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淑云
摘要: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我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多媒體教學手段以新穎、形象、直觀的特點,很好地適應了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需求。信息技術也使小學語文教學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文本教學資源,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教學過程,提升了課堂教學質量。文章結合小學語文的教學實踐,進行了巧妙運用信息技術助力小學語文教學的探討。
關鍵詞:信息化技術;基礎教育;語文;教學實踐
隨著新課程改革理念的不斷深入,我國基礎教育教學方式方法也在不斷改進。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成就高效課堂成為一線教師不斷探索與實踐的課題。為此,文章針對巧妙運用信息技術,讓多媒體教學更好地助力小學語文教學,增強語文教學的生動形象性和感染力,進行了探討和研究,以期能夠更好地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巧用信息技術,整合優質教學資源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與其他學科學習密切相關,涉及的知識面也相對比較寬。結合小學生的年齡階段特點、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前備課時要搜集大量的可適用于小學生的語文教學資源和信息。巧用信息技術,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教師可以收集、整理與課程教學內容相關的課件、視頻、試題、教學案例等內容,讓這些資源為己所用,作為很好的教學素材和參考資料。另外,年級語文教研組,要發揮團隊優勢,匯聚大家的力量,積少成多,整合本年級段各個學科的共享資源庫,讓每位老師都能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資源整合,更好地助力語文教學。
二、巧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投入學習過程的動力,尤其是小學生的學習。語文的學科屬性使得語文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講,還是比較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需要教師營造良好的學習、交流和互動的氛圍,徹底改變傳統以來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信息技術條件下,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給小學語文課堂注入了生機和活力,讓教師的教學手段更多樣化,教學內容形式更加豐富多彩。如動畫、圖片等影音資料的融入,喜聞樂見的形式很好地刺激了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習《海上日出》一課時,教師利用信息化技術輔助教學,讓日出的美麗景色能夠在課堂上給學生直觀的、形象的呈現,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感染力。再適時加上有感情的朗讀音頻,能夠讓學生有身臨其境質感,從內心上萌生對大自然的熱愛,這樣的語文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并體驗語文的妙趣橫生。
三、巧用信息技術,讓學生感悟語文的本真
語文教學活動要更多的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基于生活經驗更好地體悟語文的本真。巧用信息技術,能夠通過生動的圖畫、跳動的音符、可愛的表情等傳遞給學生漢字的魅力。如多媒體教學手段中的電子筆書寫,能夠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并發現漢字的神奇魅力。同時,優美的音樂節奏、美麗的景色,也能夠讓學生更多地感受語言文字營造的意境,從而更好地進入語文世界里,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培養語文核心素養。
四、巧用信息技術,助力課堂重難點的教學
雖然語文不像數學那樣有著很多的抽象概念,但是對于詞匯量相對不足的小學生來講,語文的學習需要首先突破生字生詞的難關、閱讀理解的難關等。為此,針對課堂教學中的重難點,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更多地利用信息技術下的多媒體課件來優化教學活動,通過聲音、圖像、文字、色彩、音樂等,結合靈活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演繹和講解,并組織探究性學習活動,讓學生有身臨其精之感,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針對課堂重難點的教學,教師還可以結合多媒體教學資源中的相關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高效達成教學目標。
五、巧用信息技術,提升學生的質疑、釋疑能力
小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學語文教學要結合小學生的特點來開展教學活動。巧用信息技術,教師要引導學生能夠在美麗的畫面、生動的視頻場景中,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播放與課堂內容相關的音樂,讓學生靜心聆聽,感受音樂的節奏、旋律,激發學生的畫面想象力,并能夠在教室的講解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多媒體規避一味地講解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來,并能夠更多的思考,從而提升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巧用信息技術助力小學語文教學,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審時度勢,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并不斷提升的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通過巧用信息技術更多的整合優質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中發現語文的妙趣橫生,從而愛上語文課。同時,巧用信息技術,教師還要注意課堂重難點的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從而更好地提升語文學習能力,培養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霍福興.淺析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與信息技術的整合[J]. 情感讀本。2018(2):66 66.
[2]樊云華.小學語文開展信息技術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教育信息化論壇,2019(1):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