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瑞珺 章新平
[摘 ? 要]文章選取2019年高考各卷中的地理試題作為研究內容,對生活化的試題進行分析整理,最后總結出高考地理試題生活化主要體現在基于現實生產生活情境、結合生活化地理圖像、選取時事熱點材料、聯系傳統文化知識四個方面。基于此,得出高中地理教師的生活化教學策略:充分利用生活資源作類比,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教學時結合生活化地理圖像;充分利用社會熱點、傳統文化中的地理因子。
[關鍵詞]高考試題;地理教學;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 ? ?G633.55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1)01-0086-02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提倡在教學中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從這一建議可以看出,生活化教學已是大勢所趨。這強調要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情境之中,使得教學目的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地理教學生活化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周邊生產生活中的地理現象,還能讓學生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成就感。近年,高考試題命制越來越趨于生活化,而高考具有教學導向作用,通過分析高考試題,可以了解和領會當前教育的趨向和發展。本文以2019年新課標卷Ⅰ、新課標卷Ⅱ、新課標卷Ⅲ、北京卷、天津卷、海南卷、江蘇卷共7套高考卷的地理試題為例,分析高考地理試題體現生活化方面知識考核的命制特色和方法,并思考其對地理教學生活化的啟示,探究地理教學生活化策略和途徑。
一、2019年高考地理試題生活化內容分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文科)》(以下簡稱《考試大綱》)中提到高考地理學科試題基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求,注重創設與學習、生活、學科發展密切聯系的情境[1]。故筆者對2019年高考地理試題中能夠體現生活化知識考核的題目進行挑選、分析、歸類、整理,總結出高考地理試題生活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基于現實生產生活情境
在實際生產生活中,從服飾文化、飲食講究、建筑特色到交通運輸都滲透著地理知識。故現實生活中的地理素材,是命制地理試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高考地理試題主要從三個方面構建基于現實生產生活的問題情境。
第一,運用生活化元素。高考地理試題除了利用生活實例創設問題情境,還注重選用一些生產生活必需事物作為命題的元素。后者在2019年高考地理試題中較常見,選用的元素范圍極廣,有 “滑雪場”“服裝企業”“快遞公司”“機場空調”等等。其中,特色的鄉土物件是命制此類生活化試題的絕佳素材,2019年北京卷第1題就選用了宮燈這一傳統物件。總而言之,試題多運用考生熟悉的名詞,從現實中有可能面臨的情境和問題出發,通過不同的考查方式和內容呈現。
第二,解決某類實際問題。地理在生產建設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考生需掌握的不僅是書上的文字和規律,還有在生活中實用的地理。高考地理試題不止考查考生對地理概念的識記和對要素間相互關系的理解,還要求考生能結合生活實際經驗和地理原理解釋自然現象、解決地理問題。如2019年新課標卷Ⅲ第43題以農用溫室大棚為情境,考查農業生產活動帶來的環境問題及治理土壤次生鹽堿化的措施。
第三,從“旅游”中開發可用于命題的生活資源。高考地理試題的取材不僅來自考生日常生活情境,還包括旅游中可能發現的新奇地理現象和可能體驗到的新的生活方式。故高考卷中的一些地理試題利用景點特色和旅途中可能出現的情況來創設情境,實際上是模擬了不常見但可能存在的生活場景。這既滿足了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也體現了試題的生活化。例如2019年天津卷第10題就是虛擬了一條有關旅游中拍攝日出的微信朋友圈作為背景,考查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2.結合生活化地理圖像
讀圖能力是《課標》中明確要求培養的,而《考試大綱》中也指明需考查此項能力。本文所指的高考地理試題中生活化的地理圖像一般是帶有圖例的或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例如一些地理景觀圖、局部普通地圖、旅游資源分布圖、城區規劃圖、交通分布圖等,不包括復雜的地理示意圖、等值線圖和統計圖表。2019年高考地理試題中最常見的一類是景觀圖,這類圖片在沖擊學生視覺感官、引起學生興趣的同時,也賦予了試題生活化氣息。例如2019年江蘇卷第25、26題利用川西林盤景觀及模式示意圖,考查自然地理環境對聚落的影響和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3.選取時事熱點材料
利用時事設計出思辨性試題,可引導學生從地理的視角出發,以可持續發展的眼光,獨立思考,創新地、綜合地看待問題。例如2019年北京卷以南菜北運所走路線為情境的試題素材來源即為2019年《人民日報》上的一篇文章。此外,北京卷還以當地的時事熱點——2019年北京世博會為切入點命題,考查考生對家鄉新規劃、新政策、新發展等的關注和了解。
4.聯系傳統文化知識
高考地理試題中很多文字材料都涉及文學、傳統文化和歷史文化的內容。其中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考查頻率和概率比較大,選取的類別從戲曲、工藝到古建筑,十分廣泛。2019年天津卷中,此類生活化試題在地理試題中所占比例較高,涉及了媽祖文化、紅旗渠、賀蘭山東麓的山體巖畫、南關清真寺、西夏王陵、水洞溝史前文化遺址等。此類試題不僅蘊含豐富的美育元素和地區特色,而且能引導考生結合地理原理和規律思考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高考作為選拔性考試,試題綜合性高,因此上文提到的體現高考地理試題生活化的四個方面并不是割裂開的,而是相互結合貫通的。一道高考題可以在反映傳統文化、展示生活化圖像的同時,還基于當地特色情境。如2019年天津卷第1題以天津濱海新區四幅景觀圖為背景材料,考查當地主要發展的產業。首先,對天津考生而言,他們對天津濱海新區這一鄉土地理事物和這四處文化景觀并不陌生。圖中的海洋博物館、航母主題公園、媽祖文化園、“漁家樂”碼頭都屬于海洋文化旅游資源,搭配這樣的景觀圖片使得題目更為生活化。此外,天津濱海新區從傳承傳統文化脈絡、推行生態文化教育等方面推進生態文化產業建設,這既體現了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又體現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主流。
二、地理教學生活化的策略探索
地理試題對地理教學具有導向和檢測雙重功能。生活化的高考地理試題既是對地理教學生活化的延伸和補充,也能為地理教學生活化提供素材和思路。
1.充分利用生活資源作類比,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
地理教師要善于挖掘生活中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元素,運用具體現象類比地理概念、原理。例如在講解降水的成因之一——水汽遇冷凝結時,可以舉剛從冰箱里拿出來的罐裝飲料上出現水珠的例子。旅游中的所見所聞也可以成為很好的教學資源。在講解區域地理內容時可以創設一些旅游相關情境,結合景觀圖片,呈現地理區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課標》提倡重視問題式教學,以“問題發現”和“問題解決”為要旨。對于“問題”的設計,《課標》建議選擇貼近學生知識水平、生活實際和社會現實的情境,便于學生理解[2]。所以教師在課上應盡量創設基于當地生產生活情境的問題,通過一節課的教學,師生一起解決問題。教師還可以布置生活化的作業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引導學生將課上學習的地理原理和規律遷移運用到現實情境中。例如教師可以在教授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因素后,交給學生評價當地工業區位條件的任務。
2.教學時結合生活化地理圖像
地圖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輔助工具,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的工具。不同類型的地理圖像承載的信息也不一樣。教師在教學中應多結合一些上文列舉的生活中常見的或帶圖例的圖像。例如在教授城市功能分區時,可以結合學校所在城市的布局圖或規劃圖,讓學生分析這樣的功能區布局是否合理。
3.充分利用社會熱點、傳統文化中的地理因子
熱點、焦點問題往往反映社會發展和自然環境的最新狀況。從地理的角度看待這些時事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綜合思維能力、樹立人地協調觀念。例如教授“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時, 2019年澳大利亞山火帶來的影響就是很好的素材。在教學中重視時事素材的選用有助于培養緊跟新時代腳步、了解新事物新政策、有長遠眼光的高情商人才。
傳統文化經久流傳,其中的地理因子更是數不勝數。例如硯臺和手工紙生產地的分布、特色傳統民居的形成史、刺繡剪紙工藝的傳承等都蘊藏著地理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對中華傳統文化中地理要素的剖析,而學生最熟悉的就是關于自己家鄉的傳統文化、歷史故事和風俗習慣,故教師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對鄉土地理的興趣,引導學生關注家鄉建設。
[ ? 參 ? 考 ? 文 ? 獻 ? ]
[1] ?教育部考試中心.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文科)[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責任編輯 ?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