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蓉,任明遠,肖良華
(贛州市第五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江西 贛州 341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疾病,可由慢性炎癥發展為急危重癥,同時也是嚴重危害公眾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1-2]。臨床中治療COPD的核心是通過肺康復治療,提高患者運動耐力,減輕呼吸困難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靶心率”運動療法是通過各項練習增加患者身體柔韌性,改善關節功能,臨床有學者發現,患者通過此療法練習,可有效降低疾病的發生率與病死率。因臨床中關于“靶心率”運動療法臨床資料較少,“靶心率”運動療法的實用性有待印證,故而本次探究選取了60例COPD穩定期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靶心率”運動療法對慢性阻塞性疾病穩定期患者的影響,報告如下。
選取贛州市第五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60例COPD穩定期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符合COPD診斷標準[3]。將患者按照入院奇偶編號分組,奇數為觀察組,偶數為對照組,每組30例。研究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42~79歲,平均(60.3±8.2)歲;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43~80歲,平均(60.8±9.1)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均符合COPD診斷標準;無精神病史且可正常溝通;年齡42~80歲,患者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不符合納入標準;合并嚴重的心血管系統疾病、精神疾患、癌癥轉移、殘疾性腦卒中、影響運動的骨關節病、學習認知障礙;中途退出本研究者。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抗炎、呼吸機治療,即選擇BiPAP無創呼吸機(型號:20160088,傷害聚幕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治療,選取無創正壓通氣,引導患者放松,面罩固定,調整呼吸機,保證呼吸機不漏氣,設置呼吸頻率為15 次·min-1。根據患者適應呼吸機情況,對呼吸機壓力適當調整,并對氧流量調節,使其能夠維持患者血氧飽和度>90%。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抗炎、呼吸機治療(同對照組)基礎之上,給予“靶心率”運動療法,即內容包含:引導患者做6分鐘步行試驗(6MWT),根據試驗結果確定運動靶心率,隨后根據患者測量出的靶心率制定個體化運動方案,之后進行步行、塌車、四肢聯動等運動訓練,在初期要考慮患者耐受、無適應感為宜,然后逐漸增加鍛煉時間及強度,運動中運用遙測心電監護儀或者指脈氧儀監測血氧飽和度及心率,以達到靶心率為運動目標,當運動中血氧飽和度小于90%時,予以吸氧以防止低氧血癥并繼續進行運動療法,患者出現呼吸困難和腿部、全身疲勞,自覺不能再進行運動可提前結束鍛煉,每周3~5次,每次10~30 min,具體根據患者耐受情況而定。
1)療效判定:觀察記錄2組患者治療前后(2周后)的療效狀況并進行對比,療效判定包含:動脈血氣分析、肺通氣功能(FEV1%預計值、FEV1/FVC)及6MWT。
2)依據改良版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呼吸困難評分量表評分(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Scale.MMRC)評價研究期間COPD急性加重次數、住院次數及住院時間。
3)生活質量(CAT):共計8個選項,每一個問題按照程度分為0~5分,依據真實想法選擇答案,最低分為0分,最高分為40分,分值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糟糕。

2組治療前FEV1%預計值、FEV1/FVC以及6MWT距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FEV1/FVC水平值低于對照組,對照組6MWT距離多于觀察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FEV1%預計值、FEV1/FVC以及6MWT的距離
觀察組急性加重次數、住院次數、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急性加重次數、住院次數、住院時間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CAT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提示觀察組生活質量優于對照組。

表3 2組CAT評分比較
關于COPD患者的穩定期,2007年美國胸科學會歐洲呼吸病學會對肺康復有以下表述,即有癥狀、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穩定期COPD患者采取的一項個性化綜合護理干預,將肺部的康復護理與治療方案科學有效結合,可有效提高并改善患者生活質量[4]。無創呼吸機可直接向患者肺部輸送氧氣,且不經人工氣道。同時通過面罩吸氧,向患者提供雙重壓力,不僅可幫助患者克服呼吸阻力,還可減輕呼吸耗氧量,保障肺泡功能。此外,COPD患者會隨著氣流受限因素令病情加重,嚴重時還會造成肺泡通氣量不足,令患者呼吸困難,運動能力下降。而臨床中通過第1秒用力呼氣量與第1秒用力呼吸量兩項指標可將氣流受限程度直觀反映。
“靶心率”包含了牽伸練習、平衡練習、協調練習,這三種練習,首先是激發患者姿勢反射,改善患者平衡能力;其次,通過被動牽伸與主動抑制和自我牽伸,增加患者柔韌性,改善患者關節恢復范圍;最后,所謂協調是以適當速度、方向、節奏等,與患者的身體產生平滑準確有控制的能力,恢復自身協調能力[5]。本次研究中將“靶心率”運動療法運用于肺部康復,一方面通過6MWT與第1秒用力呼氣量、第1秒用力呼吸量存在的相關性,對患者肺功能恢復狀況直觀反映直觀看到患者肺功能狀況[6]。另一方面通過6MWT總結患者“靶心率”,依據患者各自耐受力,幫助患者改善關節功能,提高自身免疫力。結合本文研究的數據結果,給予“靶心率”運動療法的觀察組,差異治療后觀察組的FEV1/FVC水平值低于對照組,對照組6MWT的距離短于觀察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CAT評分為(15.22±2.10)分,低于對照組的(20.79±3.93)(P<0.05),提示在慢性阻塞性疾病穩定期患者康復中應用“靶心率”,能促進肺部功能康復,降低急性發作次數,保障生命安全。
在COPD穩定期患者中應用“靶心率”運動療法,可有效促進肺部功能康復,降低急性發作次數,保障生命安全。除此外,從經濟角度來講,靶心率運動療法可作為一種有效的康復治療方案,可幫助患者重返社會,為自身、家庭、社會創造新的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