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彤
摘要:如今,出版界更詳細地討論了人工智能時代圖書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本文提出了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圖書出版信息和選題優化能得到怎樣的改善,以及如何得到改善的思路建議。
關鍵詞:人工智能 圖書業 選題優化 思路建議
人工智能是指根據對環境的感知采取智能行動并提供最大利益的計算機程序。人工智能的直接作用是改變生產方式、擴大表面積、重組生產流程、擴大生產鏈、改善資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釋放和顯著提高生產力、降低勞動力成本和浪費資源。當然,人工智能有其機遇性的一面,也有挑戰性的一面,容易對現有體系造成一定沖擊,需要進行解決。
一、人工智能圖書出版的概念及意義
關于人工智能的書籍是指關于人工智能理論、技術、應用、產業和風險應對的書籍,以加強人工智能研究的基礎,開發人工智能領域的人力資源,促進人工智能的發展。另一方面,用人工智能出版圖書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將圖書的原始信息記錄在智能系統中,使讀者可以隨時隨地享受閱讀,不受其他因素的影響。
在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競爭加劇、國家人工智能戰略實施的關鍵時刻,加強和提高人工智能主題圖書的出版質量,具有十分廣泛而重大的意義。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人工智能發展出現轉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們低估了研究的難度,在算法、硬件和計算能力方面沒有重大突破。今天,人工智能已經通過了從 “不可用 ”到 “可用 ”的技術瓶頸,但從 “非常可用 ”到 “用得好 ”仍有一段距離。與其他現代先進技術相比,人工智能相關出版是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出版人工智能相關書籍可以促進學術積累,引導創新研究,傳播科學成果,為該領域的科技創新提供支持。科技創新和科學傳播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在這種時候出版人工智能方面的書籍,可以提高廣大民眾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素養,夯實社會基礎,為智能時代的到來營造創新氛圍。
二、中國人工智能圖書出版的總體趨勢
2000年以前,中國只出版了12本關于人工智能的圖書,但在2000年以后的十年中,共出版了278本關于人工智能的圖書。從2006年到2008年,每年都有超過40本關于人工智能的圖書出版。 從2010年到2015年,人工智能書籍的出版數量從之前的高位下降,但從2016年開始,每年出版的人工智能書籍數量從2015年的30本快速增長到2018年的128本,年均增長超過100%,反映了學術界和出版界的巨大熱情,這些書提高了公眾對人工智能的認識。
三、人工智能圖書選題優化路徑
主題規劃是出版圖書的一個基本和非常重要的部分。由于出版社本身的局限性,在傳統出版過程中獲得的信息可能并不準確:為什么使用這種說法?為什么要出版這本書?賣點是什么?這本書有多好?哪里有大量的自由空間?...... 并不完全清楚,也沒有真正的數據載體可以作為特定選擇的依據,這有一定風險。在人工智能時代,這種 "盲目引導 "可能已經結束。出版社可以充分利用這三種人工智能工具來避免風險并完成選擇。人工智能是一項創新和有前途的技術,正在推動國際發展。同時,鑒于人工智能的國際競賽,特別是目前人工智能在國家發展政策中的地位,目前的人工智能書籍存在很多不足,如學科的選擇、出版社的層次等。
其中之一是更加關注國際研究領域,并不斷實時改進我們的人工智能圖書的內容。目前,中國出版的人工智能圖書主要集中在算法和神經系統兩個方面,這是人工智能研究的核心,這無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應該看到,人工智能圖書出版應該注重人文社會科學和實際應用。例如,應將人工智能植入教育,積極發展智能教育產業,否則,出版業也應通過各種方式加強對信息采集技術創新的支持和引領。
第二,擴大社會科學圖書課題的規劃,促進人工智能產業參與商業活動。隨著人工智能和智能技術出版的增加,出版業也應繼續加強人工智能方面的社會科學圖書的發展,開始出版符合我們需求的高質量圖書。
結語
人工智能時代必然會給出版市場帶來新的挑戰。 這個挑戰可能包括市場份額、技術支持等方面,出版業必須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強勢并不斷創新。 資源和專業技能的優勢在圖書出版行業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出版社作為重要的文化傳播媒介,需要保持實力,不斷創新,充分利用新媒體以外的內容、優勢和專業技能。 對于出版而言,人工智能對選題和信息分析的影響要大得多,出版從業者必須不忘初心,大膽創新,以推動其發展。
參考文獻
[1] 譚鐵牛,孫哲南,張兆翔.人工智能天使還是魔鬼?[J]. 中國科學:信息科學,2018,48(9):1257-1263
[2] 程忠良.人工智能時代出版業發展模式進化的三大路徑[J]. 科技與出版,2018(7):127-131
[3] 張新新 . 新聞出版業智能機器人的應用原理與場景分析 [J]. 科技與出版,2018(11):43-48
[4] 譚鐵牛.人工智能的創新發展與社會影響 [J]. 中國人大,2019(3):36-43.
[5] 李伯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引領中國智能制造加速發展[J]. 網信軍民融合,2018(1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