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評估神經根型頸椎病行頸三針+穴位貼敷治療的效果。方法:納入86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各樣本隨機抽簽,有一般組和治療組,樣本量均是43例,前者行一般頸椎治療,后者行頸三針+穴位貼敷治療,樣本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入選,觀察頸椎活動度及療效。結果:經多個角度評估頸椎活動度,在治療組比一般組高,P<0.05。有效率在治療組(97.67%)比一般組(79.07%)高,牽拉試驗陰性率在治療組(100.00%)比一般組(88.37%)高,P<0.05。結論:頸三針+穴位貼敷可推廣,能擴大頸椎活動度,維持高有效性,提高牽拉試驗陰性率。
關鍵詞:神經根型頸椎病;治療價值;穴位貼敷;臨床分析;頸三針
【中圖分類號】 R816?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7--01
神經根型頸椎病病機復雜,癥狀較多,有椎間盤突出、骨贅、腫脹等表現,該病特點為神經根壓迫,在此機制下有神經根疼痛、僵硬感,若治療被耽誤,疼痛會輻射整個背部,經牽拉試驗能判斷頸椎病嚴重程度 [1]。該病在中醫研究中被納入“頸肩痛”“痹癥”范疇,在于《靈樞·經脈》中被首次提出,認為該病是過勞損傷、風邪入侵所致,有經絡瘀阻的情況。其中頸三針針對各穴位進行針刺,操作簡單,可舒經通絡,改善頸椎位置的血流狀態。穴位貼敷安全性高,藥物經皮膚滲透至機體內,有通經活絡、調節氣血的作用,雙重機制下能減輕神經根壓迫程度,可緩解頸椎不適癥狀[2]。對此,研究納入86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重點是評估頸三針+穴位貼敷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納入86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各樣本隨機抽簽,有一般組和治療組,樣本量均是43例,樣本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入選。一般組:病程值分布在3-12個月,均數值(7.97±1.40)個月;20例女,23例男;年齡值分布在38-70歲,均數值(54.69±2.78)歲。治療組:病程值分布在4-13個月,均數值(8.05±1.17)個月;19例女,24例男;年齡值分布在39-71歲,均數值(55.06±2.19)歲。組間無差異,P>0.05。
1.2方法
一般組:一般頸椎治療,即準備頸舒顆粒,指導各頸椎病患者于早中晚行溫水沖服即可,單次沖服劑量為6g。
治療組:頸三針+穴位貼敷,(1)頸三針治療:針對頸椎病變情況,定位百勞穴(經外奇穴頭頂部)天柱穴(膀胱經),將此作為主穴,定位合谷穴(手陽明大腸經)曲池穴(手陽明大腸經)等,將此作為配穴,指導各頸椎病變者俯臥,保持身心放松,消毒各穴位,準備毫針,主穴位置行直刺處理,攆轉狀態下進針,主穴深度最少16mm,最多20mm。配穴也需行直刺處理,深度控制在20-40mm,針刺頻率為1次/d,共針刺10d。(2)穴位貼敷:準備透骨草5g、葛根20g、威靈仙10g、紅花5g、莪術10g。準備無菌敷貼,在敷貼上放置混合的藥膏,貼敷在百勞穴、天柱穴等穴位,連接導藥儀器,經儀器輔助加速各藥物的滲透。貼敷頻率為1次/d,共針刺10d。
1.3觀察指標
頸椎活動度的評估維度有前屈后伸,左右側彎,左右旋轉等情況。
臨床療效,(1)頸部功能恢復正常,未出現頸部疼痛等問題,頸部活動無不適感,即顯效。(2)頸部功能恢復良好,偶爾存在頸部疼痛等問題,頸部活動后存在輕微的麻木感,即好轉。(3)和上述不同,即頸椎病變治療無效。同時統計牽拉試驗陰性率。
1.4統計學計算
SPSS24.0中,t負責頸椎活動度的檢驗,X2負責頸椎治療效果的檢驗,P<0.05,有意義。
2.結果
2.1頸椎活動度
經多個角度評估頸椎活動度,在治療組比一般組高,P<0.05。
2.2臨床療效
有效率在治療組(97.67%)比一般組(79.07%)高,牽拉試驗陰性率在治療組(100.00%)比一般組(88.37%)高,P<0.05。
3.討論
持續前屈、不良頸椎使用習慣等,均可能造成椎間孔狹窄,部分患者頸椎位置會出現骨贅,在各病變作用下增加了頸椎神經根的刺激和壓迫,常增加神經根型頸椎病事件。《金匱要略》認為,該病是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筋脈瘀阻,風寒留于關節,氣血失和,經絡堵塞,故而造成頸部疼痛、麻木感。而內因則是筋骨懈惰、氣血不足。頸三針即確定頸椎病對應的穴位,針對穴位行對應針刺治療,并控制針刺深度,操作簡單,有舒經通絡、活血止痛的作用,還能達到宣通陽氣、祛風除邪的作用,均能緩解頸椎損傷[3]。輔以合谷穴,可養氣活血、溫陽益氣、強筋健骨,以增強頸椎活動度,解除頸椎活動受限等問題。諸穴位同時受到刺激后,可調節陰陽、活血止痛、解表散寒、祛風去邪、舒經通絡。穴位貼敷的方式操作簡單,不會對頸部造成較大損傷,可避免血管損傷以及首過效應等問題,提升頸椎病治療安全性。貼敷期間各穴位的藥物濃度高,經皮膚滲入后能快速緩解頸椎癥狀[4]。
綜上,頸三針+穴位貼敷達到的有效性高,能提升頸椎活動度,減輕頸椎活動受限等問題。
參考文獻:
[1]楊瑞萍,妥金芳,陳磊,等. 頸三針聯合維藥穴位貼敷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及對頸部生物學相關參數變化的觀察[J]. 針灸臨床雜志,2018,34(2):5-8.
[2]熊國龍,王新國. 頸三針聯合穴位貼敷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研究[J]. 四川中醫,2020,38(9):191-195.
[3]趙海燕. 針刺頸夾脊穴及頸三針聯合頸部伸屈肌群靜力增強訓練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J]. 現代診斷與治療,2021,32(20):3209-3210.
[4]張飛雄,張瑾,任海濱,等. 電針頸三針配合牽引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J]. 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21,38(10):2163-2168.
作者簡介:王琪君(1983.8.6),女,漢族,江蘇省連云港市人,康復醫學科,主治中醫師,本科學歷。主要研究方向:中醫,針灸,康復,全科醫學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