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均裕
摘 要: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我國文化類型日益豐富,文化遺產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點組成部分。群眾文化自身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功能都可對精神文明建設產生有利影響,能夠推動文化強國建設。對群眾文化的內涵進行分析,闡述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群眾文化的文化價值彰顯,深入分析群眾文化,能夠促進群眾文化的發展。
關鍵詞:群眾文化;社會功能;文化價值
文化作為軟實力的集中表現形式,還是凝聚力的一種象征。處于經濟飛快發展的環境中,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對精神文化的要求更為嚴格。群眾文化占據著重要地位,承擔著相關的社會角色。要想更為有效地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方位貫徹黨中央精神,應加大力度進行群眾文化建設,跟隨響應號召,發揮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功能,加快國家文化建設腳步,致力于國家長久發展。
一、群眾文化的內涵
所謂的群眾文化,一直以來沒有一個確切的概念,可是群眾文化在社會演變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質上,群眾文化存在于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在人類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中都有所體現。群眾文化以群眾為主得以形成,代表著民族特色。群眾文化的第一個內涵是文化現象方面。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排除職業發展,每一個人都應該自主地加入實踐活動,如廣場舞活動、節日娛樂活動等。社會的創新需要人員與文化的支撐,群眾文化的參與人員數量比較多,呈現出較高的自由度,那么群眾文化活動的實踐也是相對普遍的[1]。群眾文化和人們工作與生活的多個領域存在關聯,能夠跨越諸多時代和地區,在各個民族中充分彰顯。群眾文化的第二個內涵是文化建設方面。群眾文化體現出一定的民族特征,還是不可替代的文化種類,蘊含著顯著的文化建設特色。群眾文化具有一定事業性,工作團隊規模比較大,相關的文化內容與文化管理方法比較豐富。
二、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
群眾文化作為社會經濟提升與科學進步的前提條件,起到社會形態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文化強國建設期間,群眾文化呈現的社會功能是多種多樣的,便于培養與發展全民文化素質。
(一)群眾文化具有娛樂性和交流性的社會功能
群眾文化的基礎社會功能是娛樂與交流。我國人民群眾的勞動成效得以提升,閑暇的時間比過去更加充足,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群眾文化的建設。可是生活節奏的加快,特別是城市居民加入群眾文化活動的時間少之又少,彼此之間交流不夠充分,感情變得淡薄,影響著美好社會的建設。目前人們過多關注生計與競爭,對群眾文化活動的參與程度不高。而群眾文化可以彰顯出娛樂性,強化群眾之間的關聯,有助于群眾之間矛盾和沖突的有效解決。
(二)群眾文化具有團結合作的社會功能
社會經營與發展期間,群眾文化能夠凝聚人民群眾,促使人和人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促使團結力和凝聚力得以提升,帶動著和諧社會的建設。舉辦集體活動與群眾活動,豐富群眾活動的形式,提高群眾對實踐活動的參與程度,能夠保障社會穩定發展。立足于實踐操作,群眾文化建設更加具備吸引力和影響力,帶領群眾自主參與,以此為前提培養群眾團結意識,加快社會的和諧建設進程。
(三)群眾文化具有象征性的社會功能
現代化社會經營中,不管是各民族還是各區域,都比較重視文化形象的塑造[2]。毋庸置疑的是,良好的形象可以名揚世界,保質保量地進行文化交流與溝通。塑造良好的文化形象需要打造人文名片,大力推廣各個民族和區域的文化。群眾文化代表著某個民族的風土人情,在一定程度上包含著民族文化的韻味。因此,群眾文化能夠在各民族間交流的過程中具有象征性的社會功能。
(四)群眾文化具有群體肯定的社會功能
群眾文化的主體是群眾,群眾包含的范圍相對廣泛,涉及未成年人、老年人以及中年人群,不同的人群對文化的需求也存在差異。此種狀態下,國家進行文化建設期間要綜合多樣化的節日組織文化服務活動。如五四青年節時,可以組織青少年參加群眾文化活動,一方面強化學生對群眾文化的認可,另一方面提高學生對群眾文化活動的參與積極性,保障學生對群眾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依托微信公眾號與抖音、快手等軟件給群眾進行文化內涵的傳遞,促使群眾的精神、情感得到滿足,使人們可以以積極的心態參與群眾文化活動。
(五)群眾文化具有促進社會創新的社會功能
國家的持續化建設與發展需要經濟文化的強力支持,國家發展方向備受文化因素的影響。群眾文化的本質為復合類型的文化形態,其發展腳步和社會發展存在緊密關系。不同地區的群眾藝術館舉辦專業化培訓活動,能夠綜合當地的文化發展情況,設計多樣化的群眾文化活動。這樣人們在參與期間可提高自身文化素質水平,推動群眾的思想政治建設,有助于社會朝向更好的方向發展,促進社會創新。
三、群眾文化的文化價值彰顯
(一)提高群眾人文素質水平
和精英文化進行對比,群眾文化可以更為直接地被群眾接受。在很大程度上,群眾文化對群眾的文化素質培養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文化建設期間會生成群眾文化,要保障群眾文化的內容與群眾文化需求互匹配。群眾藝術館開展的多種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給群眾提供展現自我才能的平臺,同時引導人們在參與的過程中,加強對群眾文化的了解,促使人們的文化素質水平得以提升。社會發展腳步的逐步加快對群眾文化提出了嚴格的要求。群眾藝術館舉辦的文化活動能夠拉近群眾與文化之間的距離,幫助群眾得到文化相關的內容與信息,拓展群眾的知識面。但是,很多群眾在發展中難以規避不良文化的影響,自然而然地會誘導群眾的精神文化發展,所以國家應對群眾文化進行監督和管理,從本質上控制不良文化出現,讓群眾文化可以健康運作。
(二)提升文化建設效率
文化建設作為社會和諧發展的源泉,在提升文化建設效率的過程中,只是對高雅文化、精英文化進行文化建設是遠遠不夠的,還應引進群眾文化和大眾文化。群眾文化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社會的文化發展和建設,特別是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區域,文化發展的來源主要就是群眾文化。因為群眾文化的內容便于理解,可以適應不同年齡群體的需求,及時被群眾所肯定與認可[3]。基于此,文化建設期間不應只是關注精英文化與高雅文化的滲透,還應推動群眾文化創新,帶領社會文化朝向高水平方向發展。
(三)帶給群眾文化一定的多元性
國家精神文明建設中,群眾文化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人類文化的發展進程中體現出人們的聰明智慧。以群眾為基礎發展起來的群眾文化,一方面能夠滿足群眾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彰顯著群眾的文化需求。群眾文化是在群眾之間不斷傳播并在此過程中進行完善的一種文化,結合區域的特征與文化要點得以產生。可以說,群眾文化是文化需求的外在象征,體現出一定的多元化特征。在建設群眾文化時,相關人員應不斷地拓展群眾文化建設途徑,切合實際地把群眾文化實質精神當作主旨,培養群眾對于群眾文化的認知和認可,圍繞社會發展傾向進行和群眾需求相匹配的文化活動。
(四)加快專業文化的發展腳步
專業文化的發展和群眾文化的發展之間存在密切關聯。專業文化以群眾文化為模板進行發展,吸取優秀的文化元素,在群眾文化發展中汲取創作靈感,培育具備時代精神的藝術家,保障群眾審美能力的提高,提升群眾文化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這樣連續循環的過程中,推動專業文化建設。與此同時,群眾是文化的主要載體,影響著國家文化發展傾向。群眾文化發展過程中應挖掘群眾文化的藝術價值,創造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專業文化,延伸群眾文化的發展空間,增強專業文化的綜合實力,保障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增強。
四、結語
社會經濟的穩步發展,能夠對群眾文化的創新產生積極影響。群眾文化擁有著較強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社會功能與文化價值相輔相成,共同作用于文化建設水平的提升,使得群眾文化具有多樣性特征,有助于專業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1]趙金強.精準對接群眾需求:淺談新時代視角下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9):164-165.
[2]鹿宏鳴.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發展策略[J].數字化用戶,2019(4):289.
[3]李燕.新時代下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性分析[J].神州,2019(12):17.
作者單位:
龍巖市連城縣文化體育和旅游局(連城縣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