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洪濤

摘要:目的:分析非檢測不合格血液報廢的原因,提出相應預防對策。方法:選取本站收集的非檢測不合格血液310份作為樣本,回顧分析導致310份血液報廢的原因。結果:非檢測不合格血液報廢的原因,主要包括過期保存、不足量、溶血、離心破袋、間隔期不足等。結論:應加強對血站血液采集人員的培訓,提高其操作水平,完善血液質量管理體系,做好獻血者征詢以及血液離心工作,以降低非檢測不合格血液的報廢率,為臨床用血提供保障。
關鍵詞:非檢測不合格血液;報廢;預防
【中圖分類號】 R552?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7--01
前言:隨臨床用血量的提升,當前,血液供應與使用的矛盾日益突出。減少血液浪費、提高血液利用的合理性,是滿足臨床用血需求的關鍵。本文于本站2015年6月--2016年6月所收集的非檢測不合格血液中,隨機選取310例作為樣本,分析了導致血液報廢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預防對策: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本站2015年6月--2016年6月所收集的非檢測不合格血液中,隨機選取310例作為樣本。樣本包括懸浮紅細胞100例、全血100例、冰凍血漿100例、濃縮白細胞10例。
1.2 方法
回顧分析導致310份血液報廢的原因。
1.3 觀察指標
觀察不同樣本的報廢原因。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處理數據。計數采用(%)方法表示。當p<0.05時,代表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不同樣本的報廢原因見表1:
3 討論
3.1 非檢測不合格血液報廢原因
非檢測不合格血液報廢的原因,主要包括過期保存、不足量、溶血、離心破袋、間隔期不足等:(1)過期保存:血液在血站的保存存在一定的期限,如超過該期限,則需做報廢處理[1]。本組血液樣本中,由過期保存所導致的血液報廢率為4%。(2)不足量:受體質差異的影響,部分獻血者在獻血過程中,不良反應很容易發生,這是導致獻血量不足問題發生的主要原因。本組血液樣本中,由不足量所導致的血液報廢率為50%。(3)間隔期不足:本組血液樣本中,由間隔期不足所導致的血液報廢率為7%。可見,間隔期過短,同樣容易對血液質量造成影響。(4)離心破袋:血液成分制備以及熱合的過程中,需將血袋置入離心杯底部離心。如置入不規范,造成死腔,血袋極容易破裂,導致血液樣本報廢的問題發生[2];另外,如質量不達標,血袋同樣會在離心力的作用下發生破裂。本組血液樣本中,由離心破袋所導致的血液報廢率為8%。(5)溶血及其他原因:除過期保存及離心破袋等因素外,溶血及脂肪血等,同樣會導致血液報廢問題發生。
3.2 非檢測不合格血液報廢的預防對策
為提高血站血液的利用率,應從以下角度入手,加強對非檢測不合格血液報廢問題的預防:
3.2.1 培訓措施
血站應在固定的時間內,組織血液采集人員參與培訓,提高其血液采集技術,提高靜脈穿刺成功率,以使血液采集過程能夠順利完成。(2)如患者血管充盈不佳,則需鼓勵獻血者于獻血前多飲水,以提高血管的充盈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3)空腹獻血容易導致昏迷等不良反應發生,進而對采血量造成影響。因此,如獻血者獻血時處于空腹的狀態,血液采集人員應拒絕為之采血。
3.2.2 管理措施
血站應完善血液質量管理體系,加強對血液質量的管理與控制,使血液的報廢率得以降低:(1)對血液的運輸過程進行嚴格控制,盡最大程度縮短血液樣本在室溫中暴露的時間,降低血液的報廢率。(2)獻血車內應設置冰箱,為血液樣本的存儲提供空間。存儲時,應保證血袋與冰箱壁之間存在空隙。(3)嚴格控制白細胞濾除操作流程,控制好操作的溫度及時間。
3.2.3 征詢措施
獻血者的體重、飲食、年齡及性別等,均屬于影響血液采集質量的關鍵因素。采血前,血液采集人員應充分了解獻血者的上述信息,為血液報廢率的降低提供保證。(1)體重:通過眼觀以及問詢等方法,了解獻血者的體重。將獻血者的體重與之身高做對比,判斷患者是否符合獻血要求。如患者體質量過低,則應明確拒絕為之采血。肥胖者采血時間一般較長,容易中途停止采血,導致血液不足量的問題發生。因此,如獻血者過于肥胖,應慎重考慮是否為之采血。(2)飲食:獻血前攝入蛋白質及脂肪含量高的食物,血液中乳糜量會有所增加,進而影響血液質量。對此,血液采集人員需于采血前,詳細詢問患者的飲食情況,如存在上述問題,應拒絕為之采血。(3)年齡:老年人與兒童,機體免疫力與抵抗力差,獻血過程中,不良反應的發生幾率高。血液采集人員需拒絕為之采血。(4)性別:女性生理期不可獻血。
3.2.4 血液離心措施
血袋質量差,或離心操作不規范,均屬于導致非檢測不合格血液報廢的主要原因。應采取以下措施,做好離心工作,提高血液的應用率:(1)提高血袋質量,避免血袋受離心力影響而發生破裂。(2)嚴格按照國家相關部門的規定落實離心操作。
綜上所述,血站應加強對血液采集人員的培訓,提高其操作水平,完善血液質量管理體系,做好獻血者征詢以及血液離心工作,以降低非檢測不合格血液的報廢率,為臨床用血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鞠曉青,顧亞軍. 江陰市2007~2013年度無償獻血不合格血液報廢率分析與對策[J]. 現代醫藥衛生,2014,30(22):3505-3506.
[2]韓玲,何華慶. 非檢測因素所致血液報廢原因分析與對策[J]. 實驗與檢驗醫學,2012,30(02):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