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涵 牛金艷
【摘要】美國作家杰克·霍吉說:“行為變成了習慣,習慣養成了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可見好的習慣對于一個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幼兒期是良好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其可塑性之強決定了我們對于幼兒習慣培養的工作上不可馬虎。而本次我所要談的是幼兒進餐習慣的培養 。
【關鍵詞】幼兒;進餐習慣;培養方法
好的進餐習慣可以讓孩子健康成長,并且終生受益。但是一個良好習慣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中間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正確引導和培養。當孩子進入幼兒園以后,老師會根據餐前餐后管理規定指導孩子正確用餐。剛開始我們發現,由于孩子在家里沒有一個良好的用餐習慣,很多孩子不知道飯菜進口后要咀嚼或者不會咀嚼,出現整吞或者沒有嚼碎就吞下去的現象,還有的孩子不知道一口飯一口菜,挑食偏食現象也很普遍。飯菜端上來以后有用手抓的,有看著飯菜發呆的,這都是沒有養成好的進餐習慣的表現。這時候就需要我們的老師來引導孩子正確用餐的方法,因為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強的,經過老師一段時間的正確引導,孩子就會有意識的形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一.引導孩子了解用餐前后的注意事項,為孩子營造一個好的用餐環境
(一) 幫助孩子養成進餐前用肥皂水洗手的好習慣
因為孩子天生好動,孩子的手上就很容易沾上細菌、病菌,如果飯前不進行洗手習慣和正確洗手方法的引導,會導致孩子把病菌帶入嘴里。洗手的時候我會耐心告訴每一個孩子洗手的步驟,挽衣袖,打濕手,擦肥皂,沖沖手,甩三下,擦干凈。每次洗手時候我都會讓孩子一邊洗一邊念步驟,結果效果很好。這其中也有的孩子洗手時候不用肥皂,洗完手后不知道“鎖”好,這邊摸摸那邊摸摸的。對于這部分孩子,我都是進行特別提醒特別關注的,每當他們正確完成洗手步驟時我都要給他們鼓勵,表揚他們,這樣他們才會越做越好。
(二)在吃飯時候,要安靜進餐
做到一口飯一口菜,吃完飯以后要自己送盤子和碗,最后擦嘴、漱口。在幼兒一邊吃飯的時候,我們會介紹所吃菜的名稱和這些菜的營養價值,用形象生動的語言進行介紹,比如在吃胡蘿卜的時候,我們會向幼兒介紹可愛的大白兔也愛吃胡蘿卜,吃了胡蘿卜我們就會像大白兔一樣跳的很高很高,我們還可以長高。聽了這些,孩子們吃的更起勁了。我們還會針對部分孩子吃飯慢的現象,鼓勵他們誰把飯吃的干凈且快的寶寶可以得到小貼畫等獎勵,這樣那些不專心吃飯的幼兒就會相互比著吃,吃飯的積極性很高。當然,這當中我們也會控制幼兒吃飯的速度,不會讓他們出現狼吞虎咽吃飯過快的問題。飯后我們還告訴幼兒要把餐具放到指定的地方,并且要整理好。我們每次都會檢查幼兒各自的餐具擺放情況,并親身演示給他們正確的擺放方式,每次對于擺放好的幼兒我們都予以表揚,這樣時間長了,孩子們都可以做的很好。
二.正確引導孩子進餐,糾正孩子偏食的不良習慣
用正確的語言引導孩子把不喜歡的菜吃完。如幼兒園的孩子都不太喜歡吃大蒜,每次吃大蒜的時候我就會對孩子們說“大蒜是我們的朋友,他的本領可大了,他可以把我們肚子里的細菌、小蟲子等這些壞蛋都給趕走,小朋友們,我們要不要吃???”這時候幾乎所有的小朋友們都會說要吃。孩子就是這樣,聽到別人說要吃,看到別人吃得很香,就也會很高興地跟著大家一起吃。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會進行鼓勵,介紹這些菜的好處以及吃完后的獎勵方法來設法改正孩子的挑食習慣。并且我們還注意保持與家長的聯系溝通,及時反饋孩子的進餐情況,與家長商討,共同為糾正孩子偏食的不良習慣努力。
三.正確對待孩子剩飯
孩子剩飯倒飯有時候往往是老師引導孩子就餐語言不規范造成的。有的孩子吃飯比較慢,看到別的小朋友飯菜吃完了受到老師表揚,心理就非常著急。而這時候老師說請吃飽的小朋友把盤子和碗送到桶里,那他就會趁老師不注意把飯菜倒掉,也坐到吃完飯小朋友那組里。當發現了這個現象以后去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時,他會告訴老師他吃飽了,所以就把盤子和碗送到桶里了。這時我們老師就要反思自己引導幼兒進餐時語言是否規范,是否做到了正確引導幼兒進餐。如果我們的老師這時說一些鼓勵孩子進餐的話,并表揚一些吃飯慢但能堅持把飯菜吃完的孩子?;蛘呃蠋熆梢該Q一種說話的方式如“請吃完飯菜的小朋友 把盤子和碗輕輕把放到桶里?!蹦敲次蚁霙]有吃完飯菜的小朋友是不會把飯菜倒掉的去送碗的。另外我在孩子的吃飯過程中還注意向他們灌輸節約糧食的道理,我會結合童話書中的具體故事,用趣味的語言、形象的動作告訴他們節約糧食的重要性以及糧食的來之不易。我會在孩子中選擇吃飯菜干凈的作為榜樣,并予以表揚和獎勵小貼畫等,告訴其他的孩子都要向他學習。這樣在物質獎勵下,其他孩子吃飯也有了明顯的改善,經常剩飯的幼兒也不再有了,他們在吃完后甚至會拿過來讓老師檢查。這是很好的現象,我們也應該把這種方法堅持下去。
幼兒時期的習慣培養對孩子是十分重要的,這可以影響到以后孩子的成長,而習慣培養也需要從幼兒時期開始。這對于我們這些從事幼兒教育的工作者來說責任重大,同時我也深感所肩負壓力之大,孩子進餐習慣的培養更是不能馬虎。在這同時,我們也需要孩子的家長積極配合和引導,比如在孩子周末放假休息的時候,家長仍需要按照在幼兒園的進餐習慣嚴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否則我們辛辛苦苦培養的孩子良好進餐習慣就會被打破,我們之前所做的所有努力也就前功盡棄了,這樣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的養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這需要我們老師的耐心,也同時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我想,通過我們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我們的孩子會養成良好進餐習慣并茁壯成長的。
參考文獻:
[1]蔡雄英. 小班幼兒進餐習慣培養的行動研究[D].成都大學,2020.
[2]王麗娟.如何培養小班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J].家庭生活指南,2020(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