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宇萌
【摘要】本文依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針對全面減壓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的內容,遵循作業設計與評價的新方向,在“雙減”政策下,探究小學英語作業通過分層次設計作業內容,多元化設計作業形式,多維化設計作業評價,幫助學生提高作業完成質量,減少作業完成壓力,落實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英語;作業設計
前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意見》全文包括全面壓減學生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提高作業設計質量,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等30條。由此可見,“雙減”政策針對當前的小學英語作業的設計仍然存在的作業量過大,機械性的抄寫作業較多,學困生完成作業質量低等情況提出了新的要求并給出明確的調整方向。為了貫徹落實好“雙減”政策,小學英語教師在如何設計作業上要下功夫,既要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控制好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長,又要運用作業的趣味性、實踐性去鞏固教學,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分層次設計作業內容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看,學生的學習風格、內部機制、認知方式都存在著個體差異性。 給全班級學生布置無差別的作業,勢必會有學困生耗時過長的現象發生。因此,分層次優化設計作業內容尤為重要。
(一)對作業的預習難易度分層次布置
以PEP人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起步教材為例,預習Let’s learn的單詞內容時,可以安排學困生完成單詞識讀,利用校內托管時間,及時解決發音和識記的難題。中層生進問答句仿寫,理解新單詞在句型中的運用。學習能力較強的用同類詞匯句型創編語篇。
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對預習的內容都有不同層次的理解,為實現下節課的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做好保證,同時為學生課上對知識點查缺補漏做好了鋪墊,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增加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二)對課后鞏固的難易程度分層次布置
為了避免枯燥的、重復的課后抄寫作業的布置,影響到學生的厭學心理。因此,趣味性尤其重要。例如學習動物主題單元時,學困生可以畫出并介紹一種動物。如:“Hello! I’m Tutu. I’m a rabbit.”中層生可以錄制微視頻做動物園導游,如:“Welcome to the zoo!I’m Lily. It’s a monkey, it has a long tail...”學習能力強的可以制作簡易繪本,提高學生的語言邏輯和思維品質。
分層次的作業布置,合理地分配作業難度和作業量,有助于學生提升完成作業的質量和效率,增強作業完成率,減輕完成作業的時長及壓力,享受學習英語的樂趣。
二、多元化設計作業形式
小學生的英語學習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礎語言知識與文化,學生既要增強閱讀書寫的能力,還要在小學階段打好語音語調的基礎,敢于開口,樂于表達,善于創新。因此,多元化的作業形式會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興趣,增強英語交際運用能力。
(一)小組合作形式
趙靜(2011)提出“合作學習的方式有助于培養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將班級分成4-6人的小組,組長分工,小組共同完成作業任務。例如:英文戲劇表演,繪本制作,微視頻錄制等作業。小組間集思廣益,運用所學的句型進行模仿、續寫或創編,再配上圖案,形成獨創性的完整的作品。
小組合作有助于學生學會融入集體,帶動學困生,在互相交流的思維碰撞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二)獨立自主形式
每個學生個體都具備自主學習能力。英語學科自身就存在跨文化交際,例如餐飲文化主題,教師可以讓學生獨立探索中西方餐飲文化差異,課上進行餐具擺放比賽等形式,向其他學生介紹自己找到的資料,學會利用身邊的資源自主學習,增強跨文化交際能力。
針對不同的主題內容及學生的學習特征,教師布置的小組合作或獨立自主的作業形式,幫助大范圍的學生運用好自身的優勢,在共同討論或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減輕了學生完成作業的負擔,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自主探究品質,提高了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和趣味。
三、多維化設計作業評價
教學評價也是對學生學習的過程及結果的反饋,直接影響到學生完成作業的效果。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師生互評的方式,對于課前、課中、課后給予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及結果性評價。
(一)課前診斷性評價
依據學生自身認知水平和現有的知識水平,對學生的預習作業進行診斷性評價,多以鼓勵為主,讓學生大膽嘗試,勇于探究,自主學習。對于預習作業,可以制作學生自評表,讓學生根據自己完成的程度評星級,教師檢查預習作業時,按照學生的自評表,評定學生是否達到該星級的預習效果。
(二)課中形成性評價
課堂教學中,班級利用課前三分鐘等形式讓學生對背景知識闡述、戲劇表演等作業進行展示,由教師制定星級評價標準,再讓其他學生對完成作業的學生個體或小組給出評價星級,教師對學生作業完成的效果給出客觀的表揚或建議。生生互評與師生互評相結合,既檢查了學生的作業完成的效果,也激勵學生按照評價標準不斷改善進步。
(三)課后總結性評價
課后教師應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星級評價及評語評價,幫助學生定位是否已經掌握了本節課的重難點及改進辦法。學生也可以自省,對自己疑惑做總結回復。課后總結性評價既幫助學生提出困惑,又進行師生教學互動,及時給予解答和糾正,保證了作業完成的質量,增強了學生自我反思能力。
四、總結語
在“雙減”政策下,筆者淺探小學英語作業可以通過分層次設計作業內容,多元化設計作業形式,以及多維化設計作業評價,幫助“雙減”政策達到真正落實。轉變作業設計思路,創新作業設計形式和評價方法,能為學生減輕學習壓力和作業負擔,讓更有趣、更細化的作業,更高效地幫助學生提升英語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N/OL].國務院公報,2021年第22號.
[2]趙靜.創新形式提高實效——小學英語家庭作業設計例談[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2(12):35-36.
[3]秦悅,余愛宗.小學英語課后作業設計研究探折[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6(30):30-34.
[4]陸德祿.核心素養下小學英語分層作業設計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49):146.
(責任編輯:鄧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