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琦雁
醫院固定資產是醫院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醫院資產中所占的比重較大。在相關會計制度管理下,固定資產管理效果與醫院未來發展息息相關。但就目前實際情況來看,醫院固定資產管理存在諸多方面的問題。
公立醫院作為醫療系統的主要力量,承擔著老百姓醫療保障的艱巨任務。醫院發展最主要的目標就是要打造百姓放心的好醫院。想要實現這個目標,醫務人員的專業技術非常重要,固定資產的管理、保值增值也舉足輕重。
(一)醫院的固定資產是醫院為提供醫療服務、運轉等持有。醫院持有固定資產的目的是提供醫療服務、運營、管理等,即醫院持有的固定資產是醫院開展基本醫療職能的工具和手段,而不屬于用來出售的商品。
(二)使用年限超過一個會計年度。醫院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指的是醫院能使用該固定資產的預計期限,或者該固定資產預計能為醫療服務提供的能力,表現為提供醫療服務等的工作量化。
通常情況下,醫院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是指醫院使用固定資產的預計期限,如醫院房屋建筑物的使用壽命表現為醫院對該建筑物的預計使用期限。對于某些醫療設備或醫療輔助設備等固定資產,其使用年限表現為該固定資產能為醫療服務提供的量化標準,比如放射科的CT 機、超聲科的超聲儀器、核磁科的MRI 等,可按其能夠提供的相關工作量預計使用年限。
醫院固定資產使用年限超過一個會計年度,那么就意味該固定資產屬于非流動資產,隨著使用過程中磨損,計提折舊后會導致逐漸減少賬面價值。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是對固定資產進行后續計量的重要手段和內容。
(三)單位價值需在規定標準之上。《醫院財務制度》規定,醫院固定資產單位價值在1000 元以上,其中專業設備單位價值則在1500元以上。《醫院財務制度》還規定:單位價值雖未達到規定標準,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類物資,也應作為固定資產管理。比如醫院的候診椅、圖書及植物等。
(四)固定資產是有形的資產。醫院固定資產具有實物特征,這一特征將醫院固定資產與醫院無形資產區別開來。有些醫院的無形資產也是在價值及使用年限方面符合固定資產標準,比如為提供醫療服務等而擁有、使用年限超過了一個會計年度等,但是因為沒有實物形態,所以也不屬于醫院固定資產。
(一)采購驗收論證不足
目前各大醫院存在的普遍問題都是采購環節的可行性論證還不夠充分,預算編制還不夠精細。醫院通常會設置設備管理委員會負責采購論證,論證會的時間與預算編制的時間存在差異,無法與采購預算的時間貼合,從而導致資產采購的預算無法精確。使用部門在提交預算時,僅是提供需要采購的設備名稱、金額以及大致的計劃,并沒有提供完整的采購可行性論證報告,這樣預算就無法真正起到控制的作用。(見圖1)
圖1 采購管理流程
(二)運行效率難以控制
醫院科室為了開展新業務吸引患者,很多時候都是購置時很重視,購買之后使用效率如何無人問津,采購時科室負責人都將該設備購置的必要性描述的不可或缺,使用之后才發現存在技術確失,患者需求不足、操作困難等問題,要么該技術已經過時,要么該技術過于先進無法推廣,這些客觀的原因使得該設備使用效率低,甚至購買之后就被閑置。而科室醫療設備的特殊性限制了其在醫院內部轉移、互通使用等,形成資源浪費。
(三)績效考評不充分
醫院管理部門指定績效考核制度時,醫療服務質量、效果為主要考核的內容,通常是優先考慮臨床一線的崗位、技術突出的崗位及業務骨干。醫院的行政后勤部門,作為醫院的后防線,沒有專門的考核指標,往往就是平均獎金,也沒有相應的獎勵措施等,職能部門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無法被調動,容易產生得過且過的懶惰思想,無所作為,這就影響了資產管理的安全,容易為資產安全事故等埋下“定時炸彈”。(見圖2)
圖2 加強固定資產管理
(四)會計核算不精準
醫院財務會計相關規則制度中,固定資產的認定標準為單位價值1000 元以上,專用設備單位機制1500 元以上,新政府會計準則規定的是使用年限超過1 年的大批同類物資確認為固定資產,批量同類物資沒有具體標準,勢必造成各醫院會計處理口徑不一致,如一次性購買200 把單價400 元的候診椅,且候診椅的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有的醫院按固定資產入賬,有的醫院則按低值易耗品入賬。
(一)固定資產管理理念落后
行政管理部門對醫院長遠發展所需的資源配置,沒有系統、科學的認識,不能長遠謀劃,投資決策缺乏有力的理論和實操支撐,隨意投資決策;相關職能部門對醫療行業設備采購專業技術程度要求不高,缺乏深入了解;財務部門對政府會計制度的政策學習仍需深入,理論結合實際。
(二)固定資產管理手段落后
對固定資產的管理沒有結合有效的績效獎懲手段,科室隨意購置固定資產后閑置、使用效率低,未按規定處置造成資產流失的,雖設置了處罰措施但往往流于形式,沒有真正執行。
相關監管部門監督管理表面化,造成了科室購置的固定資產雖按招標采購的正規流程進行,但不是真正業務開展的必須品,而是供應商與科室負責人共同驅動的“擺設”。
(三)固定資產信息化建設落后
醫院各項業務融合性差,各個部門有各自的一套系統運行,相互之間所做的工作有一定的重復性,即現在流行的“孤島”或“煙囪”的狀態,同時對外部來說其開放性不足。
(一)逐步完善固定資產管理體制
加強醫院內部控制管理體系,從財務部門到其他職能科室、監管部門,要形成一套有序、合法合規的完整體系,相互牽制,有效保障資產安全有效,防范腐敗和徇私舞弊等行為發生。
成立的資產管理委員會等監管部門,要實行領導統一,業務分工明確,責任至人,要做到主管業務的人員負主要責任,使用資產的人員承擔獎懲,完善制度,落實責任。
(二)提高預算編制質量,加強預算執行力度
保證固定資產預算編制的科學、準確性,固定資產采購委員會的會議時間要與之符合順序,不要讓設備論證會議流于形式。設備采購部門作為歸口管理設備的科室,負責全院醫療設備申報需求申請表的統計和上報工作。科室上報的申請中要涉及設備名稱、型號、參數、可行性分析,如患者人群、經濟效益分析、專家的建議等。設備采購部門將收集的申請整理后初篩,對符合標準的再進行專家論證討論會議討論,通過專家論證投票決策后再提交醫院決策層面再次審議并決策。
對于一些價值高、金額大,社會影響力高的設備,設備采購部門可以組織相關人員去已有該設備的地方學習調研,考察引進該設備后是否能夠獲得預期的效益,然后再做決策。歸口部門需要將通過審議的醫療設備匯總,根據實際情況編制預算采購需求。
預算通過之后,根據會計準則原則上是不得進行調整的,確實有必要調整,需要使用部門審核后在提交醫院黨委會或院長辦公會同意才可以調整。
資產驗收時要嚴格核對預算中列示的設備名稱、合同金額、規格型號、技術參數等,使用部門必須安排使用該設備的專業技術人員,對照預算、合同和實物向參與驗收的各科室人員詳細說明設備的各項指標是否符合要求,待驗收人員再次審核確認無誤后,再經使用部門、參與驗收的職能部門以及供貨商三方共同簽字確認。
(三)完善固定資產生命周期和處置制度
對固定資產的使用進行跟蹤式管理,并將績效獎懲手段相融合,由職能部門對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益進行實時分析,形成一套分析數據,對使用效率低下,無法創造價值的固定資產查找相應的原因,及時處理或調配使用,將損失減少至最低,對維修保管記錄定期核查、登記,保持良好的資產使用狀態。
固定資產的盤點制度要嚴格落實,對于科室負責人或資產管理員輪崗變更的要重點進行盤點,加強管控。對報廢處置的固定資產要邀請院內或院外監管部門嚴格監督管理,按流程統一處置。
(四)建立績效考核和內部競爭機制
對于公立醫院的行政等職能部門也應完善績效考核制度,引入內部競爭機制,通過獎懲措施來調動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體現內控制度的先進性
不同崗位、不同技術的考核標準不同,讓職工“多一分耕耘,多一分田地”,讓踏實肯干,切實為醫院謀福利的職工享受更優厚的待遇,最大程度上激勵職工,發揮他們的主動性,也是從側面加強資產管理的一種措施。
(五)加強會計核算
嚴格按照政府會計制度指導醫院的財務制度,加強制度建設,對固定資產的認定標準要通過上級主管部門等確認統一標準,逐步加強會計人員對準則的學習把握,舉一反三,明確資產的確認標準,對歷史遺留的賬務及時核查、上報和清理,不要形成“滾雪球”的惡性循環。
捐贈、投放的固定資產要在全院范圍摸排,符合要求的及時作為固定資產入賬,明確資產的權屬問題。
同時醫院要根據固定資產逾期消耗方法,選擇適用的固定資產折舊方式,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選擇其他折舊方法比如加速折舊或工作量法折舊來保障當期成本更加真實,比如醫院的手術電切刀等醫療設備,其價值和使用年限均符合固定資產的標準,但又不屬于耗材,實際只能使用幾個月,但入賬折舊時需按6 年計提,這種情況就可以選擇按照工作量法進行折舊。
(六)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系統開發,實現動態管理
醫院各固定資產使用部門,除去主要負責固定資產的管理人員,可能其他人并沒有嚴格的固定資產概念,更何談保值增值,對此醫院只有不斷改進信息化管理系統,通過簡易操作實現資產管理更精準,醫院的財務軟件和HIS 系統要數據鏈接,使用部門能夠做到自家的家底清清楚楚。對于待報廢的資產,要實現線上報廢,讓數據多跑路,讓臨床科室少跑路,減少因嫌麻煩、沒時間而不去做資產報廢的事件發生,同時,資產管理職能部門要及時線上處理,加強審批流程的高效性。
目前醫院存在的信息化系統多樣性,并行、重復但數據不能相互融合,應著力打破這一孤島現象,做到資產從招標、采購、驗收、使用、轉移、維修、效益分析、報廢處置的全流程動態監管。
所有資產要實現一件資產一個卡片,使用RFID 掃碼管理,減輕盤點工作量和人為操作的錯誤。有經濟實力的醫院甚至可以實行GPS 定位系統,動態了解資產變動情況,提供管控力度和效率。
綜上所述,公立醫院要以內部控制為抓手,不斷完善資產管理制度,采用信息化的手段,進一步發揮審計、監督和管理的作用,加強考核制度的制定,擴大獎懲涵蓋面,調動職工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面提升醫院固定資產管理的效率,做到保值增值。
公立醫院的固定資產管理能力是一項可持續發展的長期任務,管好的前提是各個部門共同協作,需要多部門的通力配合和各關節的有效控制、相互監督。醫療設備的保養等后期管理,要做到責任至人,要做好固定資產運行分析,為決策層做好數據支撐,提供良好依據,要不斷挖掘資產使用的潛能,提高資源配置的合理性,這樣才能為醫院可持續的良性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引用
[1]崔衛娜.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與財務,2018(24).
[2]尹玉仙.內部控制視角下公立醫院資產管理模式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0(02)2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