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文
港口建設關系到我國能源產業及各行各業的發展,在我國經濟建設社會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港口是集船舶、貨運車輛、裝卸機械、作業工人、船員、貨主、港口管理人員等等人機高度密集交叉作業的集合體,具有較高生產安全風險,出現較大事故的概率較高,對于相關作業人員的生命財產存在不小威脅,港口管理者必須重視生產安全問題,做好安全部署,最大限度降低港口陸域及相關水域等區域內的生產安全事故率,才能保證港口有安全的作業環境,為各行各業的發展提供便利[1]。當前港口安全生產管理也面臨著諸多的壓力和挑戰,國家對安全生產的要求和標準越來越高,考核更為嚴格,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新材料帶來的增量風險和港口存量風險相互疊加,導致港口安全管理增加了很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而港口作業貨類多,作業量大,靠泊船型多,人員也呈現老齡化的特點,這都是安全事故發生的潛在隱患。
當前一些大型港口推行動態化、立體交叉作業,而安全基礎相對薄弱,危險事件時有發生,也不乏一些港口忽視安全管理,執行粗放式的管理模式[2],重生產、輕安全管理,員工思想意識沒有跟上平安港口建設、智慧港口建設的要求,安全管理效能較低。因此進一步做好港口安全部署,推動港口安全建設十分必要。
安全管理的目的從根本上說是防范事故,解決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減少管理上的缺陷,安全管理始終以安全管理效能提升為目標,主要通過標準化、流程化管控,帶來制度的落實和責任的落實,讓風險可控、目標可控。安全管理也對應直觀化、可視化的管控,使得復雜的安全管理細節更直觀清晰地呈現在從業人員面前,以實時化、智能化管控,配合風險預警系統、大數據技術、物聯網技術實現港口安全管理。
當前港口安全管理形勢總體比較理想,目前一些重大事故、工傷事故的發生率明顯下降,港口安全管理工作穩步開展。但近幾年港口科技化、自動化建設水平不斷提升,自動化機械設備的大量運用,對操作人員機械操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增加了港口管理的難度。這些機械設備受自然條件如臺風、雷電等的影響,對港口安全生產、安全運行具有較大威脅。此外,石油、化工品等危險品的運輸也處于高速增長態勢,對于港口安全管理來說也是不小的挑戰。我國也加大了對港口安全問題的關注,自2002 年開始進行港口體制的改革,但港口體制改革也產生了一些新問題,目前港口管理的主體從最初的交通部轉到地方港口行政管理部,這必然對應著港口安全管理主體權責的轉移,對應著體制科學規范建設、安全管理隊伍建設的迫切要求。如果港口安全管理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勢必會影響港口安全管理的最終效果,影響港口建設和發展,完善港口安全管理機制,加強港口安全管理部署,是港口運營與發展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當前港口運營發展中更注重經濟效益,在日常管理中對安全管控的關注不足、投入較少,使得安全管控工作逐漸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同時存在部分港口企業的安全管理現狀處于“上熱中溫下冷”的狀態,雖然高層重視安全,但缺乏安全管理的長遠規劃、全面部署,中層對于安全工作是應付了事,沒抓嚴抓實,基層員工漠視安全、對安全知識缺乏了解,極易引發安全事故。
港口安全管理系統是一個科學全面、涉及港口方方面面的綜合管理體系,安全管理標準是標桿。但當前部分港口安全管理卻沒有完善的管控條例,安全管控體系不夠客觀,不夠全面。部分港口單位雖然有相應的管控條例體系,但因為內容不切實際,操作執行難度大,根本無法落到實處[3],甚至出現了與港口航道海岸項目實施具體情況相違背的情況,即使想做好安全管控,也無異于紙上談兵。
港口安全管理是綜合系統的工作,對安全管控人員素質能力要求較高,但部分港口安全管理人員,實際的工作人員安全管控意識較弱,安全管控素養不足,特別是技能方面欠缺,使得他們無法保質保效地做好安全管控工作。而根本原因是管控人員缺乏學習的自覺性,港口也沒有定期開展技術培訓,在人才引進與培養上都需加強。因此,在港口安全管理中出現了心有余力不足的情況。
制約港口安全管理的因素較多,有臺風、高低溫等惡劣天氣、有水域潮汐、有員工技能高低、有港口硬件設施短缺、有裝卸作業過程復雜多樣以及裝卸貨物物理化學特性等等因素均會制約港口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如自然環境方面,整體情況較為復雜,多為水上作業,施工安全管控難度較大,隱患出現的幾率較多。特別是風向狀況多變,大風天氣多,增加了管理的難度,而海水對作業機械也會有侵蝕,甚至會影響其使用,引發安全問題[4]。再如水文情況變幻多端,如潮汐港口船舶量較小,可以借助高潮通過,但需要對基準面做相應的設定。再如波浪,其影響范圍廣,在應對波浪時應先了解波浪實際情況,做好基礎調研,以此為根據科學評估保證作業質量。再如海流變化,需要做好海流監測,防止出現作業偏差,以提高船舶港口通行的穩定性。
把港口各種生產作業類型進行分類:裝卸作業類、維修保養類、船舶靠離類、倉庫和堆場的消防管控、港內交通、危險品貨物堆存等等;根據上述不同類別的各環節的裝卸、堆存、應急等全過程全方位進行風險辨識、確定風險等級、根據風險等級確定不同的安全管控措施、最后安全責任落實到人。
港口安全管理中應將重點放在港口危險貨物安全監管上,這是港口安全風險管控的重中之重。要求各行政管理部門制定各專項計劃內容,主動創新監管工作方式,關注重點領域重點項目,突出解決核心問題,提升港口危險貨物安全監管能力。為了解港口危險貨物安全監管工作中的突出問題,也應設置專項督查組,確保安全監管執法真正落到實處。
體系制度是保障,是約束。為讓港口安全風險管控、安全監管制度化及規范化,應制定完善的項目安全監督管理辦法、貨物安全監督操作指南、港口危險貨物應急管理督查辦法等規范性文字,覆蓋港口重大危險源、危險貨物建設項目、安全檢查、應急隊伍建設的多個方面,打造真正適應港口實際[5],帶有港口安全管理特色的安全風險管控以及安全監管法規制度體系,進一步強化這些制度體系的日常執行。
在港口安全管理中也應重視應急管理工作,做好應急管理部署。要求港口行政管理部門建立并完善港口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體系,讓港口危險貨物、旅客運輸等應急預案備案工作得以落地,不斷提升港口現有的應急實戰能力,定期開展實戰演習,特別是通過“無腳本”演練完成港口危貨的應急實戰訓練。以信息技術定期評估港口突發險情應急反應能力,探明應急管理中的缺陷漏洞,使得港口具備較強的應急實戰能力。安全應急體系分為三個層次:公司綜合應急預案、公司專項應急預案、公司各部門的現場應急處置方案等。其中,專項應急預案分為防臺風防陣風應急預案、消防應急預案、船舶防污染應急預案、防人身傷害事故應急預案、防食物中毒應急預案、船舶港內防碰撞應急響應預案等等,公司各部門要圍繞上述專項應急響應預案制定本部門可操作的細致的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港口企業安全文化是企業全體人員對安全的認知程度、安全操作行為、物的安全狀態、安全管理措施等等各方面的安全管理工作的認同程度。安全文化越優秀的港口企業,這種認同程度往往會越高。建設安全文化的措施主要從“制度建設”、“班組建設”和“現場落實”等三個方面進行。建設安全文化的原則主要遵從以下五個方面:以制度約束人、以培訓提升人、以獎懲激發人、以數據說服人、以氛圍感染人。
基于第三方服務的專業性,在港口安全管理中也可以引入第三方服務項目,深化安全管理,創新監管模式,帶來管理實效的提升。例如某港口行政管理部門與交通運輸部下的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達成合作,制定了風險管理港口危險貨物安全監管體系研究的科研項目,通過他們之間的鼎力合作,出臺了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對港口危險貨物安全事故應急管理對策研究的科研課題,推出了港口危險貨物作業安全實施細則,真正體現了港口特色、地方實際,在科研項目地助推下,港口安全管理更具專業性的指導。而港口安全管理中也應加大資金投入,積極聘請專業機構開展第三方社會化檢查,對所轄區域重大危險源進行全面檢查督查,通過體檢式的排查、動態化的監管,提高港口安全生產工作意識,也讓港口安全主體責任真正落實到位。努力提升港口安全監管能力。為提高港口危貨安全監管人員業務水平,也應針對作業人員、管理部門人員進行安全管理業務專項培訓,邀請全國知名專家進行港口安全運營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的解讀,讓港口管理人員、作業人員對港口安全風險管控隱患排查、應急管理危險源的管理等了解到位,有扎實的業務知識基礎,有較高的安全監管技術水平。同時努力提高港口安全監管信息化建設水平,積極引入安全監管信息管理系統、港口資源應急指揮系統等,通過各系統的開發運用[6],實現港口地理信息安全監管、風險管控、應急管理等相關內容的信息化管理統籌,使得港口安全風險管控真正具有信息化手段的支持。
考慮到港口經營企業安全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的實際情況,應從最根本上去抓安全管理。而當務之急是建立并推行港口企業安全管理資質準入制度,對港口企業安全管理提出最基本的管控要求。要求從事港口裝卸及儲運作業的企業或參與港口工作的組織必須具備經營許可制度,且技術條件達標、基礎設施完善、安全管理水平符合從業標準,具有相應的從業資質,這是做好港口安全管理的第一步。同樣,對于作業人員、技術人員也應推行準入制度,并加強準入機制的審核,面向作業人員、安全技術人員等進行知識、技能、意識等方面的審核,要求特殊崗位作業人員必須有特種作業上崗證,持證上崗,且定期進行技能考核、技術比武。在此基礎上[7],還要著手港口安全環境的建設,加大對安全環境的管理和審核。特別是對于港口安全管理的重點對象進行監管,確定危險場所,定期進行危險源的識別,進行風險的科學評估。而一些在建的港口項目,更應該要求其合理規劃,切實考慮到港口建設與運營對周邊居民和社會環境的諸多影響。
港口安全管理也需要面向管理人員,港口牽涉各主體進行持續的安全教育培訓,讓其學習安全管理相關知識,掌握安全技能,更好地履行安全管理職責[8],特別是港口安全管理隊伍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法律法規的要求去行使自身的權利,構建港口安全管理的屏障,以強化的培訓使得港口安全管理能力穩步提升。教育培訓工作要長期化地開展,且涉及的內容要盡可能地全面豐富,既要求港口企業的最高管理者和安全管理者按照規定接受安全教育,并取得安全管理合格證書,持證上崗,也要求港口企業其他管理人員、工程技術班組人員也應根據不同崗位的要求去接受專業的安全教育。而港口安全監管部門則應定期檢查教育培訓開展情況,評估教育培訓實效。港口企業在引入新設備、新技術時必須讓安全教育培訓跟進。也應關注一些特種作業的人員,讓其上崗前接受安全教育培訓,掌握安全技術理論和實操技能,持證上崗。
港口安全管控對于港口運營發展極為關鍵,安全管控中關聯的內容較多,任何環節都不能出現偏差。雖然港口運營中加大了安全管控力度,但受內外部因素的影響,安全管控的效果也不甚理想,這也需要港口運營在發展中進一步明確安全管控的意義,并考慮到港口安全管控的實際特征和客觀要求,以問題為導向,積極推行安全宣導、安全教育,完善安全管控體系并提升管控人員的素質技能,才能讓港口安全管控更富實效。
引用
[1]申瑞婷,周寶慶,彭玉生,謝天生.《危險貨物港口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專篇編制規范》體系創立與技術創新[J].水運工程,2021(10):44-47+89.
[2]彭軍君,包宏龍,張煜.港口普貨企業安全管理臺賬有了地方標準[N].南通日報,2021-09-24(A02).
[3]霍緒棋.優化漁港安全管理模式對港口物流業發展的影響[J].船舶物資與市場,2021,29(08):7-8.
[4]段瑞利,謝春早.連云港市交通執法支隊開展夏季港口專項安全檢查工作[J].大陸橋視野,2021(08):18.
[5]李云飛,張勇.港口裝卸工班舉辦“現場作業安全知識對抗賽”活動[J].現代班組,2021(08):35.
[6]鄭磊.內河泊運港口機械作業班組安全生產管理淺析[J].中國水運,2021(07):55-58.
[7]王雪濤.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J].船舶物資與市場,2021,29(04):95-96.
[8]吳鳳山,洪森,熊琴.港口危險貨物裝卸作業人員安全行為能力影響因素研究[J].工業安全與環保,2021,47(04):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