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杭宸,鄭學均
(1.重慶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2020級碩士研究生,重慶 400016;2.重慶市墊江縣中醫院,重慶 墊江 408300)
胸腰椎骨折是脊柱外科常見的疾病,手術治療是最常用的方法,腹脹便秘是胸腰椎骨折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以腹脹、腹痛、排便困難為主要臨床表現。
患者,女,53歲。2021年3月19日入院前2小時推車時不慎摔倒,臀部著地,致腰背部疼痛伴活動受限,無明顯腫脹和青紫瘀斑,當時神清,無胸悶、胸痛、惡心、嘔吐等癥,由急診以“外傷”收入住院治療。癥見精神較差,感腰背部疼痛伴活動受限,無頭昏、頭痛、發熱、惡寒等癥,精神、飲食及睡眠一般,二便調。專科檢查顯示脊柱正常生理彎曲,未見明顯瘀斑及出血點,腰1椎體壓痛、叩擊痛明顯,活動時疼痛加重,雙下肢感覺、運動正常,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雙下肢直腿抬高試驗(-),屈髖屈膝試驗(-)。輔助檢查腰椎磁共振示腰1椎體壓縮性骨折。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于2021年3月22日在局麻下行后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手術順利,安返病房。術后第1天出現腹脹和排便困難,腹部脹滿,食少納呆,大便3日未行,情志抑郁,舌苔白膩,脈弦細。診斷為胸腰椎骨折術后便秘,辨證為肝郁脾虛。方用四逆散和四磨湯加減。藥用柴胡12g,白芍10g,枳實10g,大黃8g,檳榔10g,人參6g,烏藥10g,沉香1.5g,炙甘草6g。每日1劑,水煎300mL,早晚溫服,治療2天。2021年3月24日復診:治療后腹脹、便秘、納差等癥狀基本消失,肛門已排氣、排便且解時通暢,便質轉潤,舌淡紅苔薄白,脈弦。效不更方,每日1劑,水煎服。2021年3月26日復診,腹脹、便秘、納差等癥狀消失,排便通暢,便質軟潤,舌淡紅苔薄白,平脈、從容和緩、流利有力,尺脈沉取不絕。自覺飲食、睡眠可,排便通暢,余無其他不適,囑停藥后臥床休息,予以抗感染、營養、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治療。
按:患者系腰椎壓縮性骨折,術后便秘伴情志不舒,考慮骨折及手術本身創傷造成淤血,且圍手術期臥床時間長,腸道蠕動及進食少,脾胃虛弱,腸道氣滯,加之瘀血形成,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血能載氣,故瘀血一旦形成,必然會影響氣的正常運行,而導致氣機郁滯,加之患者對手術的恐懼及骨折后不良情緒,治療當疏肝解郁、健脾導滯,遂予以四逆散合四磨湯。四磨湯出自《重訂濟生方》,用于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便秘等疾病效果良好。四逆散出自《傷寒論》,由柴胡、甘草、枳實、芍藥組成,主治氣郁諸證,其中柴胡是解郁的要藥。藥理研究證實,柴胡具有抗抑郁作用[1],枳實具有調節胃腸平滑肌的作用[2],白芍具有解痙、鎮痛、保肝、抗炎、抗潰瘍等作用,甘草可調和諸藥。四逆散既可改善便秘,同時調節患者不良情緒,在四磨湯調節脾胃、行氣導滯的基礎上聯合四逆散疏肝解郁,調節不良情緒,治療胸腰椎骨折術后便秘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