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婷
摘要:隨著教育的不斷改變,英語的學習受到人們的重視。由于英語的聽和說一直是學生的弱點,許多學生在答題中表現的很好,但在聽力的答題中不是很好。隨著時代的發展,講英語也被納入了考核的范圍,這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因此,如何讓初中的學生具備一定的聽說水平已成為老師需要共同處理的難題。然而,英語聽和說的培育并不是一天的事,而是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才逐漸形成的一種技巧。它要求教師,必須首先具備良好的聽說水平,同時也要對學生有深刻的了解,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從每一節英語課開始,按部就班,逐步讓學生在長期的學習中,自覺主動地具備一定的聽說素質。
關鍵詞:聽說;英語教學;策略
引言:
英語的學習與其他科目都不同,不喜歡學習英語,不能夠主動的參與到課堂的環境中來,因此,這就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聽說素養,采取措施讓學生愛上英語。由于種種原因,在英語學習的幾個方面,很多老師更加重視閱讀和寫作的練習,其中“讀”是最重要的,“寫”也比較重要,“聽”更低一等,“說”幾乎被輕忽。然而,英語水平的增長實際上是與這幾個方面息息相關的。聽說水平的增強將促使閱讀和寫作水平的提升。聽說水平很低也會窒礙英語其他方面的學習。英語的學習中各種方法的學習都是 有關聯的,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上課方式,提升英語課的效果。
一、聽說教學現存問題
首先,在部分初中學校,英語教師依舊選擇傳統教學方式,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法具有一定的單一性,同時,由于教師專業性不足,聽說能力無法滿足教學需求,使其課堂教學具有較高的難度,進而導致學生不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部分學生在進行聽說學習時,選擇諧音互換,死記硬背等方式,無法滿足課堂教學需求。 與此同時,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英語交流環境的缺乏,導致大部分學生的英語學習為“啞巴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無法滿足相關標準。 除此之外,部分學生對英語聽說能力缺乏明確的認識,教育人員也沒有對其進行有效引導,導致學生對課堂學習存在一定的厭學情緒,使其在參與聽說課堂教學時,不能和其他同學進行積極有效的交流,對進一步提升學生聽說能力造成很大程度的不利影響。 學生英語交流環境缺乏,不能對其課堂所學知識進行合理應用。 在現階段開展聽說課堂教學時,英語交流環境缺乏是教育人員面臨的一個最大問題,部分學生只能在聽說課堂上利用英語口語,部分學生對聽說能力缺乏正確的認識,聽說課程相對較少,沒有對學生英語交流,創建良好的平臺,導致學生在進行英語學習過程中浪費大量的時間和機會。 與此同時,學生參與英語實踐活動的機會也相對較少,在現實生活中沒有能夠利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長此以往,會使學生聽說能力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英語語言環境的缺乏,使部分學生對英語聽力學習喪失興趣,對其進一步學習造成很大程度的不利影響。
二、初中英語聽說教學的策略
2.1從課堂入手,以課堂帶課外,以課外促課堂
為了讓學生具備良好的聽說素養,教師必須首先在上英語課的時候營造一種環境,想辦法讓學生加入到課堂中來,讓學生多講英語,制造合適的上課環境,讓學生逐漸養成在相應環境中講英語的習慣,讓學生不斷享受講英語的自信,慢慢的讓學生愛上學習英語。比如說,在學習短文之前,老師可以問學生書上每個課文之前所列出的問題, 也就是“walk-up” ,進行幾分鐘的討論。例如在" sports "這節課學習之后,因為這個內容始終都是廣大學生們最為感興趣的話題。老師就會自己讓學生進行討論,然后指定一位代表向學生陳述自己對"關于足球等運動"的理解與想法。當時的上課環境十分積極,每位學生的個別講話都非常出色。再比如說,當老師要求學生學習 shopping內容的時候,可將自己的水果、衣物、學習用品制作成一些小物品,讓老師給學生進行買賣,讓學生具備一定的聽說水平。同時,為了充分培育中學生在講英語過程中的主動性,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或之后為學生提供一些與課文有關的題目,讓學生進行業余時間的討論,給每個學生一個講英語的機會。當然,教師應采用一定的方式監視和掌握學生的討論,如作業、討論文件等。既能讓學生具備一定的口語水平,又能讓學生的思想更加具有創造性,同時還能感受到自豪,從而對英語產生樂趣。
2.2注重課堂用語, 盡量用英語教學
在講課的時候會經常用到一些詞語, 對于學習差的同學來說, 剛開始理解可能會有一些困難, 但因為這些用語總是會用到, 聽多了就很容易理解了。 而且對于一樣意思的中文, 可以用幾種不同的英語來表達, 如“到黑板面前”, 可以說:Come out to the black board.Go to the board.Go up to the blackboard.Come and standby the board.又如: “語句中有什么錯誤嗎?” 可以說:Are there any mistakes in the sentence? Can you see any wrong with the sentences.或者可以直接說:Any mistakes? Any thing wrong? 這樣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聽說水平, 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上課環境, 對策動學生在課堂上說英語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當用英語問一個學生, 學生用中文回答, 老師會覺得很別扭,學生也應該會有同樣的感覺。
2.3給學生機會, 促使學生開口
學生中有一種情況,學生自己想說些什么,但是因為長時間不能說出來,學生會變得更膽怯。特別是在公共場合說英語,很容易緊張,學生自身害怕犯錯誤,害怕成為笑話,越害怕犯錯誤,就越害怕說得容易。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也容易造成心理障礙。作為老師,自身的一些行為和態度經常抑制學生參與的欲望。所以老師應該給學生機會說話,鼓勵他們,而不是打擊他們。比如說在討論My family的時候,這不僅包括教師的介紹, 更主要的是讓同學來介紹自己的家庭。 這樣的話可以使老師和學生, 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了解, 讓大家彼此之間的距離更近, 還可以錘煉學生的講英語能力 。有的學生在介紹了自己的家庭后說出了這樣的話:“Thnak you for giving me the chance to speak English”(感謝你給我這樣一個講英語的機會) 。 還有就是讓學生講一些故事或者詩。 有的同學準備了英語繞口令, 有的同學準備的是humorous story。 老師要求講 humorous story 的目的不僅僅在于詼諧, 更重要的是在于體現講英語的藝術。這樣可以更好的讓學生練習說英語,提高英語的課堂效果。
結語:
其實,英語的聽和說是離不開的,也是學生必須要擁有的一種能力。能夠用英語交流是也就說明學生學的很好。作為一個英語老師,要讓學生能夠大膽的講英語,老師應該采取一些方法讓學生能聽得懂英語,會說英語,促使英語課堂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單榮軍.初中英語聽說教學有效互動的策略探微[J].知識窗(教師版),2020(08):97.
[2]李鳳濤.初中英語“聽說”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教學模式研究[J].校園英語,2020(13):152.
[3]趙曉麗.初中英語教學中的聽與說教學思考[J].科幻畫報,2019(0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