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思,賀 江,楊祺福, 董樹軍,韓 慶
(1. 湖南文理學院 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湖南 常德 415000;2. 湖南文理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常德 415000)
課程思政是新時代背景下黨中央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善于用好課堂教學渠道,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努力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教學模式[1-3]。高等教育培養的目標不僅是為社會提供專業技術精湛的人才,更側重對人才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的強化。課程思政就是以“三全育人”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協同,把為國家培養棟梁之才作為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3-4]。理工科進行課程思政是在注重專業知識理論傳授的同時,兼顧價值觀的引領,讓學生既掌握專業知識技能,又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高尚的思想、團結協作的意識、艱苦奮斗的意志、不畏懼困難的勇氣及為國家奉獻的精神[4]。
“食品化學”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三大支柱課程之一,是一門理論性強卻又與生產實際密切相關的專業必修基礎課[5]。從特有的角度、深度或廣度研究食品的組成,探索食品的組織結構、顯微結構和分子結構,各種成分在食品生產、加工和貯藏期間的變化,以及對食品的營養性、安全性、享受性的影響的理論基礎科學[6]。“食品化學”課程有較強的專業性、理論性和系統性,然而專業課本身的知識內容也蘊含了許多思政育人的素材,專業課要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思政課融入“食品化學”,有助于培養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及求真意識;對于和食品營養與安全相關的謠言,能夠客觀深層次地從食品化學的科學角度破解;幫助學生樹立嚴謹的科研態度;培養學生敢于擔當的社會責任感;逐步提高學生的學術道德修養;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將思政理論融入“食品化學”課程的教學改革是大勢所趨,也是勢在必行。
“食品化學”作為專業基礎課,理論專業性較強,但食品化學知識與很多生活實例息息相關,從專業知識和生活實際都可以挖掘和提煉思政教育的切入點。部分“食品化學”授課要點及思政融入點如表1 所述。例如,在“食品化學”的第一章緒論中,講到了食品化學的發展簡史,在食品化學的發展歷史長河中,當人們認識到了食品分析化學的本質時,就出現了摻假造假事件,利用多媒體視頻與圖片的直觀授課方式,讓學生明白摻假造假事件不只是“中國特色”,使學生能夠用積極樂觀的態度認識人類社會的發展變化,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例如,第三章講到淀粉的糊化過程及機理時,利用多媒體課件、漫畫與動畫式教學,淀粉糊化是一段過程,且受多種因素影響,此處的思政元素便是,事情都有一定過程,不要操之過急,欲速則不達,凡事也都會隨時間環境而改變,莫要妄自菲薄。使學生容易接受和記憶理論知識,可以從食品化學的科學角度解釋人生哲理問題。再如,第四章到第八章都分別提到了抗氧化劑、乳化劑、營養強化劑、溶菌酶、著色劑、鮮味劑等食品添加劑,利用多媒體課件、視頻及查閱文獻形式給學生講解不要盲目地談“添加劑”色變,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食品工業,但要合理合法地使用食品添加劑,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專業與思政不曾分割,在授課的同時,幫助學生專業上成才、思想上成人。
典型“食品化學”授課要點及思政融入點見表1。

表1 典型“食品化學”授課要點及思政融入點
如今是互聯網信息時代,信息更新迭代速度快,各種明星、網紅、流行詞匯很容易潛移默化地被年輕人所記住,陳舊無趣的內容會讓學生失去興趣,無心聽講,因而無論是專業內容還是映射的思政內容,都要以學生為主體,合理運用教學形式,可以在授課的時候,適當插入學生感興趣的且與專業、思政相關的內容,適當以播放視頻、講故事的形式讓學生重新燃起注意力,回歸課堂。例如,有“口紅一哥”稱號的網紅李佳琦,并不是隨隨便便就成功的,在他未紅的時候,每天始終如一地去“研究”口紅,以至于閉著眼睛都可以辨別口紅的色號和品牌。提到學生感興趣的人或事,學生的注意力就會被吸引。
在布置課后作業思考題時,情景分析式主觀題型為主,以考核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同時設置讀書報告環節,基于“食品化學”涉及面廣、發展迅速的特點與課程課時有限的矛盾而設計,通過給定或自選主題,讓學生課外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并撰寫綜述報告,來擴充學生專業知識面和提高學生自我學習能力。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的作業形式為主,作為平時成績的評定[5]。
以上是對“食品化學”課程結合思政教學過程中的探究,挖掘專業知識點隱藏的思政映射切入點,采用符合學生信息時代潮流的教學形式和講授語言,在課后布置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的作業,幫助學生樹立嚴謹的科研態度,培養學生樹立敢于擔當的社會責任感,逐步提高學生的學術道德修養,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思政教育落到實處,與專業課相結合,在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中達到教書育人的效果。
學校的教務部門要注重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實施,起著重要的推進、引領和鼓勵作用[7-8]。學校教學管理部門無論在課程建設還是課程教學組織實施、質量評價體系建立中,應注重有意識地將“價值引領”功能的增強和發揮作為一個首要因素,并通過一系列教學建設、運行和管理環節將這種理念落到實處。同時,將推進專業課結合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成效納入學院績效考核評價,劃撥專項經費保障工作開展,通過項目的形式確保課程思政順利實施;對于工作開展突出的學院和優秀的專業課程給予獎勵,也可以激勵那些態度不夠、缺乏責任感教師的思政工作有序推進。
在教學形式和方法上盡可能有創新性和時代性,突出課程的趣味性,增加實例或生活案例輔助教學過程,引導互動式啟發學生獨立思考,提高學生的關注度;學生在教師帶動下,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學生課堂參與度提高,走神、瞌睡、玩手機等現象減少;課堂的氣氛活躍,教師講授也不會很辛苦,學生學習過程也會覺得愉悅,利用好新媒體,對專業課及思政教育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5]。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提高,在用專業知識解決問題的同時,有意識地提高社會人文關懷;學生能夠深刻理解專業知識,對于實際生活中相關的謠言及生產實際中遇到的問題,能夠客觀地從食品化學的科學角度破解;學生掌握專業基礎知識、技能和方法的同時,健全人格品質、端正價值取向、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奉獻精神和集體觀念。
前往其他高校進行實地調研學習,和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搞得好的教師交流,學習成功教學案例,學習思政教育形式和切入點,可以讓課堂中專業課程思政進一步提升,變得有吸引力、親和力;參與學院的聽評課活動,在提高教學能力的同時,增強教學形式的多樣性,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融會貫通,結合實際,深入淺出地講解知識。
食品工業是我國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每年都需要大量的食品科學、食品工程類人才。作為食品專業人才,需要懂得食品中有哪些成分,成分的結構、性質及與食品安全營養的關系,以及后續加工保藏過程中的變化。同時,作為“食品人”,“人”下面是“良”心,對學生的思想行為的教育比科學知識的教授更為重要。因此積極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思政元素,并且以故事等形式幽默地達到育人效果,既能增強枯燥專業理論課程的趣味性,又能達到德育思政的培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