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園花
摘要:數學是學生一生都要用到的知識,在升學考試中,數學占有很大比重,所以不僅學生要重視數學,教師也應該重視數學的教學方式。在進行數學計算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采用“自主嘗試學習”,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計算知識。
關鍵詞:計算教學 ? 小學數學 ? 自主嘗試學習
小學生因為年齡較小,很多能力都存在不足,要想學生掌握好數學計算知識,數學教師可以采取“自主嘗試學習”方式。這種方式是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教師作為輔助,促使學生融入課堂,獨立思考問題。
尤其在教學數學計算知識時,教師運用“自主嘗試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數學計算,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還可以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創設相關的任務情境,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教師要想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就要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小學生正是處于對事物充滿好奇心的階段,對很多新鮮事物都保持非常濃厚的興趣,數學教師應抓住小學生的這個特點,采取合適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活動,并在活動過程中提問,引導學生探究問題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如數學教師可以提問:“652+365=?”這個數字比較大,教師需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習“萬以內的加減法”這部分內容。此外,在講解筆算除法這部分內容時,數學教師可以設置問題:“小張帶了一百元到超市去買文具盒,一個文具盒是八元,那么小張可以買幾個文具盒呢?”這種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案例,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
二、營造自主學習氛圍,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在傳統數學教學中,教師不注重營造教學氛圍,導致很多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不能在課堂上很快地理解教師講解的內容,逐漸對數學失去信心,導致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不大。筆者認為,教師需要調節課堂氣氛,讓學生自己主動嘗試學習,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探究問題,進行創造性的活動。此外,教師不僅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嘗試學習,還應該留一部分時間給學生進行自主嘗試學習。教師也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一個小組中有數學理解能力好的學生,也有數學理解能力弱的學生,學生可以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探討,在整合后得出答案。
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和探討,可以加強學生的交流能力,形成邏輯思維。在數學計算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給學生提供自主嘗試學習的機會。如在講解三角形面積計算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形式討論如何從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推算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三、強化學生練習,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數學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和牢記已經學習過的知識,并根據已經學習過的知識解決遇到的數學問題,學生對這些知識進行歸納整理,清楚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數學素養。
如在教學“乘法”時,教師可以設計“2×0.5=?”等簡單的乘法計算題,然后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稍有難度的數學題:“一支筆是2.5元,學生要買6支,那么學生將要支付多少元錢呢?”教師也應該針對學生的學習需求調整相關的練習題,學生以小組形式探討問題,可以形成合作意識,以及自己獨有的數學計算方法。
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目標應該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相應的改進。當前的社會發展需要復合型的人才和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才,所以數學教師應該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再實施“自主嘗試學習”方式,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讓學生掌握數學計算方法,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
參考文獻:
[1]胡珊.自主學習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6).
[2]熊峰.自主學習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新課程研究,2017(5).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星火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