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龍
北京十一學校九渡河小學不復制城區學校發展模式,而是立足山區現有資源,以課程改革為支點,探索山村教育的新樣態,努力為山區學校的發展提供可研究、可借鑒的學校樣本。
北京十一學校九渡河小學原為北京市懷柔區九渡河鎮中心小學。2020年1月,懷柔區教委與北京市十一學校簽訂聯合辦學協議,實行一體化辦學。學校保留原有教師隊伍和山村學校樣貌,立足山區現有資源,以課程改革為支點全面撬動學校變革,探索山村教育的新樣態。
第一,變革目標體系,指引教育教學。
學校發揮全體教師智慧,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學校現狀,確定了學校發展的戰略目標和育人目標——以建設一所堅守“農”味、富含“鄉”氣、擁有“學”勁、真有“做”派的現代山村學校為愿景,以培養一批腳下有根、胸中有志、眼里有光、人生有為的現代山村少年為使命,為我國基礎教育提供立德樹人的山村教育實現方案。學校育人目標指引全體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教師在目標驅動下開展工作。
第二,變革治理體系,建立現代學校制度。
全體教師集體研討確定包括《教職工職級聘任基礎條件》《職工職稱晉升推薦辦法》在內的七大文件,以此作為學校的綱領,并經過全體教師代表大會投票通過后實施。以七大文件為基礎,學校實行扁平化分布式管理,成立一至三級部和四至六級部,級部主任全面負責本級部的人事聘任、教育教學管理、質量提升工作。
第三,變革課程體系,激發教學創新。
首先,真實任務驅動,整體設計學習過程。任務式學習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主張學生“在做中學”,鼓勵學生自己體驗和探索。因此,在課程實施中,需要將以講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教學,將再現式學習轉變為探究式學習,使學生能夠運用知識和自身經驗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狀態是積極的,學生也會不斷獲得成就感,從而形成“真實問題→學習過程→能力提升”的良性循環。
其次,建設豐富可選擇的課程體系,滿足不同學生的成長需求。藝術、技術、體育學科開設模塊課程,模塊課程為必修課程,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進行選擇性學習,每個學期為一個課程閉環,六年完成小學階段課程標準要求;利用課后時間開展社團活動,社團課程開發圍繞當地產業鏈,發現并研究山村生態鏈的不足,找到產業和教育的結合點,并以公司形式運營,每個公司對接當地與之相關的產業鏈,且有各行業的校外指導教師協作。
我們不復制城區學校,而是在總校理念的引領下創新課程內容,在地域的限制中重新定義學校的樣子,努力為“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山區學校的發展提供可研究、可借鑒的學校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