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芝
【摘 要】在小學階段隨著美育的地位獲得逐漸提升,音樂在整個教育體系的占比也有所提高。為了進一步規范音樂學科的授課活動,教師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需要在具體的育人思想上進行調整,在音樂課上融入舞蹈欣賞相關的素材,讓學生在舞蹈內涵深入體驗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思維,也能夠促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下面,主要圍繞音樂與舞蹈融合的必要性、具體的實施方式和發展展望進行有效的探索,進而為促進音樂課在全新的授課環境下實現深入發展提供重要的依據。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舞蹈欣賞;融合
音樂與舞蹈都是藝術領域重要的組成要素,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在具體的育人方法和舉措上進行合理地優化。在音樂課上,教師需要認識到舞蹈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所發揮的促進作用,本著全面優化的原則對具體的授課形態進行優化,讓整個音樂課教學更加的新穎,也能夠讓學生通過綜合性的訓練與拓展,建立起良好的審美思維,提高整體的藝術素養。
一、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與舞蹈欣賞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在小學階段,音樂是重要的課程載體,在授課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審美思維的培養和藝術素養的建設具有嚴格的要求。而音樂和舞蹈之間所存在的內在關聯是十分密切的,舞蹈是音樂藝術特色展現的重要產物,而音樂也是支撐舞蹈的重要載體。兩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在音樂授課的過程中,教師根據音樂與舞蹈之間的關聯性特征,將趣味的舞蹈元素有效地滲透到音樂課的實際授課當中。讓學生在感受音樂文化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的舞蹈技巧,在舞蹈表演的過程中,加深對音樂內涵的理解和領悟。這樣能夠保證學生在音樂課學習和實踐探索的過程中,掌握更加豐富、細致和全面的音樂知識,也能夠促使學生的藝術素養得到進一步的拓展和提升。
二、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與舞蹈欣賞融合的方法
(一)調動舞蹈興趣,促進舞蹈教學融合
在音樂課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為了實現舞蹈的有效融合與相關活動的深入開展,需要在學趣培養方面提高思想重視。通過舞蹈文化的宣傳,讓學生對具體的音樂活動產生興趣。并在學習基礎音樂知識,探索相關技能的同時,以更加飽滿的情緒去探索和發掘相關聯的舞蹈元素,進而讓學生在多元化的音樂活動中獲得更加豐富的知識儲備。通過多媒體的助力在音樂課組織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展示具體的舞蹈視頻,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課程學習當中,感受音樂和舞蹈碰撞之后所產生的火花。例如,圍繞《快樂的小木匠》組織音樂授課的過程中,則可以進行舞蹈元素的搜集,在課堂上通過動畫的展示,讓學生對具體的音樂內涵和韻律形成準確的認識,并在直觀體驗的過程中有效地掌握舞蹈的相關知識要點。
(二)開展體驗教學,促進音樂與舞蹈整合
在進行音樂授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全面落實體驗式的教學模式,加強音樂與舞蹈兩大模塊之間的有效整合,進而保證所構建的活動體系更加的規范。在課上,教師先組織學生圍繞具體的音樂作品進行自主的賞析,對音樂的節奏和旋律形成準確的認識,之后,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根據自身的思想認知進行舞蹈動作的自主編排,讓學生可以有效地內化和吸收相關的音樂知識,也能夠促使學生在舞蹈參與體驗的過程中,在課堂的學習當中表現的更加具有活力。例如,在進行《牧童》授課的過程中,則可以引導學生在課上進行舞蹈動作自主編排,然后分小組的方式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讓學生在綜合表演的過程中對音樂藝術和舞蹈文化形成深刻的認識,也能夠促使學生在學習方面產生自信。
(三)利用口訣方法,提高舞蹈融合效果
在音樂課上融合舞蹈,對于音樂教師來講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為了保證正常的教學活動能夠順利的開展,同時也能夠讓音樂與舞蹈之間的融合更加的規范,教師可以有效地發揮口訣的作用,讓學生在音樂學習和接受舞蹈訓練的過程中,配合口訣進行動作和節拍的記憶,這樣能夠保證學生在學習中的行為表現更加符合規范。例如,在進行《四小天鵝舞曲》授課的過程中,則可以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節拍進行記憶,有效地掌握音樂的節奏和規律。或者,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音樂歌曲的過程中,參與相關的律動訓練活動,配合一定的肢體動作,讓學生有效地內化相關的舞蹈知識,實現學生音樂學習技能的進一步夯實。
(四)組織游戲活動,確保舞蹈有效滲透
在進行音樂授課時,教師需要在思想上積極地調整和轉變教學態度,加強游戲化戰略思想的規范組織,設置趣味的游戲活動,將音樂與舞蹈之間進行有效的融合,從而保證為學生所構建的音樂活動更加的規范,讓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表現更加的踴躍和積極。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置趣味的戲劇表演游戲活動。圍繞《歌唱二小放牛郎》等帶有一定故事情境的音樂,設置表演游戲。引導學生先自主搜集與歌曲有關的革命背景,以及音樂中所出現的具體人物形象。之后,在此基礎上分角色扮演,然后融入一定的舞蹈動作進行戲劇表演,讓學生在學習基礎藝術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形成良好的革命精神,實現學生優良品格的有效塑造。
三、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與舞蹈欣賞融合的思考
(一)精選教學內容,切準音樂與舞蹈融合的視角
為促進音樂和舞蹈之間的相互融合,教師在全面開展音樂課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具體的授課內容進行合理的優化。首先,需要本著融合性的教學原則對具體的育人素材進行合理的發掘與整合,加強校本課程的有效設置。根據音樂教材中所包含的歌曲進行舞蹈元素的深層次發掘,對具體的舞蹈動作進行合理編排,這樣能夠為兩者之間的有效融合提供良好的素材基礎。同時,在進行教學資源開發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微課資源的整合。根據具體的音樂作品就舞蹈動作進行編排,并通過微課視頻的方式進行呈現,讓學生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有效地思考相關的藝術內涵,也能夠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便利條件。例如,在進行《小雨沙沙沙》教學的過程中,則可以進行微課資源的整合, 讓學生在微課的助力下自主觀看相關的舞蹈視頻,并在自主探索和訓練的過程中,有效地掌握相關的音樂和舞蹈知識。
(二)創設教學情境,提升音樂與舞蹈融合的效果
在進行融合式教學的過程中,作為教師需要在具體的授課情境方面進行優化,從而保證整個授課效果得到合理的優化。在情境創設的方式教師需要在具體的育人思想上進行有效的更新,并積極的創新情境創設的載體。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制作為學生構建具體的示范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動作的規范性訓練。例如,在進行《杜鵑圓舞曲》授課的過程中,則可以為學生進行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感受到舞蹈的藝術魅力。同時,也可以設置趣味的生活情境,將自然中杜鵑的叫聲以一種別樣的方式呈現到課堂上。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和思考,進而讓學生在情境感受的過程中進行靈感的有效迸發,促使學生自主性的進行舞蹈動作有效編排和創新。
(三)優化教學方法,提高音樂與舞蹈融合的品質
在授課時,教師為了讓音樂和舞蹈之間的銜接更加的緊密,綜合性教學活動實現規范性的組織,則可以對具體的授課方法進行創新,讓學生在此基礎上,積極地參與到相關的學習和訓練活動當中。首先,教師可以通過游戲化教學活動的規范組織,讓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在此基礎上通過音樂與舞蹈的有效融入,來探索相關的活動內容。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在課上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通過舞蹈的自主編排和訓練,有效地掌握音樂所具有的內在含義。例如,圍繞《苗家兒童慶豐收》進行舞蹈動作的自主編排。
(四)拓展教學訓練,打造音樂與舞蹈融合的品牌
在音樂授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拓展訓練相關教學活動的組織和實施,讓學生擁有更加廣泛的學習空間,也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建立起對待音樂和舞蹈的學習樂趣,在課程的學習表現中更加的積極,思維得到合理發散,學習品質也能夠得到有效提升。例如結合生活實際組織拓展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搜集相關的素材和舞蹈資源,或者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藝術靈感進行自主的創新和實踐,在歌曲的演唱表演的過程中融入相關的舞蹈動作,夯實學生的音樂學習基礎。
四、結束語
依前所述,在音樂課組織教學的過程中,作為教師需要對具體的活動形式進行創新。加強音樂與舞蹈兩者之間的有效融合,在此基礎上對具體的活動體系進行優化,通過興趣的培養、體驗活動的組織、口訣的應用以及游戲的組織,進一步優化具體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參與音樂學習的過程中配合一定的舞蹈的訓練,讓學生的藝術造詣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時,在具體實施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在內容、情境、方法和訓練等方面進行合理的創新,進而為學生營造優質的學習環境,為促進音樂與舞蹈之間的深度融合提供良好的環境載體。
【參考文獻】
[1]肖艷.小學音樂課堂中舞蹈教學的融合[J].黃河之聲,2020(03):132.
[2]郭潔.小學音樂融合舞蹈教學探究[J].江西教育,2019(33):77-78.
[3]唐青松.音樂與舞蹈教學創新探究[J].小學教學參考,2019(03):63-64.
[4]龔衛芳.音樂與舞蹈教學融合途徑探微[J].小學教學參考,2019(03):64-65.
(本文系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發展研究“十三五”規劃課題《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與舞蹈欣賞的融合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編號為JFYD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