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輝華
摘要;隨著現代教育理論的發展和進步,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彰顯時代氣息,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和進步,成為教師關注的核心教育內容。在初中語文課程教學,利用文言文傳統文化優勢開展德育教育也是教師進行核心素養教育考慮的重要內容。但在實際的執行教育過程中,德育教育的內容被相對模糊,教師在教學中缺乏有效的著力點,導致德育教育未能取得理想效果。對此本文將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利用文言文開展德育教育的策略進行分析和討論,希望能夠給相關教學的創新開展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德育教育;教學分析;實踐策略
引言;利用文言文開展德育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對德育教育的內容進行清晰劃分。再利用文言文中特殊的語言魅力促進學生對道德內容的思考和實踐。但傳統的語文課程教學 深受儒家教育和應試教育思維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缺乏對傳統文化教育內容積極拓展的思維,導致文言文教學的綜合價值發揮受到限制,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也理解也出現了偏差。對此在新的教學階段,教師需要充分發掘文言文教學價值,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價值的深度思考,使語文教學中的價值觀引導功能充分體現。
一、德育教育主要的內容
(一)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在德育教育過程中,教師首先要給學生基本的規則意識。即無論在學習和生活中,有一些規則是必須維護和遵守的,這樣才能成就社會的正常運轉。在學校教育中,教師可以通過多樣的路徑訓練學生基本的規則意識,如對校園基本規章制度的遵守,對社會普遍道德約束的思考和理解等。在傳統文化教育中,教師進行規則教育也可以另辟蹊徑,促使學生對社會道德做到多樣思考,使其在思考和行為中自覺地維護各種規則和程序。
(二)培養學生的親社會行為和理念。在道德教育中,關于人性善惡論有著多樣解釋和思考。但實際上學生自身缺乏生活實踐,自然的對道德判斷缺乏自我標準。更多學生的道德素養發展會依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自然原則發生變化,最終在社會中扮演著不同角色。對此在校園德育教育中,教師就需要更多的普及正向的道德約束內容,使學生對“真善美”做到切身的思考和理解,為其長遠道德素養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在語文課程教學中,傳統文化內容是幫助學生“修身”發展的重要內容。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對更多的傳統優秀文化進行解釋和宣講,促使學生對親社會行為保持親近感和深刻思考。
(三)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積極發展。在道德教育中,個人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對其道德行為有著深刻影響。中學生的心理變化起伏波動相對劇烈,對現實生活開始出現多樣的認識和思考。教師在具體的課程教學中,需要間接培養學生對現實生活健康積極的心態,促使學生對道德約束做到更正向的思考,在學習和生活中自覺地維護各類道德標準和生活規則。
二、初中語文文言文教育中開展德育教育的實踐策略
(一)通過語法講解促進學生對“廣泛規則”的認知。在初中語文文言文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古今的漢字、詞語發展演變過程進行講解,使學生對現代社會規則做到多樣思考,促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保持更多理性態度。如“妻子”“眼睛”等詞語出現了明顯的古今異義情況。更多“物理”“電話”“超市”等詞語都是舶來品詞匯,也同樣對現代社會的詞語發展造成了深刻影響。通過研究現代漢語的發展和組成,能夠使學生對語言規則做到更深刻的解讀。將這一思維延伸,學生可以對更多的現代規則進行分析,對規則的發展和應用保持更理性和包容的態度,促使其在生活中進行更多樣積極的嘗試。如現代學校制度同樣是社會工業化的產物,對個人的綜合能力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如現代維護公共秩序的基本理念和維護自己的個人利益有著深刻聯系,學生需要在學習中更辯證、理性地看待現實道德約束,促使自己在個人發展中獲取更多主動權。
(二)通過對文言文內容的解讀促進學生對作者價值觀的理解,鼓勵學生對內涵豐富的傳統文化進行拓展學習和解讀。在初中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要將更多古代優秀的道德理念,優秀的人文價值觀傳導給學生,使學生對更多的社會正向行為做到積極認知,促使其在個人發展作出積極的嘗試。如《孫權勸學》體現出獲取知識的重要價值,學生在學習中也應該借助更多前人的經驗,使自己的學習素養不斷發展和完善,為自己的全面發展鋪設積極條件。如《三峽》記錄了自然風光景色,使人體會到在自然風光中心曠神怡的境界,同時也告誡學生注意對自然的保護,將自己的志趣積極投入到自然的萬般賞析中去。《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是對個人的發展,對國家的發展規律進行了論述。學生在個人發展過程中需要保持虛心求教、戒驕戒躁的態度,對事物的發展規律做到有效解讀,防止自身在發展中出現相同的錯誤。
(三)教師在教學中代入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實現和學生平等、積極的交流。在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創設的人文教學環境有助于對學生健康學習心態的引導,使教師的課堂指導教效果顯著提升。對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堅持人本原則,利用古代優秀文化對學生的矛盾心理進行開導,利用自身的科學方式影響學生實際的生活言行,促使學生對學習和生活保持更積極的樂觀應對態度,使其基本的道德素養得到綜合性的培養和完善。
三、結束語
在初中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德育教育的內容做到有效解讀。利用傳統優秀文化、自身的教學經驗和方式對學生的綜合道德素養施加積極的影響。促使學生對學校學習生活保持積極、期待的態度,在學習和生活中進行更多樣積極的嘗試。
參考文獻:
[1] 劉震. 初中語文教學中利用文言文開展德育教育的策略探討[J].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