針對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現狀,針對性地提出了相關的優化策略,希望能夠在未來的發展中不斷調整,力求實現科技化、先進化、標準化的交通運輸管理,促進其經濟效益。
(一)調整運輸結構,加速道路運輸發展
交通運輸市場點多面廣,要想做好其經濟管理,就必須基于當前市場現狀,重視行業的長效發展機制,保證其經濟市場的良性運轉。首先,調整交通運輸組織結構,明確其市場主體。參考企業組織架構,積極豐富交通運輸內容,做好各類運輸基站的選址和建設,配合現代城市發展和農村發展的要求,柔性調整交通運輸;其次,做好交通運輸的日常管理工作,保證其基本的安全運營。首先,加強安全生產責任歸屬,建立健全的安全監督責任機制,明確劃分各部門、人員的職責。其次,強化交通運輸環節的監管,尤其是交通運輸事業中各類運輸方式的檢測,杜絕超員、“帶病”等基礎性錯誤交通工具出站。再次,做好日常的車輛維修檢查工作,保證車輛始終處于安全狀態。最后,強化市場監管工作,包括外部市場監督以及法制建設。完整的市場監管體系能夠幫助單位創造規范的運輸環境,借助互聯網提供的監管作用,做好每一條交通運輸干線的銜接工作,發揮其最大利用價值,同時開展專項治理工作,實現多元化經營,明確交通運輸的市場準入標準,構建良好的市場環境,為經濟管理創建良好基礎。同時進一步加強法制建設,做好行政執法檢查工作,提高交通運輸管理權威性,保證基本的經濟權益。
(二)參考企業理念,實現交通預算管理
我國交通運輸經濟管理與國際上的交通運輸經濟管理存在很大的差距,可充分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經濟管理案例,參考企業管理理念,積極引入預算管理,加以整合,使其與交通運輸行業充分貼合,形成新型的交通預算管理體系。首先,必須從交通運輸的實際出發,明確經濟效益低下的根本原因,對其需要的成本費用進行約束調整,根據收支情況做預算編制,明確各部門需求,根據財務狀況和需求狀況科學編制預算申請表,對資金運動加以約束[3];其次,強化交通運輸預算執行工作,嚴格按照目標預算展開生產活動,同時明確各方經濟責任,避免出現超預算行為互相推諉責任現象,此外需明確預算審批流程,如因意外情況或其他不可避免的客觀因素引起的超預算行為,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批程序,層層同意后才可調撥資金,保障單位的資金安全;最后,做好交通運輸的預算管理分析反饋工作,對其全過程資金流動情況加以分析,總結預算管理經驗,分析其中存在的風險點和超支情況,為下一年度的交通運輸預算管理提供借鑒經驗,不斷提升單位經濟價值,強化其經濟管理,更好地適應現代市場環境。
(三)強化頂層設計,提升管理人員素質
交通運輸經濟管理效果最終要依靠相關管理人員的能力才能得以體現,因此單位必須做好單位管理層和執行人員的素質提升工作,強化頂層設計,為經濟管理提供基本指引。第一,做好單位管理層的思想工作,使其充分認識到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的重要性,積極主動參與到經濟管理建設中去,同時在內部印發宣傳手冊,普及基本概念;第二,完善單位內部培訓系統,針對不同層級和不同工作內容的職工提供不同的培訓計劃,考慮到個人的能力以及需求,使之能夠真正融入到交通運輸管理工作上,不斷提升交通運輸經濟管理質量[4]。
(四)引入現代技術,建設交通信息系統
智能化運輸系統,是交通運輸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現階段,我國基本上實現了交通網絡全覆蓋監管模式,科學技術的進步讓交通運輸經濟管理邁上了新的發展階段,單位必須重視現代科學技術對交通運輸的影響,提高工作效率和規范化管理。單位必須加大該方面的投資力度,包括人力、物力以及財力,提供基本的信息化環境氛圍,隨著智能運輸系統技術的廣泛應用,電子技術、通信技術以及系統工程等高科技在交通運輸中的體現愈發明顯,單位必須以開放性的包容姿態,積極學習新技術,拉近交通運輸經濟管理與現代化管理的距離,大幅提升交通運輸的科技含量,進一步實現交通運輸科學經濟管理。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交通運輸事業是我國運輸行業的主要載體,且其與多個行業都存在深度交融,經濟管理工作不僅是提升內部管理質量、形成行業管理典范的重要工作,更是其適應現代經濟市場發展的必經之路。就當前我國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的發展情況來看,其未來只會飛速進步,保持穩定的增長速度,同樣對交通運輸的質量和服務要求也會越來越高,與現代的物流管理等會日益融合,更好地應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壓力與挑戰,進而實現集約化經營、規模化發展,從最初的單純運輸轉換成現在的經濟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的大規模投入以及現代交通的快速發展,都為交通運輸經濟管理提供了優渥條件,經濟的整體增長以及逐漸成為一體的社會環境,使得交通運輸經濟管理實現了戰略性的轉變,相信在未來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和愈發高效的管理條件下,交通運輸經濟管理會進一步踐行綠色經營、可持續發展理念。由于對相關文獻、理論等研究不透徹,導致本文提出的發展策略等也較為淺顯,后續本人將會不斷深入研究,力求提出更具操作價值的優化方法,以此提升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的質量,使其更好地為人民、為社會服務,維系交通運輸事業的正常運行,減輕國家財政資金的壓力,提升其資金利用效率。
參考文獻:
[1]陳文杰.關于經濟新常態下的公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重要性分析[J].中外企業家,2020(21):95.
[2]張蓓.關于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的意義及其未來發展方向[J].商展經濟,2020(08):74-76.
[3]李肇蕾.新形勢下交通運輸經濟面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商訊,2019 (10):138-139.
[4]王偉.關于經濟新常態下的公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重要性分析[J].知識經濟,2019(25):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