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燕
摘要:英語是高中階段學生學習的重要科目之一,也是學生掌握新語言、開闊視野的重要途徑。然而,英語并非母語,缺乏具體的語言環境,這就使很多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會覺得枯燥、吃力。加之受傳統應試教學思想的影響,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以提升考試成績為主要目標,過于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但對于學習過程的關注度則較少。高中階段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階段,該階段不僅僅是對初中英語學習情況的鞏固與運用,同時也是今后英語學習的創新階段。
關鍵詞:高中英語;互動教學;課堂教學
新課改的推進,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已經逐漸不能滿足當前教育教學的需求。機械性的練習、背誦,滿堂灌的授課模式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則能夠改善傳統教學模式單一的不足,通過有效的互動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這對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熱情的提升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文章就從互動教學的開展策略入手,讓學生在師生間、同學間相互交流的過程中更好地掌握語言的學習規律,獲得英語學習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一、創設教學情境,提升學生參與熱情
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極易讓學生產生枯燥感、疲憊感,從而影響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這必然會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掌握與應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改變自身的認知理念,主動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以多種手段來豐富課堂形式及課堂內容,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如教師可以通過教學情境創設的方式,來給學生提供真實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融入學習情境的過程中更自然、更主動地運用所學知識進行交流;促使學生在教學互動中掌握相關知識的應用方法,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與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與學習積極性。比如在講解傳統的“Moon Festival”中秋節時,就可以用多媒體創設和中秋節團圓相關的情境以及講解關于中秋節的傳說、習俗、傳統文化等; 在講解西方“Christmas”圣誕節的時候,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來播放和圣誕節相關的歌曲、短片等,讓學生在充分感受節日氛圍、節日魅力的過程中了解不同節日的相關文化,感受不同節日的魅力及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從而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所需內容。
二、注重評價教學,創建師生交流通道
相對于傳統教學而言,互動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法有非常大的不同,且部分教學方法仍在探索階段,其應用效果及普遍適用性尚有待觀察與驗證。因此,為保證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加強對“評價教學”的重視,以評價教學的方式來對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進行驗證和評估,并在評價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適應情況、學生的想法進行更好地了解。這對構建民主的班級學習氛圍、拉近師生關系、促進師生間的溝通交流同樣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比如,在學習“Music”這一課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學生感興趣的音樂,讓學生在音樂的感染下,調動學習興趣與熱情,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然后,教師可以及時進行引導,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相互交流“What is your favorite music?” “Why do you like it?” “Who is your favorite singer and why do you like him(her)?”等,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鍛煉對英語的表達能力、應用能力 。同時在學生相互交流時,教師需要認真觀察學生情況、課堂表現,比如對于跟不上課堂節奏的學生、不適應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生,教師需要及時予以指導、幫助。同時在課堂結束前,教師還需要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評價,也可單獨進行詢問,對學生的真實想法、困難等情況進行了解,并及時幫助他們進行解決,同時結合學生反饋情況、評價情況,在今后教學中靈活地對教學方案進行調整。這樣通過有效的互動、及時的評價反饋,不僅能夠增進學生間、師生間的互動交流,構建班級內良好的溝通渠道,同時還有利于教師及時對教學方法進行調整,發揚優勢,改進不足,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及學習效果。
三、做好靈活管理,提升課堂活動效率
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而言,互動教學模式具有更強的靈活性、開放性。采用互動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可以為學生創設更為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讓學生以更靈活的方式來應對英語知識的學習,更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但同時互動教學模式的開展對于課堂紀律、學習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予以更充分的關注。特別是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更需要高度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避免因部分學生懈怠而影響整體課堂效果,影響教師對課堂節奏的把握,從而使整個課堂的教學質量下降。基于此,教師在應用互動模式開展教學時必須要以更靈活的方式進行課堂管理,從而及時發現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及時進行調整與改進,確保課堂活動效率,提升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比如,在學習“Body Language”這一課時,在教師引導下完成課文基礎內容的學習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互動交流;但同時教師需要對小組交流時間進行規定,以督促學生開展高效交流,避免學生形成拖沓、拖延等不良習慣,同時也避免部分學生趁機閑聊,影響教學效果。當然,教師還需要以抽查的方式來了解學生的交流情況,并及時發現學生在英語交流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指導。
總而言之,互動模式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運用十分有利,是豐富課堂教學手段及教學內容的重要手段。同時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讓學生在合適的教學情境下,在同學、教師的交流探究中,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從而促使英語課堂教學得到不斷提升,達到構建高效課堂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許仲英.高中英語教學中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運用分析[J].讀書文摘,2019(14):332.
[2]程靜.課堂互動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外交流,2020(15):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