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摘要:長久以來,教師們為了強化教學效果,一直采用著練習再練習,強制記憶的各種手段,使語文作業局限在一抄(抄生字詞)、二答(答課后問題)、三背誦(背指定篇目)的范圍內,給小學生的課業帶來很重的負擔。今年,教育部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給新時期的作業改革帶來了極大的推動。一二年級要求不布置書面作業,這在減負方面起到了極大的作用,但是引人深思的是,在作業減負的同時,該如何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雙減政策;作業減負;創新型作業設計;作業增效
一、問渠那得清如許——存在的問題
1.影響教學質量
減負、增效不是各自孤立的過程,而是并存的兩項實踐,更是一個艱辛的整合過程,以很多老師在實踐作業減負是,只是去掉了原本抄寫、聽寫的作業,或者是把原本的家庭書面練習壓縮在校內完成,這樣,沒有使學生得到良好的鞏固練習,反而加重了在學校的負擔,影響了學習的質量。
2.家庭作業枯燥乏味依舊
為了響應減負增效下作業改革的號召,許多老師將家庭作業布置為讀課文,背課文,聽錄音等等,甚至具體要求讀課文多少遍,還要求家長簽名。與之相比較好的形式有講課文故事,做拼音或生字卡片。但是總的來說,作業設計目的性太強,片面追求成績的嫌疑很大。
二、為有源頭活水來——作業改革的本質
改革,改的不應該是一種形式,作為一線的教師,與學生聯系最緊密的人,更加應該努力去思索改革的本質,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負起責任。實際上,作業應具有“創造性的學習過程”或“創造性的工作”的本質, 教師應從作業的主體———學生出發,對學生來說,創造即為創新。枯燥地讀背課文,或是圍繞著課文所做的一切變相的機械重復,都不利于孩子創造能力、思維能力的發展,“原地踏步”的動作最多可以鍛煉孩子“手腳的協調”,無法起到真正的增效。“如果你想造一艘船,應該首先激發起工人們對大海的向往,而不是扔給他們一堆木頭。”具有趣味性和創造性的作業,才能長久地吸引孩子,使孩子在完成作業的同時,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創新”,新要新在作業的形式上,新在豐富多彩的實際生活里,新在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上。
三、一石激起千層浪——創新型作業設計的幾種方法
1.畫 即繪畫
具體形象性思維是兒童的主要思維特點,對低年級學生來說尤為顯著。在學習任何一篇課文時都離不開圖畫的輔助,尤其是低年級語文學了一些優美的寫景古詩,風景如畫,如果學生能將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表達在畫紙上,把語言文字的理解轉化為多彩的圖畫,便可以加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動手創作能力。如在執教一年級下冊《小池》這首古詩時,可以設計繪畫的作業,讓學生在畫紙上展現一幅清新柔美的夏日風光,不但可以檢查學生對詩句內容、基調的把握,還可以逐漸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2.唱 即唱歌
對孩子來說,許多普通的文字敘述無法引起他們最大的興趣,從而不能很好地誦讀理解,但是,如果將這些文字轉化為有曲有調的歌謠,就會大大增加學生的興趣,在吟唱的過程中,熟記了優美的語言文字,同時曲調的高低起伏也潛移默化地表達著文章的情感。如在執教二年級上冊《敕勒歌》這首古詩時,可以設計唱歌謠的作業,讓學生自學歌曲,或是自編歌曲在全班分享,比一比誰唱的最好,誰編的最好。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避免了背誦的無趣,還加強了學生的自主參與性,同時豐富了學生的文藝生活,為學生的快樂成長增添了動力。
3.做 即用實際行為表達出來
在低年級蒙學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文明禮貌有愛心的良好品質十分重要,有很多課文都是在表達這樣的主題,但是如果僅僅讓學生在課堂上講一講、說一說,而不去將所感所獲應用在實際生活中,教育就失去了它的作用。所以,一些是非道理,應該讓學生在懂得的情況下,用實際行為表達出來。如,在執教一年級上冊《小書包》時,可以布置學生動手整理自己的書包,并說一說自己整理書包的過程。這樣,便延伸了課文的意義,還實實在在地讓學生的生活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執教一年級下冊《夜色》時,可以布置學生和父母在夜色中一起去散步,這樣不僅深化了課文的思想感情,還培養了學生和父母的感情。
4.演 即模仿或表演
對于一些故事性、語言動作性比較強的課文,可以讓學生之間、或者和爸爸媽媽一起進行表演其內容,文本的語言便會很好地轉化為學生內化的語言,把無聲的文字所塑造的一些用鮮活生動的方式再現出來,既增強餓了課文的感染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作才能。如,在執教《紙船和風箏》時,可以布置學生和父母分別扮演小熊和松鼠,將課文內容用栩栩如生的形象再次展現出來。
四、兒童疾走追黃碟——創新型作業設計的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無限激發求知的欲望,促進思維的活躍,保持學習動力的持久。有趣的作業離不開創新性思維的支撐,摒除作業改革下殘留的舊方式,努力探索有創意、有趣味的作業設計,是非常必要的。孩子也將會在優質的作業中成長的更積極,更投入,更快樂。語文素養的提高才能真正體現在語文教育的每一個環節中。
[1]劉俊梅.新課改下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的探索與實踐[J].考試周刊,2021(38):41-42.
[2]馬瑾瑜,張海安.減負增效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創新設計探討[J].新課程,202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