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俞琴
摘要:在當今時代,學生閱讀的難度提高了,要想完整地閱讀一本書,不僅需要物理意義上的時間和空間,還需要一種更為寶貴但當下學生很少具備的東西,那就是深度的思考力,它要求學生擁有一片不被外界繁雜信息干擾的精神凈土。如今,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幫助學生創造或是重拾閱讀整本書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讓學生可以深入閱讀,知曉創造的魅力,產生求解的欲望,保有批判的精神,作出果斷高效的決策,以達到高階能力的培養。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當下初中語文教學內容中整本書創新教學的現狀,闡述了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創新教學的意義,并針對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效開展整本書閱讀創新教學展開了論述。
關鍵詞:高階思維 ? 初中語文 ? 整本書閱讀 ? 有效策略
在當下的教學語境中,高階思維這個詞語人們并不陌生,盡管它出現的頻率較多,卻沒有經常出現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當下,很多初中生的思維仍舊處于低階階段,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稱之為教育的缺位和遺憾。教師應該教育出什么樣子的學生,其實沒有恒定的標準。但作為一名學生應該具備哪些層面的特質,是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努力實現的。學生能夠進行整本書閱讀,在這個時代已經變成一種稀缺的、個人行為方面的魅力。為了扭轉這種局面,教師應該重視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為高階思維而教,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實現閱讀創新教學。
一、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創新教學現狀
現在,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教學重視程度不夠,在教學中缺少閱讀創新,導致整本書閱讀教學存在困難。初中生的意識、思維、思考能力、思考方式、看問題的角度,以及對文學的認識,仍然處于一種低階階段,這并不是說學生的智力有問題,而是由于他們處于這個年齡階段,沒有得到科學合理的引導,所以會流失掉一些天然“水分”,不夠支撐他們汲取營養。從某種層面來說,這些生澀的情節無異于貧乏的符號,學生和它們之間不存在聯結,缺少共鳴,也就談不上讓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了。針對當前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身處的困境,教師需要創新和改變。
二、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創新教學的意義
傳統的閱讀教學已無法滿足現代教學的需求,再加上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學生素養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教學,以配合時代的變化。
教育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只有當教學方式進行了與時俱進的革新,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教師應該結合當下學生的現狀和時代背景,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引。當教師進行創新教學時,學生會更加容易接受閱讀教學,也就便于在閱讀中獲得知識,開闊他們的眼界,為高階思維的培養提供了空間。同時,當學生面對創新教學時,會在一定程度上產生期待和新鮮感,有效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當學生真正置身其中,才能充分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從而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對文字的理解也會深刻許多。
三、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創新教學的策略
1.合理延伸課堂內容,驅動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內容的延伸和拓展,吸引學生對文章之外的內容產生興趣,培養學生課外拓展和課外閱讀的能力。同時,教師應當轉變教學觀念,意識到課堂不僅僅是梳理和傳授課本內容,有時候適當地跳出課堂環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開闊學生的視野,為學生培養高階思維提供運行的土壤。
有些教師始終認為課堂歸課堂,拓展沒有必要,且浪費時間,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學生長久地處于課堂環境中,對知識的吸收很難做到百分之百毫無遺漏。另外,課堂知識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不能夠完整地表述作者的觀點和想法,而教師在合理延伸課外內容時,就可以很好地保證課堂內容的完整。面對課堂內容上的拓展和延伸,當學生有意識地尋找閱讀資料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也可以視為學生自我意識的覺醒。教師通過課堂環節內容的延伸和創新,給學生提供了另一種層面的閱讀土壤,讓學生愿意在閱讀的基礎上了解更多知識。當整本書閱讀提供的這種潛移默化的東西在學生頭腦中生根發芽時,高階思維也就形成了,學生對文章的共情力、對文字的敏感度,都可以成為往后文字創造的土壤,變成一種精神養分。
如在教學初中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教師可以進行一定的課外拓展和延伸,對這篇課文進行知識拓展和發散。在涉及文章內容中某些具有深沉含義的語境時,教師可以聯系當時的時代背景,讓學生對文章內容形成更加深刻的認識;在課堂講授中穿插魯迅的其他文章進行閱讀賞析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去理解文字語言背后的魅力,以及描寫中含有的美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涉及課外文章拓展時,教師可以推薦一些比較符合學生的文章,引導他們進行閱讀和理解。在課堂接近尾聲時,教師可以將魯迅的其他文章放在一起,讓學生對其主題、內容、語言文字進行思考和區分,讓學生更加深入地認識文章作者,了解作者的文學風格,進而激發學生閱讀作者其他文章的興趣。
2.創設課堂分享環節,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
初中生年紀較小,主動性不高,所以更需要教師的引導。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教師可以在教學內容中設置一個分享環節,讓學生分享最近閱讀過的書籍,說說自己的感悟和閱讀體驗。在這個環節設定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和尊重,保證雙向平等,不應過分干預學生自己思考出來的成果,讓學生盡情發揮,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這種課堂分享環節的創設,會給學生提供一個自我發揮的空間和平臺,讓學生覺得舒服和快樂,調動學生整本書閱讀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閱讀。
另外,教師創新閱讀教學方式,可以給學生新穎的體感,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對文學產生新的認識。文字在學生那里能夠出現多種不同的詮釋,也就便于教師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對學生做出預設和判斷,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鍛煉,更好地適應教師的教學創新和轉變。
教師可以在每個星期專門將一節課設為閱讀分享課,給學生提供充分的空間和時間進行自我分享,以這種情節設定驅動學生進行閱讀。在語文課程教學中進行創新,可以讓語文教學不再局限于課堂知識的傳輸,而是將語文教學變成一種雙向互動,不僅拉近了學生和教師的距離,還激發了學生語文學習興趣。這種模式對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具有一定的建設性作用。當學生在進行書本閱讀分享時,會實現思想到語言的轉換,這種轉換在大腦中運行,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創造力,而當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疑惑時,他們對文章內容的探究欲望就出現了,在較高認知水平上產生一系列的心智活動,達到了高階思維的訓練,使學生更好地認識語文這門學科,并得到一種新的視角轉化。
教師在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進行合理創新,對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具有顯著的作用,學生對世界的認知、看待世界的角度都可以實現一定程度的多元化。受身份和年齡的影響,學生有時候會形成一種局限,導致視角太過狹窄,而文字是幫助學生看世界的工具,所以教師要科學地創新教材,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
參考文獻:
[1]李孝麗.素質教育實施下如何加強初中語文群文閱讀創新教學[J].新課程,2020(17).
[2]王明剛.關于初中語文群文閱讀創新教學策略的思考[J].求知導刊,2020(28).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重點課題,課題名稱“整本書閱讀對初中生語文高階思維培養的行動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Z052。
(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靖遠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