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璐 王利江 沈星星 宋愛君
摘要:產學研基地建設可充分利用企業設備優勢和生產條件為高校學生提供良好的生產試驗條件和校外實訓基地,為高校的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目標、學生能力結構培養、人才培養質量提高提出建設性意見。本文結合具體實例,總結了河北科技師范學院產學研基地建設獲得的成效,分析了河北科技師范學院產學研基地建設的策略和意義,對加強產學研基地建設提供了借鑒意義。
關鍵詞:產學研基地;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化學類專業
1 產學研基地建設的重要性
根據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整體發展規劃,體現“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面向社會需求”的時代精神,依托學科平臺,堅持以培養應用人才作為基地建設的指導思想,進行基地與學科一體化建設,實現建設“品牌基地、一流基地,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1-2]。化學工程學院擁有充足的能源、材料、海洋化工和分析檢測等方面的高職稱、高學歷專業師資及相關專業學生,同時,聯合分析測試中心共同籌建,可彌補新產品在測試及分析方面的研究空白,與校外單位開展產學研多方面的合作具備堅實的基礎。建立校企之間新型的協作機制,從而建設穩定、多元化的化學類專業產學研基地,通過基地建設,使校企達到互惠的目的,形成學生、高校和研究院的三方共贏局面[3]。
2 產學研基地建設的主要策略
1、構建協同創新平臺與模式,建立協同創新機制與體制,促進優質資源共享
在科研及產業轉型升級方面,雙方發揮各自優勢,建立產學研長期科技合作關系,聯合申報國家、省部級及廳局級科技計劃項目,攻堅克難,共同推進研究院與學校的科技合作,不斷提升專業相關方向的技術和管理水平,形成具有示范意義的產學研合作基地。
2、建立畢業論文、生產實習與就業相結合的實踐形式
將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論文)兩個教學環節合并為一個階段進行,畢業設計(論文)選題或研究內容來源于實習企業。學生緊密結合實習企業科研、生產或管理上的問題進行畢業設計(論文)的選題;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實行“雙師制”,學校和企業各設一名指導教師,共同指導畢業論文,提高論文質量。通過一段時間的實習,學生和企業之間增進了了解、企業在招聘時優先考慮這些學生。企業錄用,減低了招聘的風險,減少了學生就業成本,實現了雙贏的局面。
3、以大學生競賽活動為載體,開展產學研基地實踐活動,為創業型人才培養搭建舞臺
學院積極支持和鼓勵大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和創業競賽活動。如大學生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和課外科技作品競賽等各種學科競賽和創業競賽活動,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產學研基地實踐,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舞臺,引導學生主動培養自身過硬的創業素質,強化創業理念,提高創業能力。
4、通過創新創業周實現產學研基地支撐實踐活動
大學生創新創業周是化學相關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中規定的一項重要實踐環節,通過邀請產學研基地管理和技術人員授課、座談、組織活動等方式,塑造大學生最基本的專業道德價值觀,初步建立良好的儀態儀表、社交禮儀,掌握溝通技巧,培養團隊精神與協作能力,從而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進入社會后能更快更好地適應社會,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才兼備的應用型人才。
3 產學研基地建設的成效
1、在科研及產業轉型升級方面,雙方發揮各自優勢,建立了產學研長期科技合作關系,聯合申報國家、省部級及廳局級科技計劃項目,攻堅克難,共同推進企業與學校的科技合作,形成了具有行業示范意義的產學研合作基地。
2、化學工程學院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戰略定位、自主創新能力等提供技術支持和建議;根據企業提出的高新技術項目需求和技術難題,積極組織力量進行研究攻關,協助其質量攻關和技術創新;幫助研究院解決產業優化中發展的關鍵技術、共性技術以及具體技術工藝問題和管理問題,化學工程學院的相關技術成果優先提供給研究院進行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協助研究院做好企業所需人才的培養、技術咨詢、技術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根據研究院的要求,在可能的情況下,派出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參與其的生產管理和技術工作;優先為研究院提供優良的畢業生,推薦急需人才,配合定向培養學生。
3、企業充分利用設備優勢和生產條件為化學工程學院提供良好的生產試驗條件和校外實訓基地,并合作共建產學研示范基地,在不影響研究院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情況下,為化學工程學院學生的教學實踐活動提供實習崗位;優先接納化學工程學院畢業生進行實訓和就業,實訓結束后,提供學生實訓的證明和評價;接受化學工程學院教師進行生產實踐,提供生產試驗條件,合作完成科研任務;為化學工程學院的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目標、學生能力結構培養、人才培養質量提高提出建設性意見;根據研究院的具體情況,推薦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和管理骨干為化學工程學院的兼職教師。
4 產學研基地的意義
產學研基地建設使校企達到互惠的目的,從而使基地成為學院與企業之間建立合作關系的紐帶。建立了管理規范、適應學科特點的實習基地,有著較完善的實習生的培訓體制,能夠提供足夠的學生和教師實踐、實習崗位,配備足夠的指導人員,在一定程度上為實習生提供就業崗位。通過基地的籌建和運行,高校建立了一套評價實習質量的指標體系,不斷完善實習過程,提高實習質量。
參考文獻
[1]何郁冰. 產學研協同創新的理論模式[J]. 科學學研究, 2012, 30(2):165-174.
[2]袁韶瑩. 21世紀初葉世界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基本趨勢[J]. 外國教育研究, 2000, (4):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