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仲映
摘要:教師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多種方法,運用多種途徑促使學生積極開展自主學習,使其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語文核心素養。文章從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合作探究、實踐活動三個方面進行了具體地闡述,探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語文素養;有效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為學生創設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境。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我們要轉變教學觀念,寓學法于教法中,引領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自主地參與學習活動,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索中成為一個樂于學習、善于學習的人。
一、自主提出問題,培養思維能力
傳統的語文課堂,大多都是老師提出問題,學生圍繞老師提出的問題被動地學習,這種單調的教學方式令學生不勝其煩,嚴重制約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如果教師能轉變觀念,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這樣學生便會主動解決疑難問題,這樣學習的節奏會更快,學習的效率會更高。同時,對于小學生提出的問題,我們教師必須進行精心選擇,根據單元語文要素選擇出最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解決這些疑難問題。
每篇課文,我都會精心設計預學單,要求學生根據預學單的步驟進行課前自主預習。在預習時特別要求學生自主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或者自己想弄明白的問題。在課堂上,交流預學成果時,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我會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進行歸納整合,精心選擇與課文重點、難點及單元語文要素有關的問題,引領學生進行深度思考。
在學習《宇宙生命之謎》時,學生在預習時就提出許多不理解的或者自己想弄明白的問題,我根據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及本節課的重點,梳理出以下幾個主要問題: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科學家是怎么判斷其他星球有沒有生命的呢?人類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引導學生聚焦以上三個問題,一步步地地對文章展開分析、討論,層層深入地展開思考。在學習的過程中,我還鼓勵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隨時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并通過自己的努力自主探究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學得積極主動,他們的探索新知識的欲望得到滿足,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運用這種方法學到的知識印象也更為深刻。
二、自主合作探究,培養創新能力
隨著課堂改革的不斷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已成為課堂教學中最為有效的學習形式,這種全新的學習方式能使學生在互動交流、合作探索中養成主動、協作、互助的學習意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首先選擇文章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精讀感悟,然后引領學生運用自己掌握的學習方法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必然要對同伴表達自己對某事物的看法,同時也需要傾聽學習伙伴提出的觀點,如果雙方的認知發生沖突,則需要進行爭論。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的自學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創新思維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
在教學《我們奇妙的世界》一文時,我先引導學生學習“天空的珍藏”,這部分內容我引導學生圍繞“天空都有那些珍藏?”“你從天空的哪些珍藏中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這些事物為什么看上去有生命?”這幾個問題展開學習。我先引導學生自學,要求學生圈畫出重點詞句,并做簡單的批注,然后全班討論交流。在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后我及時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在此基礎上,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大地的珍藏”。在學習“天空的珍藏”時,學生掌握了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查閱資料等方法體會到了天空的奇妙,感受到天空的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在小組合作學習時,他們把自己學到的方法運用到“大地的珍藏”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中。他們在小組長的組織下,認真地讀書,仔細的圈畫,精心地批注。小組討論的氣氛非常熱烈,每位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在全班展示環節,小組同學按一年四季的時間順序,說出自己對不同季節事物的理解,他們的展示精彩紛呈。學生從植物生長的過程感受到生命的奇跡,聯系自己的切身感受表達對大樹的贊嘆,抓住文中描寫色彩和蝴蝶的詞句體會到了世界的美麗,結合多媒體課件展開想象感受冬天事物奇特的變化。他們在合作探究中,關注我們生活的世界,從許多看似普通的事物中體會到世界的奇妙,感悟到我們周圍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課堂上我們要深入地挖掘教材,利用教材授之于漁,然后引導學生運用學法自己去探索和發現,這樣就能使學生的自主思維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狀態中,他們的語文素養將會不斷提升。
三、自主參與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要設計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外學習活動,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使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學完《飛向藍天的恐龍》,學生對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很感興趣,好多孩子從小就喜歡恐龍,說起恐龍如數家珍,科學家的對恐龍的探索從來沒有停止過,課后我鼓勵學生繼續搜集有關恐龍的資料,小組合作做一張手抄報。這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科學探索的興趣,他們有的上網查閱有關恐龍的最新資料,有的編寫恐龍的故事,有的展開想象寫自己穿越時空來到白堊紀的恐龍樂園,手抄報圖文并茂,展示出古老而神秘的恐龍世界。這些有趣的語文課外活動有力地推動了學生進行課外自主學習的進程,使學生學習的觸角由課內伸向課外,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學生雖辛苦但樂在其中。
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也是決定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則需要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上下功夫。所以,我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運用多種方法,通過多種途徑,促使學生積極展開自主學習,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努力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朱卓才.對農村小學語文自主學習意識培養的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7年第12期.
[2] 魏東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提升學生核心素養[J].小學語文教學·園地.2019年第12期.
[3] 陳松賢.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提升學生核心素養[J].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