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陽
一、課題意義
本課題希望通過探究可以加強當前大學生對于紅革命文化批判性繼承的意識和精神,能為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養途徑提供有益的參考。不僅可以有效傳承和弘揚我國優秀的革命文化資源,還能掌握“第二課堂”和“第一課堂”融合育人的創造性發展路徑。
通過大學生帶著所學相關理論知識投入社會實踐,從而全面深化教育領域改革,親身傳遞中華先進文化知識,把“眼知、耳知”轉化為“心知、腦知”,身體力行的進行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所以“第二課堂”和“第一課堂”要緊密結合,打造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更好的推進高校素質教育,從而促進大學生腳踏實地就業創業。
二、課題現狀
目前許多高校雖已經制定“第二課堂”成績單”,足以體現學校對第二課堂的重視程度。第二課堂的課程體系及內容總體感覺是豐富且明確的,但很多活動跟學生的專業不夠相關,學生掌握的知識無用武之地。
另外,有些高校的教師對第二課堂重要性的認識上存在偏差,認為第一課堂才是培養人才的重要手段,只要抓好第一課堂就可以,第二課堂只是為了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和經歷而存在,甚至有的認為第二課堂的出現搶占了第一課堂的教育資源,消耗了精力和時間,對此,一些教育工作者是感到不滿的。
第三,很多高校都存在兩大課堂的主管部門不一樣的現象,并且一定程度上缺乏密切深入的溝通,導致在進行兩大課堂的育人體系設計時是相互獨立的。
第四,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資源配置不均等,師資力量不足。目前很多高校沒有為第二課堂配備專門的師資力量,而是由學工或團委的老師來負責組織實施。學工和團委的老師工作內容繁雜,并且專業背景與學生有可能是不一致的,無法有效的針對性指導。
第五,兩大課堂時間分配不平衡。在第一課堂的培養方案中,大多對第一課堂的課程時間安排和課時安排都做了詳細的規劃,學生能夠清晰的知道自己何時上這門課,何時學完這門課。但是對于第二課堂的時間安排卻沒有做出整體的規劃,如果能做好時間分配,就可一定程度確保學生有時間、興趣和精力參加第二課堂。
最后,兩大課堂物質資源分配懸殊。在經費方面,學校會對第一課堂教育教學經費做出整體的規劃,做足經費預算,保障第一課堂順利開展,但很多高校給第二課堂的經費有限。學工和團委老師們“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資源配置方面,第二課堂大多是沒有專門的場所、設施的,常常需要借用申請。
三、課題內容
1、堅定樹立第―課堂和第二課堂有機融合的育人理念
在新時代新形勢下,高校所承擔的教學育人功能必須牢固樹立“依靠第一課堂的教學力量和第二課堂的實踐計會來實現二者的相輔相成”的理念,實現對兩種教學資源的合理利用,實現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建立起比較完善的教育體系。
2、完善教學體系以增強雙向互動性
第二課堂的開展能夠很好地彌補第一課堂的不足,尊重了大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在充分利用第一課堂理論知識教學的基礎上又補充了很多帶有實踐教學與科研教學的內容。
例如將革命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可以通過課堂實現,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了解革命時期的任務,參觀革命先烈的紀念碑,使學生在實踐中深刻體會革命精神,以參觀者的身份感悟革命文化。此外,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大學生往往不能理解教師闡述的枯燥理論知識,不能在心中引起共鳴,對于空洞的課本知識沒有良好的認知,但是通過身邊朋輩的案例,實地走訪田野村落,調查采集相關背景故事,直觀的對話當時的革命先輩等紅色歷史,可以引起其情感的共鳴,彌補課堂教育的缺陷,讓革命文化的感召得以延續,生生不息,這一系列的準備過程對于大學生來說本就是一個財富升華,不僅能夠重新溫習感受到的朋友或老一輩的情感和體驗,還能沉淀紅色革命精神,從而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層次跨越。
3、創新統一又相對獨立的類學分管理制度
高校應結合當前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結合趨勢,建立起具有整體性、系統性的類學分管理制度,將第二課堂真正納入到教學培養方案當中來。第二課堂要充分考慮到自身教學的特點與優勢,針對具體的教學計劃,建立起相應制度,讓教師和學生真正感受到第二課堂教學的真正意義。
4、立足專業特點,建立科學的培養方案機制。
兩大課堂的內容上也應該是密切相關的,所以首先第二課堂要立足專業特點,建立科學的實施制度,對第二課堂內容進行模塊化,并且專業方向的模塊要占較大的比重,內容要緊緊圍繞第一課堂來設計,如此才能根據不同的專業特點設計出相應的第二課堂內容,實現理論知識真正的轉化落地。
除此之外,還要明確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實施主體的分工。只有做好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目標內容上的銜接,管理上的協同合作,才能使兩大課堂共融升華。
四、注重認識教育,構建三全育人機制。
在學生的認識教育方面,一是要加強對第二課堂的宣傳力度,不僅要發文件,也要拓寬宣傳方式,線下可從入學教育、新主題班會、暑期社會實踐、對口教育扶貧援助等等方式向外輸出所學知識 ,線上可以利用各種微信、微博、易班等互聯網平臺進行宣傳大講堂,要讓學生充分認識第二課堂,并在第二課堂里充分鍛煉,自我提升。
二是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引導、紅色革命文化等先進教育,強化青年的使命和擔當,要讓學生懂得現代社會的競爭非常激烈,社會不需要紙上談兵的人,而是要知行合一的人才,所以要充分利用大學這個舞臺,練就知和行的本領。
推進資源共享,建立資源保障機制。
在第二課堂中學生是主體,但是教師指導也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這是不小挑戰,所以要對教師進行兩大課堂銜接育人方式方法的培訓,做好研討。除此之外,要實行獎勵機制。在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的時間分配方面,還要統籌規劃兩大課堂時間的分配、硬件設施的保障,要按照專業特色規劃活動場所,同時要資源共享,為學生學習競賽做好服務工作。
參考文獻
[1] 包雙成,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協同育人模式探討 [J] .黑龍江科學, 2020,
[2] 賀 敬,高校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協同育人探索研究,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17.
[3] 甘霖, 熊建生. “兩大課堂” 協同育人初探[J] .中國高校科技, 2014,
[4] 徐倩倩,施璐敏 . 高校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共同育人機制研究 [J]. 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