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帥英 程新 李昆太
摘要:大學生學業合理“增負”是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必然選擇和有效途徑之一。以江西農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為調查對象,對“增負”背景下的大學生學習與教師授課等現狀展開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對專業缺乏興趣、學業挑戰度相對較低;教師授課方式單一,課堂學習氛圍差。針對大學生學業“增負”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旨在為高校大學生學業合理“增負”路徑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增負”;實現路徑
我國大學普遍存在“嚴進寬出”的現象。據統計,我國本科錄取率在2019年為51.6%[1],而畢業率長期在95%以上。據2016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全國820所高校畢業率和學位授予率分別平均達到了97.75%和96.90%[2]。為了保證高畢業率,“清考”制度應運而生,學生輕輕松松就能畢業,人才培養質量不容樂觀。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教大計,本科為本;本科不牢,地動山搖”。陳部長援引“中國大學生學習與發展追蹤研究調查”的結果,針對大學生的學業挑戰度低、輕松畢業等情況,提出要對中國大學生學業進行合理“增負”[3]。講話發表后,大學生學業“增負”迅速成為熱點話題。
大學生學業“增負”不是單純地給學生增課時、加作業,更需要教師的積極參與配合。教師重科研輕教育現象已屢見不鮮,“照本宣科式”“填鴨式”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加劇了學生的厭學情緒。
基于此,對江西農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的學習現狀以及教師授課現狀展開調查,探討大學生學業合理“增負”的實現路徑。
一、調查實施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以江西農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隨機抽樣調查。其中,大一學生占16.18%,大二學生占4.41%,大三學生占47.06%,大四學生占32.35%。女生占44.12%,男生占55.88%。
(二)調查內容
問卷內容主要涉及大學生的學習現狀(掛科次數、逃課次數、學習壓力、課堂表現、專業興趣、考試難易程度、畢業難易程度)調查以及學生對教師授課現狀(課堂氛圍、課堂紀律、授課方式)的評價調查。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大學生學習現狀分析
1、學習態度不端正。通過對學生逃課、掛科情況進行調查,發現40.88%的學生掛過科,其中5.88%的學生掛科次數達到3次以上。33.82%的學生逃過課。通過對學生上課態度情況的調查,發現26.47%的學生在上課時玩手機,2.94%的學生在課堂上聊天。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原因有:第一,網絡不良思想的錯誤導向。如,“沒有掛過科的大學是不完整的大學”“選修課必逃,必修課選逃”等。第二,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生進入大學之后,沒有了升學壓力,很容易迷失學習目標。第三,自由支配時間增多。進入大學之后,沒有了繁重的學習任務,同時也沒有父母老師的監管,學生可支配的自由時間增多,加之豐富的娛樂活動,使得大學生沉迷于游戲、微博、抖音、追劇,無心學業。
2、對專業缺乏興趣。調查結果顯示,64.7%的學生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或興趣一般。究其原因,一是學生在選專業的時候大多是由父母老師做主,學生本人沒有決定權;二是學生對所選專業不了解。
3、學業挑戰度低。研究資料表明,我國高校的學業挑戰度與國外高校存在較大差距[4-5]。王建軍等提出,提升學業挑戰度能提高學習成效[6]。針對學業挑戰度,通過對學習壓力、考試難易程度、畢業難易程度3個指標展開調查,79.41%的學生認為學習壓力較小或適中,88.24%認為考試容易或一般,94.12%的學生認為容易畢業或一般。這些數據體現了大學生學業挑戰度偏低。
(二)教師授課現狀分析
1、課堂學習氛圍差。基于對課堂氛圍的調查發現:19.2%學生認為課堂氛圍活躍,80.89%的學生認為課堂氛圍沉悶或一般,表明大部分學生對當前的課堂氛圍不滿意。原因主要是教師課前準備不足,授課內容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師生互動不足。
2、授課方式單一。對教師的授課方式進行調查后發現:66.18%的教師采用多媒體教學,24.52%的教師采用多媒體+線上混合方式教學。這表明,教師主要還是采取傳統的多媒體教學方式,形式過于單一。
三、大學生學業合理“增負”路徑探索
(一)端正學習態度,轉變學習觀念
1、提高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和甄別信息的能力。互聯網是把雙刃劍,它可以使生活更加便捷,較多學術數據庫都處于開放存取狀態,學生可以快速地獲取文獻資料等信息,促進學術交流。但是,網絡上也充斥著大量網絡詐騙、網絡暴力等不良信息。學校或院系可考慮開設網絡安全教育講座或課堂,提高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和甄別虛假信息的能力。
2、幫助學生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并督促其完成。班主任或輔導員可在新學期開始時幫助學生制定學習目標,在學期結束后讓學生匯報學習成果,督促其完成學習目標。
3、協助學生提高自制力和學習自覺性。協助學生制訂詳細合理的學習計劃,將碎片時間有效地利用起來。當學生對專業有一定了解后,幫助學生明確畢業后的去向,由此提高學生的學習緊迫感和自覺性。
(二)培植大學生專業興趣,激發大學生學習熱情
劉選會等的調查研究發現專業滿意度越高的學生學習投入度越大,學習效果越顯著[7]。專業興趣是可以培養的,學校可制定相關政策:如,在學生對專業有一定的了解之后,給予適當比例品學兼優的學生改選專業的機會,開放第二專業的選修學習等。教師把社會熱點話題與專業的前沿成果融入到專業教學中,創新教學方式,增強師生互動,營造活潑、生動的課堂氛圍。
(三)提升學業挑戰度,引導學生主動“增負”
1、找準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回歸大學本質。大學是立德樹人、培養人才的地方,其根本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礎,本科教育這個基礎沒打好勢必會影響高層次人才的培養質量,從而進一步影響國家人才強國戰咯的實施。進入21世紀后,我國高校的人才培養工作已進入到提高質量的升級期、變軌超車機遇期以及改革創新的攻堅期。
2、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增加課程體系的復合性。大學生的培養必須要根據社會需求的發展變化進行調整。現代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已日益凸顯。大學期間是提高個人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最好階段。當前我國大學的課程體系大多是傳統的“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模式,且普遍存在“三低三高”現象:公共基礎課比例低、專業課比例高,實踐課比例低、理論課比例高,選修課比例低、必修課比例高。在這種僵化的課程體系下難以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學生,因此,高校需以學生為中心,社會需求為導向,提高課程體系的復合性。
3、堅決取消“清考”制度,嚴把大學考試和畢業出口關。“清考”制度的背后衍射出學生消極的學習心態。取消“清考”制度,不僅有利于改變學生平時學習不努力、考試“臨時抱佛腳”的心態,更有利于促進學生自我加壓、主動投入學習。取消“清考”制度,是提高本科質量教育的重要舉措,也是增加大學生學業挑戰度的有效方法。各高校應嚴格取消“清考”制度,改善學生輕松就能畢業的現狀。
4、嚴抓教學質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課堂教學是教師的主戰場,也是大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主渠道。首先,教師在課前需認真備課,豐富教學內容,如,將理論知識與日常生活有機聯系起來,讓學生覺得知識并不是遙不可及,而是與生活息息相關;將學術前沿問題融入課堂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投入課堂學習。其次,可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混合教學,如,采用“問題引導式”教學法,以社會熱點問題作為課程講授的切入點,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研討式”教學法,就課程難點問題展開廣泛地師生討論,既增加了師生互動,又能改變傳統的“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授課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進而改善課堂氛圍。最后,教師可以使用翻轉課堂、慕課、虛擬仿真課,并利用線上線下、校內校外等各種資源豐富課堂內容與授課形式。
給大學生學業合理“增負”,是落實“四個回歸”的重要舉措,是推動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內在動力。高校對大學生學業合理“增負”勢在必行,但“增負”政策的落地實施卻“任重而道遠”。在大學生學業“增負”過程中需遵從循序漸進的原則,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增負”是手段,提“質”是關鍵,既要做到“增負”又要確保“合理”,實現大學生均衡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國各級各類教育事業取得新進展[N].中國教育報,2020-05-21(01).
[2]鄔大光,滕曼曼,李端淼.大學本科畢業率與高等教育質量相關性分析——基于中美大學本科畢業率數據的比較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6,37(12):56-65.
[3]陳寶生.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J].時事報告(黨委中心組學習),2018(05):18-30.
[4]史靜寰.走向質量治理:中國大學生學情調查的現狀與發展[J].中國高教研究,2016(02):37-41.
[5]方園,鄭繼兵.新時代大學生學業挑戰度匹配的阻滯與突破[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21,41(01):86-91.
[6]陳寶生.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中國高等教育,2018(Z3):4-10.
[7]劉選會,鐘定國,行金玲.大學生專業滿意度、學習投入度與學習效果的關系研究[J].高教探索,2017(02):58-63.
作者簡介:彭帥英(1989-),女,江西遂川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生物技術;李昆太(1978-),男,江西鷹潭人,通訊作者,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生物工程。
(責任編輯李赫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