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芳
摘要:在“雙減”政策的落實背景下,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更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與綜合技能素養,并通過各種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使學生的主體教學價值與教師的教學指導作用得到發揮,逐步使小學語文的整體教學效率得到增強,從而有效減輕學生的課后負擔。基于此,本文對“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教學現存的問題進行簡要闡述,并提出合理的改進措施,借此保證小學生的全面與健康發展。
引言:
隨著教育事業的穩步前進,為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與發展需求,教師在向學生進行教學講解時,還要對所采用的教學模式進行必要的完善、改進,以便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落實教學活動,并將“雙減”政策落實到位,對語文教學現存的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同時構建更為高效的語文課堂,豐富學生的學科視野,促進學生自身修養與素質得到不斷地提高。
關鍵詞:“雙減”背景;小學語文;教學問題及策略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一)語文課堂教學缺少吸引力
由于小學生活潑、好動,導致其注意力很難保持長時間的集中,所以使小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極易“開小差”;同時,如果教師的教學內容缺乏趣味性、吸引力,則不利于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的激活,這便會出現課堂教學效果無法達到預期的問題。同時,因少數教師沒有對語文教學素材進行及時擴充,所以在實際教學中只能依據有限的教材落實教學活動,這不僅使生活與教學相背離,還造成了教學內容空泛、乏味等問題,這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非常不利[1]。
(二)語文教學方式缺少合理性
小學生正處于啟蒙階段,其思維以及各項能力也正在逐步形式與發展,這就會使小學生在學習、接受新知識時存在一定的困難。當前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在全面掌握相應教學內容的同時,對語文學科技能進行靈活運用,所以教師應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合理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但現階段,仍有部分教師依然選擇傳統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并采用“閱讀—分段—歸納”的模式進行語文教學,這種刻板化的教學行為不利于學生語文學習需求的滿足,甚至會消磨掉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高效性語文課堂的建立。
二、“雙減”背景下解決小學語文教學問題的策略
(一)進行合理而高質的語文課堂導入
對于課堂教學活動而言,高質量的課前導入是取得理想教學效果的基礎與前提,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對導入內容進行精心的設置,使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同時還能采用更積極的心態投入進學習活動當中。語文教師應抓住并合理運用小學生好奇心強這一特點,進行具有針對性的科學教學,這樣才能迅速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例如,小學生所具有的活潑、好動等特性,使游戲對他們具有非常強的吸引力,同時學生也更喜歡參與集體游戲活動;所以語文教師在正式教學前,可嘗試通過游戲進行教學導入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全身心地投入進語文學習[2]。
(二)注重語文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雙減”政策實施的背景下,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相互聯系,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以及其它知識點,從而推動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因此語文教師必須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并且要依據生活實際與教學需求,吸納有效的教學素材,拓展學生的語文學科視野,促進其學習質量的提升。同時,語文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端正的學習態度,這樣才能使小學生保持長久的積極學習態度,并且能更清晰、充分的認識到語文學科的重要性,可以逐步形成更積極、主動地學習意識,這都是高效課堂教學的重要動力來源。例如,語文教師在針對《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前查詢有關納米技術應用的信息與資料,并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分享,引導學生進入到“納米技術”的氛圍當中,從而達到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加強課堂教學效率并減輕學生作業負擔
在“雙減”背景下,語文教師應以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為出發點,改變自身的教學思維、理念,重視對語文課堂教學的提質增效,同時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思考的能力,引導學生參與進整體的語文教學過程,這樣既能幫助學生從根本上掌握語文知識,并且能對其進行靈活運用。語文教師還要在此基礎上,更好的落實“雙減”政策,應合理地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為學生設置更具針對性的課后練習內容,以便能有效地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例如,在進行《海上日出》的課后作業設置時,語文教師需要根據課文內容對作業題目進行“精挑細選”,降低作業的數量,保證其質量與典型性;教師還可以安排學生模仿課文框架,口頭描述一處自己熟悉的景致,借此對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進行提高。此外,在布置、落實作業的過程中,語文教師要與家長保持通暢的聯系,這樣能有效提高作業的完成效率,使學生得到更高效、全面的教學培養。
結論
綜上所述,為全面貫徹“雙減”教學新規,凸顯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與價值,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分析現階段的實際教學問題,同時提出合理的解決措施,借此促使語文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并使小學生得到更全面、健康地發展。此外,教師還要立足于實際教學,精準把握語文學科教學的基礎與核心,調整相關的教學形式,以便更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推動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穩定、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胡紅霞.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進策略[J].學周刊,2021(10):2.
[2]鄭少仁."減負增效"環境下構建小學語文教學"新三態"的實踐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