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傳仁 石景輝 成亞芬 徐賜華
摘要:高效科學的課堂設計巧妙搭配設計精良的學科教材,能實現對學生的知識輸入與技能培養,課后作業的布置則將在很大程度提升學生的知識輸出的效率與技能轉化的水平。本文立足于高中英語教學角度,分析了高中英語作業有效設計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高中英語;作業設計;課堂教學
引言:
課后作業不應該只是課內知識的“練兵場”,它的作用遠不止檢驗鞏固這么簡單。教師要將眼光放長遠,從點滴細節入手,在每一次作業布置中滲透進核心素養的培養。創新教學理念、豐富作業形式,讓學生在感受情境、體驗樂趣的過程中切實將知識輸出發揮到極致。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課堂教學越發重要,因此,對于高中英語作業有效設計策略的研究有著鮮明現實意義。
一、高中英語作業有效性研究意義
高中英語作業是學生對課程知識進行鞏固與實踐的主要途徑,其直接決定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以及運用水平,因此在培養學生英語素質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高中英語作業也是融合課程教學內容以及課外知識的媒體。在新課改逐步推行的過程中,高中英語課程已經完成了初步改革,但是英語家庭作業卻較為滯后。當前眾多高中英語作業以背誦單詞與課文為主,這一類型的作業枯燥乏味,壓抑了學生對英語課程的熱情,不利于英語學習的興趣的提高。以往的作業布置模式已經不適應新時代需求,同時也不符合“立德樹人”的理念。所以,教師應當根據如下兩條理論依據提升作業的實效性:(1)《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學生結合英語課程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逐步理解課程知識、獲取語言技能。而英語作業作為課程教學的輔助部分,能夠起到夯實課程知識的作用,能夠直接影響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能力。特別是在新課改推行之后,作業的重要意義更得以彰顯。(2)人本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的核心在于將學習者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關注主體的意愿與需求。人本主義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
二、高中英語作業有效設計策略
1.英語作業預設化
人本主義教學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而英語作業預設化是這一理論的有效實踐手段。具體而言,教師需要將次日英語課的目的與要求作為預設性作業布置給學生,起到預習課程內容的作用,同時也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課堂流程的熟悉度與參與度。在疫情期間,線上教學比較多,預先把教學內容合理化地融入學生的作業中就可以引導線上教學流程化、規范化。
2.英語作業合作化
研究人員埃利斯提出,成功的溝通需要交流雙方的共同努力,另外該研究人員還指出,應當避免以個人主義的方式進行學習,而是通過合作的方式提升雙方的學習能力。所以在進行作業布置的過程中,應當適當規劃合作性作業。教師將學生分為小組,并安排組內成員共同完成合作性作業,在這種模式下,學生能夠充分對課程知識進行溝通與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加深學生對作業內容的理解,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在組內進行意見交換與交流,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在疫情期間,可以在微信上構建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作業,以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英語作業合作化在線上教學期間比學生單獨應付作業更利于提高學習效果明顯。
3.英語作業實用化,題型多樣化
前文提及,語言學習的根本目的在于學以致用。傳統家庭作業僅僅是習題化的課本內容再現,我們可以設計一些英語與實踐相結合的作業,這類作業能夠將理論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制訂英語活動策劃,通過這種方式提升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豐富學生的語言實踐經驗,促使學生在英語應用中獲得成就感和目標感。
另外,單一的選擇題不足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所以筆者認為,在疫情的特殊時期,英語教師應當布置短語中英互譯、重點句翻譯、寫作小練筆類型的作業,提高主觀題在作業中的占比,相應地降低單選題等客觀題在作業中的比重,從而著重提升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
4.作業設計應具有差異性和體驗性
作業設計的差異性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是指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教學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體差異,使每個人的才能獲得最佳的發展。如在上文中提到的讓學生找“現在完成時被動語態”的句子,我就設置了一定的空間,讓英語基礎中等的學生找出三句即可。這樣他們也很樂意自己動腦動手在文章中獨立尋找,而不是去抄別人的句子。還有在復述課文的作業中,我也有不同層次的要求,如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至少說出十個句子,并包含一定的復合句,英語基礎中等的學生說出至少六個句子,而英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只需說出三句。這樣就調動了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增加了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體現了作業設計的差異性。
高中英語必修2第一單元的話題是Culturalrelics,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文化遺產。針對這個教學目標,我認為,與其給學生講解,還不如讓學生自己去體驗。騰沖是一個旅游文化城市,有許多文化遺產,課前我給學生布置了這樣的作業:以4人小組為單位,通過查資料共同找出家鄉的文化遺產有哪些,然后用英語介紹其中一種,形式可以是對話、詩句、小品、歌謠等,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與全班同學共同分享。接到這個任務,每個學生都興致勃勃地參與,較好地完成了這一作業,進一步了解家鄉的文化遺產。此類體驗式的作業既豐富了課堂內容,增加了學生的課外知識,提高了他們的英語口語能力,也增強了他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總之,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想方設法,通過優化作業設計使高中生愛上英語,讓他們在英語學習中取得進步,獲得成長。
結論:
綜上所述,作業作為課程教學的輔助,其發揮的作用包括以下三點:首先,作業可以幫助學生加強對課程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其次,學生能夠通過作業進行課程預習,為次日的學習做好準備。最后,作業也是課程內容與課外知識連接的媒介,能夠幫助學生對多樣化的知識進行探索。學生通過作業能夠了解自身對課程內容的掌握水平,為學生提供了自我檢驗的途徑。因此教師應當提高對作業的重視水平,以嚴謹的態度進行作業設計,通過多種資源與技術保障作業的多樣性與實效性。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積極引入多媒體技術等方式豐富作業類型,提升作業的趣味性。最后,教師還應當對學生的心理需求與學習動機進行分析,并以教學內容為核心進行作業設計。
參考文獻:
[1]賈維.高中英語作業布置中回譯策略的建構與運用——以類比-對比策略(C-C策略)為例[J].教學考試,2018(21):52-55.
[2]胡懷秀.注重學后反思,發揮錯題效應——高中英語學習中錯題本的應用淺析[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8(13):53.
[3]王丹.優化作業管理 提高教學質量——琿春A高中英語作業現狀調查[J].課程教育研究,2015(11):122.
[4]程錦.高中英語作業布置的問題分析——洛陽市高中英語作業布置狀況分析[J].鴨綠江(下半月版),2015(01):258-259.
[5]藍斌.優化作業設計 促進學生英語更好發展——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英語作業設計與創新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4(06):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