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怡
【摘要】非連續性文本緊扣單元要素,滲透教法學法,貼合生活實際,為閱讀教學提供有效抓手。本文主要從引導學生潛入文本解信息,圖文結合煉信息,延伸思路用信息等方面進行非連續性文本多元閱讀的方法探析,培養學生提取信息、運用信息的語文實踐能力,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非連續性文本;教學策略;圖文組合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對小學第三學段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提出要求:“閱讀簡單的非連續性文本,能從圖文組合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其意義不僅在于教學生學會知識、學會閱讀,更在于培養學生提取信息、運用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等能力。本文以統編教材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20課《金字塔》為例,初步探索非連續性文本多元閱讀教學。
一、潛入文本解信息
(一)比較解析明特征
非連續性文本是由圖文、表格或者文字片段組合的材料。五年級下冊《金字塔》一課,是統編教材第一篇專門以非連續性文本組合的課文,因此在學習《金字塔》一課之前,讓學生關注本單元整體內容和單元要素,尤其關注語文要素“搜集資料,介紹一個地方”,并思考:這篇課文和我們之前學過的《威尼斯的小艇》《牧場之國》有什么不一樣?再讓學生梳理:本單元課文的材料形式是怎樣的?同時出示表格(表1),通過觀察和比較學生不難發現,這樣有文字介紹和圖文組合、批注提示的不連貫文本就是“非連續性文本”。
(二)問題導學抓關鍵
《金字塔》是本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其表達方式不同于連續性文本,內容較多且碎片化,學生在閱讀時容易顧此失彼,花費不少時間。在教學時以課題下面的兩個問題為導學:(1)默讀下面兩篇短文,說說你對金字塔的了解。(2)兩篇短文用了不同的方式寫金字塔,你更喜歡哪一種?說說你的理由。通過引導學生從問題中明確閱讀任務,順藤摸瓜找相應的閱讀材料,可以讓學生精準聚焦對應的文本,凝練關鍵信息,提高學生閱讀速度。
(三)整合信息找聯結
《不可思議的金字塔》由兩篇短文組成。針對文本內容,教材用問句旁批的方式提出了六個疑問,這些問題都不能直接在文中找到答案,前四個旁批是針對金字塔的“不可思議”引發的提問,可引導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搜集并整理資料。后兩個批注是由文本引發的思考和推測,直接指向“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這兩則材料雖然看起來互相分開,但從批注設置的問題來看并不是毫無聯系。
教師引導學生對金字塔建造過程進行推測,必須要聯合兩則材料提供的信息,才能使推測過程趨于完整。由此可見,聯結信息能夠讓我們更好地解決難題,提高閱讀的效率。
二、圖文結合練信息
(一)圖文轉換
“文”是對“圖”的限定和補充說明,“圖”是對“文”直觀、精細的表達,在學習胡夫金字塔時,通過指導學生觀察地標指示圖、立體圖形等不同的圖示圖片,結合文字和胡夫金字塔神奇的數據等多項信息,理解這些圖是直觀呈現出的信息,再把信息重組,學生就能說出金字塔的概況了。通過對課文圖2的深入研究,學生就會發現石料堆疊時,石塊之間沒有任何黏著物,僅靠打磨平整的石塊的疊壓壘成。在發現這一情況后,還可以用文字在圖片的旁邊進行注解,幫助補充信息,方便理解“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
(二)深究圖片
《不可思議的金字塔》中每一個插圖都蘊含豐富的內容,甚至還隱含著不少信息。在教學過程中,用課件出示表格,搭建學習支架來幫助學生梳理材料的隱含內容(表2),能夠將非連續性文本讀豐盈,補充的信息可以拓展文本的深度和廣度,學生進一步明確閱讀方法,了解更多內容,讓非連續文本閱讀更輕松有效。
(三)提煉推測
通過圖文轉換、挖掘隱含信息等,學生對于“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這一問題已經有了答案,接著需要借助已有內容,進行合理推測。例如,根據文中“尼羅河上游發現了古代采石場遺留的石料和人居住的遺址”等線索,就能大膽推測當時人們在尼羅河上游的采石場采取巨石石料,借助木船沿著尼羅河運到所在金字塔的岸邊,通過在路面上鋪圓木讓巨石滾動,最后將磨平的巨石壘疊起來,從而得知金字塔建造的過程。
三、延伸文思用信息
(一)多渠道搜集信息
非連續性文本課文篇幅有限,為拓充文本內容,教師可以深挖教材中的拓展點將語文閱讀生活化。古埃及文明源遠流長,金字塔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金字塔到底又歷經多少時間和多少人力物力去建造的呢?讓學生順著這些疑問,通過搜索同名影片《金字塔》《古埃及文明古國》,通過查找網絡和書籍等途徑解答自己的困惑。
(二)延伸思路用信息
在廣泛閱讀和搜集相關資料幫助下,學生們還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個性化的金字塔介紹。如開展“我是小導游”活動,課堂上教師通過提供景點圖片創設游覽情境,提問:同學們,你能嘗試邊解說邊帶大家游覽不可思議的金字塔嗎?讓學生自由選擇景點,向全班同學作講解,并評出“最佳小導游”頒發獎狀。課外,還可以通過制作金字塔游覽圖、寫金字塔推薦詞等活動,培養學生運用信息、反思評價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總而言之,非連續性文本是統編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非連續性文本的多元閱讀,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巢宗祺.語文:聚焦“語言文字運用”[J].教學,2019(9).
[3]郭麗紅.小學語文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小學語文,2016(9).
(責任編輯:洪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