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冰陽
【摘要】本文立足“六課型”,聚焦教學中的“問題”,從教師角度著重闡述合理提出有效問題、科學評判問題價值、高度重視問題解決三個方面,力求提高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六課型”課堂教學品質。筆者結合“六課型”教學實際,分享個人觀點和做法,是提高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六課型”課堂教學品質的積極嘗試。
【關鍵詞】六課型;教學;問題;品質
一堂有品質的課源于一系列有價值的問題。在綜合實踐活動“六課型”教學中,我們聚焦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并開展深層次學習活動,促進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學習,最終形成問題學習和問題解決的能力,從而不斷提升“六課型”課堂教學的品質。
一、以問題為導向,合理提出有效問題
教師如何提出有效問題,筆者認為一是把握好提問的時機。如在新舊知識轉化的節點提問;學生思維出現偏離或者產生困難時提問等等。二是注意所提問題的層次性。以下筆者結合“六課型”教學重點分析如何把握教學問題的層次。
(一)整體性把握,教學有方向
心理學借助認識水平分類法把問題分為六類,分別為: 知道、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我們在上述分類的基礎上借助圖表來對“六課型”教學中問題的目標層次進行劃分,具體見下表1。
對照上表,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學生學習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受知識儲備、生活經驗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不同年段對于問題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訓練重點不同。低年段學生問題學習和訓練更傾向于模仿式的加以應用去解決問題,“六課型”教學時,我們常常借助微課、范例、游戲教學等教學手段指導學生解決問題;而高年段則主要是學生經歷獨立思考、實踐檢驗、反思提升的過程,積累并逐漸形成解決問題的個性化經驗和能力。
聯系教學實際,我們可以要求低年段的學生完成“是什么”“為什么”類的問題;中年段的學生在此基礎上要求他們繼續完成“怎么樣”類問題;對于高年段學生,則要求完成遷移性強的“如果…會怎么樣”“由此,你想到了什么”等一類問題。
通過對“六課型”教學中問題的整體層次分析和總結,有助于教師掌握教學某一階段學生的能力培養目標以及能力層次,對不同學段學生所應達到的能力水平進行評判,科學確定教學重難點,圍繞層次問題開展有效教學活動。
(二)漸進式提問,教學有層次
“六課型”教學時圍繞課堂教學主要任務,教師有針對性地設計并以漸進式的問題鋪設教學過程,教學活動將會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學生的思維也會層層推進,由表及里。下面結合四年級“今天我當家”開題課教學時教師設計的漸進式問題統領教學案例來說明。
問題原則 問題類型 問題要求 問題例舉
總體原則:自主解決的問題不求人;合作解決的問題不問師。具體原則:
1.符合四年級學生認知程度和既有經驗。 要求提供更多證據的問題 學生能講出更多和問題有關的信息。 你怎么知道要當好家還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要進一步解釋的問題 學生盡可能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學生有機會擴充自己的觀點,便于其他同學理解。 家庭理財是什么意思呢?
引發深入思考的問題 關于為什么的問題,充分拓展學生思維。 你為什么會選擇“家務小能手”這個子課題?
2.問題由易到難,逐漸深入。
3.提問后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
4.鼓勵學生敢于發表不同觀點。 換一種思考方式的假設性的問題 讓學生改變思考,根據他們已有的知識達到一個新的理解水平。 假如讓你來當家,你會怎么當好這個家?
總結拓展性問題 重新確認重要的看法,有利于他們回憶、思考。 關于當家,同學們還有什么疑惑嗎?
依上表來看,“今天我當家”開題課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圍繞“怎樣當好家”這一關鍵問題,遵照自主解決的問題不求人,合作解決的問題不問師這一總體問題原則,考慮四年級學生實際和逐層深入等4個具體提問原則,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學習的價值,用前后關聯的漸進式問題鋪設學生思維的階梯,引導學生達到思維的頂峰,充分發揮漸進式問題啟發學生思維和促進教學的作用。
二、以問題為導向,科學評判問題價值
(一)理論導航,評判有據
探究有價值的問題是綜合實踐活動“六課型”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那么,什么樣的問題具有探究價值?認知心理學家將問題分為兩種:具有清晰解決辦法或者明確答案的問題稱為“結構良好的問題”,而那些沒有明確解決方法的問題或者現成答案的問題稱為結構不良的問題?!笆鞘裁础钡葐栴}屬于結構良好問題,這類問題一般只作為“六課型”教學中輔助展開的問題,而不直接作為探究的目標,因為,這類問題可以直接通過查找資料等途徑來獲取答案,不具有或者具有較為局限的研究價值。
(二)工具支撐,評判有法
筆者認為“六課型”教學中聚焦問題的重點是研究和解決劣構問題,“為什么”、“怎么樣”等問題屬于結構不良的問題。這類問題往往具有多種解決方法、方案,需要學生深入思考并作出自己的判斷;另外,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需要調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解決“劣構問題”能真正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和綜合能力的提升。立足“選題課”教學實踐,筆者繪制了考量問題價值的思維導圖(見圖1)以饗讀者,借助此思維導圖,可以幫助我們對問題的價值進行直觀地評判和辨析。
三、以問題為導向,高度重視問題解決
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條件,但僅僅提出問題是不夠的,提出問題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有效解決問題。課堂上問題的提出,最終還是需要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同伴的幫助下和自己的努力探究下去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為解決問題而主動思考,運用一定的資源解決問題。我們在指導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注意把握問題的目標指向、規劃解決問題的途徑和重視問題解決結果的評價。
(一)明確問題解決的指向
對于老師來說,教學之前對教學內容和學情作了充分的分析之后,圍繞擬定的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有效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這時需要教師自身清晰地確定解決問題的目標指向。筆者在進行五年級“我為旱木龍獻良計”活動策劃課教學時,問學生:傳承和發揚“旱木龍”非遺文化,你有哪些好點子?該問題解決的指向是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和身邊的條件,擬定適切的如何傳承和怎樣發揚“旱木龍”非遺文化活動方案,在知識和技能層面都有不同的目標指向。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問題一經提出就已經明確了解決的目標,有時是學生運用知識性學習去解決;有時是學生更新了知識掌握一定策略后逐個去擊破……學生思考問題的寬度和廣度及自身特長都得到了有效的發展。
(二)規劃問題解決的路徑
問題的解決,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和學生解決問題的引導者,我們不是要代替學生解決問題,也不是把問題的答案告訴學生,而是鼓勵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和具備的能力去探究、去實踐。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可以給予學生探究方向的指引?;凇傲n型”教學中問題解決的情況分析,為了便于教師理解和在教學中操作,我們擬定了解決問題的常規路徑:發現問題——搜集資料——活動策劃——嘗試解決——生成新問題?!盎顒硬邉潯彪A段,鼓勵學生想出盡可能多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并嘗試借助圖表、清單、記錄卡等工具列出來?!皣L試解決”階段選擇最可行的研究方案,以提高效率?!吧尚聠栴}”階段,我們多引導學生用日記、心得體會、錄音和短視頻等載體記錄新產生的問題,繼而優化活動方案,迎接新的挑戰。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簡化問題解決的步驟。下面以主題活動“今天我當家”中的方法指導課“生活小妙招”為例來說明。
教學首先從一位同學不小心在新買的衣服上劃了幾條圓珠筆的筆跡而煩惱開始,發動全班同學幫助這位同學想辦法,還可以現場上網查找除去衣服污漬的小竅門。最后大家擬定了“酒精+牙膏”(圖2)和“風油精+肥皂”(圖3)兩個易操作的方案。那到底哪個方案的清潔效果最好呢?在分組動手實驗檢驗方案之前,師生共同觀看關于科學實驗流程的微課,幫助學生提高實驗效率。于此同時,教師還提供一份衣物筆跡清潔標準(見表3)作為檢驗實驗效果的參考。經過兩組實驗的直觀對比,最終確定方案一的清潔效果最理想。最后教師鼓勵學生留意生活中類似剛才那位同學所遇到的煩惱,并大膽通過實驗去驗證方案、解決生活中其他小難題。
本次方法指導課上解決問題的路徑歸結為:發現問題(如何去除衣服上的筆跡)、確定方案(方案1和方案2)、實驗驗證、得出結論。
(三)加強問題結果的評價
及時評價課堂上解決問題的結果,既可以實時檢測學生對解決問題所學知識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和能力發展水平,也能有效反饋課堂預定目標的達成度。針對課堂問題解決結果的評價,評價方式以質性評價為主,評價對象為學生與教師。
學生方面主要包含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教師方面主要有:問題的設計與表述、問題解決的指導過程與組織、突發問題的處理與解決(生成性問題)。
重視問題解決的評價,是促進學生知識、能力以及創新精神發展的契機,但不能否認的是,學生同樣具有敏銳的洞察力,會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提出新的問題,或在解決了前一個問題時又生成了新問題,所以在評價教師層面我們專門增加了“突發問題的處理和解決”,既是考驗教師的教育機智,也是衡量課堂是否有品質的重要依據。
“六課型”教學中,我們以問題統領教學,能促進學生獲得真切的問題解決策略方面的積極體驗,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得到積極的發展,我們的“六課型”課堂教學也愈加具有品質。
【參考文獻】
[1]陳碧瑜·東莞市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六課型”課型體系的構建與應用·綜合實踐活動研究[J].2013
[2]陳碧瑜·綜合實踐活動理論與實務: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師教學參考[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責任編輯:鄧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