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敏

冷鏈是指為了保持物品的特性、品質而采用的從生產到消費過程中始終處于低溫狀態(tài)的物流網絡。近日,全國多地被爆出“XX地進口冷鏈食品核酸檢測陽性”等新聞,引起公眾普遍關注。因冷鏈食品和自己生活密切相關,人們對此表示擔憂:“包裝袋上有新冠病毒,里邊的食物還能不能吃呀?”“既然都是進口冷鏈食品出現(xiàn)問題,能不能不進口呀?”“去超市采購碰了冷鏈食品,會不會存在感染風險?”基于讀者提出的問題,本刊記者采訪了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凌鋒所長。
凌鋒介紹,新冠病毒有喜冷怕熱的特性,這也是大多數呼吸道傳染病共有的特性,比如流感等,冬春季高發(fā),夏季發(fā)病人群減少,呈明顯季節(jié)性特征。冷鏈產品的冷凍環(huán)境有點類似于實驗室中的冷凍保存病毒,為了保證被研究的病毒存活,實驗室通常會采用低溫保存的辦法。要殺死新冠病毒,就需要在56攝氏度的環(huán)境中持續(xù)30分鐘,或者利用酒精或消毒劑進行徹底消毒。之前李蘭娟院士就說過,新冠病毒特別“不怕冷”,在零下4攝氏度該病毒可以存活數個月,在零下20攝氏度該病毒可存活20年。無論是冷藏品較多的海鮮市場,還是冷鏈運輸,都是在低溫環(huán)境中進行操作的,這就為病毒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更有利于通過人的接觸進行傳播。

除了溫度之外,濕度、物體材質等因素也會影響病毒的存活時間。2020年2月,國家衛(wèi)健委專家蔣榮猛介紹,病毒在光滑的物體表面可以存活數小時,如果溫度、濕度合適,它可以存活數天。有研究表明新型冠狀病毒在20攝氏度、40%濕度的環(huán)境下,可以存活達到五天。2020年4月,醫(yī)學期刊《柳葉刀微生物》曾發(fā)表一篇研究,稱新冠病毒在物體上存活取決于物體材質、周圍環(huán)境溫度與濕度,還有表面類型。研究人員在21攝氏度、相對濕度保持65%的空間內測試新冠病毒的存活時間,發(fā)現(xiàn)新冠病毒可以在印刷紙張上存活3小時,在布料和木頭上存活2天,在口罩外層則能存活7天。據英國國民保健制度(NHS)網站介紹,新冠病毒離開人體后的存活時間取決于所依附物體的表面情況,如溫度、濕度等環(huán)境狀況。總體來看,新冠病毒在非滲透性(防水)材料表面的存活時間更長,如不銹鋼或塑料表面;而在纖維織物或紙巾等滲透性材料表面存活時間相對較短。一般冷凍加工場所,如海鮮加工廠、生鮮市場等,基本都是封閉環(huán)境,加上低溫潮濕、人口密集,這些條件有利于病毒傳播,因此就不難理解能在冷鏈產品的包裝上檢測出新冠病毒了。
首先要明確一點的是,目前沒有證據顯示,進口的生鮮產品,如魚類、雞肉、牛肉等動物本身會作為病毒的傳染源,或者這些動物感染新冠病毒發(fā)病,只能說是被患病人群接觸后表面攜帶病毒。比如魚被捕撈之后,由于處理的工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可能導致魚的表面被污染,而污染的海產品被運到我國,我國工人處理過程中受到了感染,進而導致人傳人的發(fā)生。
目前國外疫情仍在蔓延,存在著源頭污染的可能性,這就意味著進口的冷鏈食品在沒有進入國內之前,在國外的屠宰、加工、打包裝載等過程中都有可能受到病毒感染者的污染。2020年6月,有新聞報道,國外多家肉制品加工廠多名工人感染新冠肺炎而不得不停產關閉。為何疫情會爆發(fā)在國外的肉制品加工工廠呢?世界著名雜志Wired對這一問題做了調查:首先由于肉廠廠房內會有一千多個員工同時作業(yè),且要共處八小時,所以基本上不可能完成社交隔離,感染概率較大;其次,肉類加工屬于體力活,處理一份動物肢體,工人一般只有1~2秒的時間,然后下一塊就馬上來了,工作節(jié)奏緊促,工人們會呼吸急促,戴著口罩作業(yè)也不現(xiàn)實;再次,為了防止肉類變質或者被食源性疾病病原體污染,肉廠要保證室內低溫作業(yè),這種低溫環(huán)境剛好讓新冠病毒在人體外更容易存活;肉廠里高效運轉的風扇,使得廠房內空氣流動的速度加快,使飛沫傳播成為可能;最后,工人大多屬于社會底層人士,醫(yī)療、衛(wèi)生環(huán)境狀況欠佳,為了拿到更多的薪水,有些人甚至會帶病上班,從而進一步擴大感染。

如果把進口冷鏈看成是一條河,這條河的上游存在使河水污染的可能性,使下游的飲水受到影響,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河水進入下游之前,在中游的過程中將被污染的河水篩查出來并提前處理掉,保證下游正常用水。因此,對冷鏈食品進行檢測和追溯是非常有必要的。
凌鋒說道,針對冷鏈食品外包裝檢測出新冠病毒這件事,公眾無需過度恐慌,因為從目前的情況看,國內檢出陽性的進口冷鏈物品占所有進口冷鏈物品批次的比例是非常低的。世界衛(wèi)生組織衛(wèi)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也指出,中國衛(wèi)生部門是通過對數千種冷凍食品的抽檢,才從極少數樣本上檢測出了新冠病毒。即便病毒能夠存在于食物中,也可通過烹飪的方式殺滅。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新冠病毒可以通過食物進行傳播,也沒有發(fā)生人因食用某種食品而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因此不必過度恐慌。
2020年11月9日,為了有效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通過進口冷鏈食品輸入風險,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等多部門發(fā)布了《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根據該方案規(guī)定,檢測結果為陽性的,按規(guī)定作退運或銷毀處理;檢測結果為陰性的,在進口冷鏈食品首次與我境內人員接觸前實施預防性全面消毒處理。消毒完成后,消毒單位出具該批貨物業(yè)經消毒的證明。

2020年12月4日,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fā)《關于強化進口冷鏈食品“全受控、無遺漏”閉環(huán)管理的通知》《關于印發(fā)浙江省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jiān)管倉工作方案的通知》,強調“四個不得”要求,即“沒有檢驗檢疫證明不得上市銷售、沒有核酸檢測報告不得上市銷售、沒有消毒證明不得上市銷售、沒有‘冷鏈食品溯源碼不得上市銷售”。消費者可使用支付寶掃描“冷鏈食品溯源碼”查詢“三證”信息,發(fā)現(xiàn)不相符的可向監(jiān)管部門舉報。

消費者在選購冷凍食品時,盡量到正規(guī)的超市或生鮮市場選購冷凍產品。在進入封閉的場所后,注意正確佩戴口罩;注意手部衛(wèi)生,避免用手直接接觸口、眼、鼻等部位;排隊時,與他人保持一米的距離;購物回家后及時清洗雙手。
存放生肉時,要注意生熟食物分層存放,將生肉放在冰箱冷凍層之前,最好將肉切成小塊、單獨包裝,包裝袋要完整無破損。
解凍生肉時,請勿在水龍頭下直接沖洗生肉,防止濺灑污染。最好把肉放在固定的容器里面,比如放在一個專門用來洗肉的盆子里,然后加水浸洗,這樣既可以洗干凈一些,也能夠有效地減少水花四濺,防止細菌交叉感染。
在處理生肉時,要注意生熟分開的原則,不要讓生肉污染其他蔬菜。加工肉制品或水產品時,要將食物完全煮熟、煮透。在處理完生肉、水產品等之后,要使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至少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