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周

摘要:目的 臨床上缺血性腦血管病醫治的方法,施用替羅非班治療措施,探討其施用后的效果。方法 隨機抽取入張家港市第一人民醫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診治,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100例為實驗患者,據隨機數字表法劃分為對照組、研究組各50例。其中對于對照組患者施用常規治療方法,研究組患者則在常規醫治基礎上施用替羅非班治療方法。結果 接受醫治之后,實驗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方面,比對對照組,研究組所得數值更高,有十分明顯的差異(p<0.05);實驗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方面,比對對照組,研究組所得數值更高,有十分明顯的差異(p<0.05)。結論 臨床對于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的醫治方法,施用替羅非班治療方法,其效果較好,能夠有效患者患者的癥狀,且進一步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一定的優越性,更加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關鍵詞:替羅非班;缺血性;腦血管病;治療效果;臨床應用
臨床上腦血管疾病最為常見的一種疾病便是缺血性腦血管病[1],該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腦部血管壁病變,從而致使血流動力學指標發生改變,進一步造成腦部供血障礙,導致患者的腦組織發生缺血、缺氧性軟化、壞死、神經功能缺損等癥狀。該疾病不僅治愈率相對較低,并且病死率、致殘率較高,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2],并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對患者實施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本次研究抽取100例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并對其臨床醫治施用替羅非班治療措施,并探討其效果如何,以下為詳細內容。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入張家港市第一人民醫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診治,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100例為實驗患者,據隨機數字表法劃分為對照組、研究組各50例。對照組:37歲-80歲,平均年齡:(52.34±2.46)歲,27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其中20例合并糖尿病、16例合并高血脂、14例合并高血壓。
研究組:35歲-79歲,平均年齡:(52.15±2.74)歲,26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其中18例合并糖尿病、15例合并高血脂、17例合并高血壓。
比較研究組、對照組如上組間數據,其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依據實驗患者實際病情,對照組實施常規的醫治措施,包括降脂、抗凝、降壓、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環、調節血糖等對癥治療措施[3],并給予患者阿司匹林(生產企業:廣東九明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4021139)的服用,注意每日一次,每次劑量應為150mg。
在基礎治療之上,研究組給予患者替羅非班治療措施。應用替羅非班(生產企業:遠大醫藥(中國)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41165)進行靜脈泵注,注意其速度應控制在0.1μg· kg-1·min-1,其劑量應為12.5mg,在結束泵注之后,指導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其用量以及用法與對照組一致。
1.3觀察指標
1.3.1 治療總有效率:患者進行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情況等得到明顯改善評定為顯效;患者進行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情況等得到一定的改善評定為有效;均未達到以上標準評定為無效。
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3.2 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對實驗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情況,進行相關評估,并應用日常生活能力評估ADL評分表,總分1-100分實驗患者所得的分數越高,則代表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高。
1.4數據處理
應用SPSS22.0軟件包,對此次研究的數據,進行相應的處理分析,(X±S)表示計量方式 ,t作為檢驗值; [n (%) ]為計數方式,應用X2檢驗計數資料,P<0.05對比代表具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 治療總有效率
實驗表明,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0.00%),高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64.00%)(p<0.05)。
2.2 日常生活能力評分
實驗表明,研究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80.23±3.15)分,高于對照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69.31±3.04)分(p<0.05)。
3.討論
作為臨床上較常見的神經內科疾病,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多為中老年人群,伴隨我國老齡化現象的不斷加劇,其發病率也隨之不斷上升[4]。該疾病的誘發機制相對較為復雜,其危險因素包括血管痙攣、動脈炎、動脈粥樣硬化等,臨床上最為常見的是由于動脈粥樣硬化,致使腦動脈血管狹窄,繼而誘發腦組織缺血,多采取常規的降脂、抗凝、降壓等對癥治療措施,但其治療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5]。而在常規醫治的基礎上,加入替羅非班的治療措施,效果相對較好,該藥物為非肽類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體的可逆性拮抗劑的一種,能夠有效阻止纖維蛋白原與血小板表面Ⅱb/Ⅲa受體的結合,達到抑制血栓生長的目的,同時能夠有效起到防止血栓再生的效果,患者出血風險低,進一步確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綜上所述,臨床上施用替羅非班治療措施,醫治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其醫治效果更佳,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相對更高,同時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相對較高,更適合得到廣泛的應用。
參考文獻:
[1]張志川.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動脈取栓治療中應用替羅非班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0,18(16):2698-2700.
[2]曹旭,閆福嶺.替羅非班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療中的應用[J].國際腦血管病雜志,2020,28(2):113-118.
[3]徐松,丁鴨鎖.替羅非班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內治療中的應用[J].國際腦血管病雜志,2020,28(10):764-769.
[4]崔云霞,梁文昭,徐忠信.替羅非班在缺血性腦血管病治療中的應用[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19,36(1):92-94.
[5]梁志剛,黃雙鳳,楊紹婉.替羅非班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療中的應用[J].國際腦血管病雜志,2019,27(12):914-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