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長鳳
[摘 要]“聽”“說”“讀”“寫”是小學生語文學習的基本功,為了發揮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并強化學生的讀寫能力訓練。一年級的學生剛剛入學,生活閱歷少,各種能力還在萌芽期,對寫話尤為陌生,教師要把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書寫能力放在首位。在不偏離課程標準的前提下,激發學生寫話的熱情和興趣,讓他們把平時看見的、聽見的、想到的都能用語言表達出來,教師要在課上具體給予指導。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話教學;方法;興趣
一年級是學生離開幼兒園進入小學階段的啟蒙時期,寫話教學中教師要吃透教材,具體指導要到位。對一年級學生來說,剛到新環境,他們還不善于表達,說完整、通順的語句并非一件簡單的事,他們還不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寫話教學就是對學生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訓練,使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協調發展。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的目標:對寫話感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用上常用的標點符號。筆者指導學生的方法如下:
一、說演結合,巧提興趣
口語交際課是課本中重要的課型,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更能拓展學生的思維。常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調動小學生說話的興趣是教師最為關注的話題。為了讓小學生對寫話感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教師應抓住教材中的口語交際訓練來培養學生,變“要我說”成“我要說”。同時,利用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善于模仿的特點,創設情景讓學生表演,加深其對寫話的興趣。一年級學段是學生訓練說話的最佳時期,如果能抓住每個單元的口語交際訓練,使學生“都想開口說話”,并且“都有自己想說的話”,這會為今后的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如在《做客》這個口語交際訓練中,首先讓學生自由表達,然后出示圖片,進行完整的句子練習,要求學生說話時“態度大方、聲音響亮、有條理”。剛開始,氣氛沉悶,學生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有舉手的??吹綄W生們膽怯的表情,筆者就找班級平時愛表達的學生先說,說完之后從不同方面進行肯定和表揚,只要發言的學生都給獎勵,如博士帽、金手指、小紅花。在這些優秀學生的帶動和引領下,不會說、不敢講的學生也坐不住了,教室里頓時熱鬧起來。筆者讓學生分組練習,自主匯報,學生們思維開闊,表達得也越來越流暢。筆者趁熱打鐵,讓學生們按照要求分小組進行表演。大屏幕出示表演要求:今天,小明約小強到他們家玩新買的變形金剛,小強想:我第一次到小明家,見了他的爸爸媽媽該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演一演。說到表演,學生們興趣十足、爭先恐后。筆者根據學生們平時的表現分別找了優、中、差三組同學到前面展示,展示后請同學進行評價,通過師生評價學生們互相取長補短。
二、積累詞語,巧擴延展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能吟”。讀和寫是不分家的,能寫好的前提就是要多讀書,讀到好的詞語、成語摘錄下來,并把它運用到自己的寫話里。為了讓學生們積累好詞好句子,教師不僅要重視在校的閱讀,學生們回家之后的閱讀更要放在心上。選擇好的閱讀書目,讓學生上傳閱讀視頻;背誦書中的好詞、佳句;親子共讀、全家誦讀等,學生們慢慢喜歡上了閱讀。小學語文課本上的文章都經過精挑細選,篇篇文質精美,課堂上教師不能放過每一篇精講課文。如在學習《秋天到了》這篇課文后,同學們積累了好多詞語,如秋風、金色、豐收、落葉、莊稼、果實累累、秋高氣爽、一葉知秋等,他們能背誦還會默寫。當他們躍躍欲試的時候,教師讓學生針對喜歡的詞語進行拓展,這樣不僅開闊了學生的思維和眼界,表達了真情實感,也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寫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融入課文,巧妙仿寫
一年級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兒歌、故事、童謠、古詩等形式,內容不但新穎,而且讀起來也朗朗上口。那么,在備課時,教師應該細心琢磨讓學生進行仿寫訓練。一年級的這個階段是仿寫訓練的最佳時機,讓學生模仿課文內容展開想象進行寫話練習,是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如一年級上冊《風姑娘送信》這篇課文,講風姑娘把信送給了燕子、松鼠、青蛙和小女孩的媽媽,提醒他們趕快做好過冬的準備。學完這篇課文后,教師讓學生模仿課文來寫一寫:“風姑娘還會把信送給誰,他們收到風姑娘的信會說些什么?” 學生們思維迸發出火花,寫得內容精彩紛呈。有的寫:風姑娘送一片落葉給大熊,大熊一看,說:“呀,秋天來了!我要準備過冬的食物啦。”在學習古詩《山村》一課時,教師讓學生練習仿寫。這首兒童詩非常適合低段學生,運用了十個數字和山村、亭臺等事物,學生反復誦讀后很容易理解,趁機讓學生寫話:你也來當一回小詩人,編一首帶有數字的詩歌。仿寫是讀書之后學生將學到的寫作方法付諸實踐的不可缺少的環節,可以在相當短的時間內提高孩子的寫話水平。
四、觀察插圖,巧妙構思
低段的學生對圖畫很感興趣,無論是課文里的插圖,還是能說會寫里的插圖,他們都興趣盎然。但是,一年級的學生還小,缺乏觀察力,抓不住重點,不知道按什么順序觀察,需要教師多指導觀察方法。遇到看圖寫話的內容,及時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和順序,可以從上到下,由遠及近,從左到右,也可以從整體到部分。看清楚圖上畫的是什么人,他們在做什么,教會學生觀察和分析,然后再觀察細節。教師讓班級學習最好的同學先說,因為他們觀察得更具體,教師適當點撥,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條理清晰地說一段完整的話。如一年級上冊51頁的“一起來”有兩幅圖,要求:仔細觀察圖畫,給圖中的小朋友各起一個名字,說一說他們在干什么。根據這個要求讓學生按照由遠及近的方法觀察:(1)遠處是什么樣的?(莊稼成熟了,稻谷飄香,麥浪金黃)(2)近處都有什么?(兩個小朋友在放風箏,小鳥飛來飛去,果樹上結滿了蘋果)等;第二幅圖由下到上的順序觀察:(1)地上有什么?(有幾個裝滿蘋果的竹筐?兩個小朋友在做什么?)(2)上面有什么?(同學們會觀察到上面有好多又大又紅的蘋果,蘋果成熟了,小朋友正在采摘秋天的蘋果)??吹竭@幅圖,你會想到什么?讓學生們展開想象,再抓住一些細節就可以把圖上的內容完整地寫下來了。在觀察多幅圖的寫話時,不但要教會觀察方法,還要讓學生仔細分析每個人之間的關系、時間的變化、地點的變換,還要注意每個人的動作,他們在想什么等,然后把每幅圖連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寫話。如一年級上冊《小林講禮貌》中一共有四幅圖,這可是考驗學生們的觀察能力了。一幅是在家、一幅是在校門口、一幅在班級、最后一幅在操場上,地點的變化,人和人之間的變換,內容也不一樣了。教師在指導寫話之前先讓學生一幅圖一幅圖地說,然后小組演一遍,其他同學觀察細節,最后連起來寫成一個小故事,注意寫話的連續性和必然性。為了讓一年級的學生打好寫話的基礎,就要認真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圖,看多幅圖一定更要用心觀察,確定主線;接著每幅圖要細看,看出每幅圖的前后變化和因果;注意圖與圖之間的聯系,把故事的來龍去脈交代清楚;最后加入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如果在一年級能把看圖寫話指導到位,高年級的習作就能水到渠成。
五、抓住標點,巧練句子
在備課時,遇到標點符號,不但要講它的使用方法,還要隨時訓練寫句子。一年級的學生不懂標點怎么用,讓他們了解長句子中間要停頓、喘口氣要用逗號,說完了要用句號,嘆號好像小炸彈,表示驚喜和感嘆,一定要抓住課文中出現的標點反復訓練。如在學習《綠》這篇課文時,出現了感嘆號。教師對同學講:“!”表示驚訝和感嘆,一般用在句尾 “呀”“啊”等詞,然后讓同學們試著練寫句子。有的同學寫:邵晨陽的衣服真漂亮呀!有的同學寫:校園的景色真美??!開始時,句子可以很短,慢慢地加上修飾詞語,就能寫出絕美的句子。
教師一定要有一雙慧眼,在平時的學習中及時捕捉有利于學生的細節,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大膽地說、自信滿滿地演、完完整整地寫,這就是一年級的寫話教學,沒有捷徑可走,都在平時的點滴訓練。教師在教學中要當好引導者,適當點撥、指導,把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盡情地表達、積極地展示、享受學習的快樂,也會讓學生受益終身。
參考文獻:
[1]方萍.看圖寫話學初探[J].新課程:小學版, 2009.(07).
[2]劉衛萍.小學一年級語文寫話教學探究[J].語文教研,2016,(03).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