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沛沛 安陽廣播電視臺
新聞采訪活動的開展目的是為了獲得事件真相,通常記者在其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在新聞采訪中,記者需要事先做好準備工作,充分掌握事件的采訪主題和人物情況,然后加強與被采訪者的溝通,確保能夠了解事件雙方的實際訴求。但目前,新聞采訪存在質量不夠高的問題,主要是記者的準備工作不夠到位,致使被采訪者往往偏離了新聞采訪的主題,最終影響新聞采訪的質量。因此,新聞記者要明確自身的職責,不斷提升新聞采訪的深度,并掌握適合的采訪技巧,從而有效提升新聞采訪的質量。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最為直觀的媒體表達形式就是新聞報道,通過新聞采訪可以探索出新聞事件的本質,促使人們能夠了解到更多的新聞價值,從而產生思想上的共鳴。通常來說,新聞制作水平受新聞采訪質量的影響,如果不能保證新聞采訪的整體質量,便會大大降低新聞制作水平,從而影響新聞事件的有效性,因此要重視新聞采訪工作,確保新聞采訪可以將事件本質挖掘出來,以此來提升新聞事件的價值。作為一名專業的新聞采訪記者,需要根據事件類型和被采訪者的行為特點來選擇適合的采訪方式,這樣才能保證新聞采訪的效果,避免新聞采訪問題提出后得不到高質量的回答,進而偏離新聞采訪的主題。
新聞記者在進行采訪時,可以使用情境再現的方式來提問,讓被采訪者能夠理解提問的含義,確保新聞采訪能夠按照預定的軌道前進,從而實現新聞采訪質量的提升。對于新聞采訪記者來說,應該將自身的專業學識、社會經驗及政治素養等發揮出來,不斷增強新聞采訪的效果,盡量站在不同的角度上來進行新聞內容的挖掘,最終達到提升新聞采訪提問質量的目的[1]。
新聞采訪要遵循真實性的原則,秉承著讓觀眾了解新聞事件整個過程的理念,堅持實事求是,切忌胡編亂造,以此來保證新聞采訪的真實性,從而有效提升新聞媒體的影響力。對于新聞采訪記者來說,應該提前做好事件采訪的準備工作,明確此次新聞采訪的目的和主題,并充分了解被采訪者的背景信息,掌握適合的訪問方式、訪問重點等,這樣才能引導新聞采訪朝著預定的方向發展。針對部分突發新聞事件,大眾所知的信息較少,容易產生恐慌、無措的心理,主要是缺乏對事件真相的了解,再加上自身明辨是非能力不強,導致受眾處于信息的劣勢地位。
因此,新聞記者要加強對采訪提問問題的研究,促使新聞與受眾之間能夠有更深的聯系,充分發揮出信息傳遞的作用,擔當起傳話筒這一重要角色,保證真實的新聞事件能夠得到呈現,進而讓受眾從信息劣勢方轉為主動方。在新時期下,新聞記者不僅要具備專業的知識能力、訪問技術等,還要有效提升自身的判斷能力,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防止新聞提問有效性降低,進而確保新聞采訪提問的質量[2]。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新聞行業面臨著新的發展挑戰,從業人員每天要處理海量的新聞信息,長時間就會產生一定的焦躁情緒,這對新聞采訪工作有著不利影響,容易降低采訪提問的質量。當新聞事件發生后,大眾往往會選擇標題強烈的新聞來進行觀看,不會懷疑新聞事件的真實性,并且存在對新聞信息盲目相信的問題,這就為部分不良記者帶來了博取受眾眼球的方式。現階段,一些記者會選擇做表面功夫,不去探索新聞事件的真實性,忽略了文章內容報道的廣度和深度,致使新聞采訪失去有效的價值。
針對這一情況,需要新聞記者具備敏銳的洞察力,認真篩選具有采訪價值的問題,不斷拓展新聞采訪的深度和廣度,確保新聞采訪問題的有效性,這樣才能引發大眾的思考,真正探索出新聞事件的價值,從而體現出新聞采訪的本質。
在新聞采訪中,新聞記者是傳遞信息的角色,往往決定新聞采訪的整體質量,因此新聞記者要明確自身的定位,充分發揮出引導作用,進而引領采訪朝著預定方向發展。當新聞采訪記者在進行提問時,需要掌握采訪工作的領導權,從問題切入點著手,從而加強受眾與被采訪者之間的互動,這樣才能引發受眾思考,從而提升新聞采訪的質量。對于一名優秀的記者來說,應該采用簡潔、干練的語言來闡述問題,抓住被訪者的思維特征,促使被訪者可以將自己的觀點清晰地展現出來,讓大眾能夠更加容易理解采訪主題,進而捕獲新聞事件所傳遞的要點。所以,新聞采訪記者要學會聆聽他人的意見,并且要承擔新聞報道的責任,認真做好采訪記錄,保證能夠進一步拓寬新聞報道的廣度[3]。
現階段,新聞采訪提問質量不高,主要是新聞采訪記者沒有做好準備工作,致使采訪主題偏離,無法凸顯出新聞報道的價值,從而降低了新聞事件的可信度,不利于推動我國新聞行業的穩定發展,同時也對采訪記者提出了更大的考驗。作為一名優秀的新聞記者,應該具備專業的知識能力和采訪經驗,明確自身的定位,善于抓住受訪者的特點,采取簡潔、清晰的語言來進行采訪,以此來提升采訪提問的質量。對此,本文主要提出以下幾點提高措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有效提升新聞采訪的提問質量,就要事先做好采訪準備工作,確立新聞采訪的整體方向,并掌握采訪內容的重點和難點,然后根據事件類型和人物特征來選擇采訪方式,保證可以獲取到新聞事件的關鍵信息,進而為新聞報道打下良好的基礎。站在采訪記者的角度上而言,應該提升自己對新聞事件的敏感度,具備專業的訪問技巧和能力,加強對新聞事件的探索和挖掘,努力尋找出更多的新聞線索,帶領受眾了解事件的真相,從而滿足新聞報道采訪的實際需求。新聞采訪記者要結合事件受眾的影響來進行采訪準備,進一步拓展采訪的深度和廣度,保證新聞采訪具備針對性和有效性,滿足受眾的好奇心和對信息的需求,以此來提升新聞采訪的影響力。另外,采訪記者還要充分考慮被訪者的特點,掌握其內心的真實需求,盡量選擇適合被訪者的提問方式,這樣才能有效突破新聞采訪點,有助于為日后采訪打下良好的基礎。
除此之外,記者要提前收集各種采訪資料,保證采訪資料準備的充分性,這樣才能保障采訪提問的質量。在進行采訪時,記者要對被訪者的身份背景、社會經歷等信息了解透徹,在采訪時抓住節奏,當采訪主題走偏時拋出提問的關鍵點,確保能夠體現出新聞采訪的價值,繼而有效提升采訪提問的質量。并且,新聞采訪稿要有清晰的結構,合理規劃采訪流程,減少提問一些淺顯的問題,還要提升問題的邏輯性,不能漫無目的地進行提問,致使被采訪者的思緒被打亂,從而不利于提高提問質量。
現階段,新聞采訪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一是直接提問式。這種采訪方式具有簡潔、直接的特點,能夠為采訪節省大量的時間,同時也可以獲得較高價值的新聞采訪內容。但直接提問式不適用于所有人,一般用于知識學問高、文化層次深的被訪者,所以新聞記者要事先了解被采訪人的背景,然后進行提問方式的選擇。二是旁敲側擊式。記者要通過迂回、引導等方式來進行提問,促使被采訪者可以講述出更多的信息,讓受眾能夠了解新聞事件的真相,以此來保證新聞采訪的真實性。但這種采訪方式往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甚至要耗費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因為敏感話題涉及部分人的利益和權益,為了減少自身利益受損,被訪者會給出不確定的回答,致使新聞采訪的有效性不夠強。針對上述情況,記者要運用旁敲側擊式的采訪方式,采取迂回的策略來攻破被采訪者的心理防線,讓他們能夠講述出自己所知的真相,從而達到新聞采訪的目的。
通常來說,新聞事件具有突發性和偶然性的特點,這對新聞記者來說是不小的考驗。為了有效提升新聞采訪的質量,新聞采訪記者要學會隨機應變,不斷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保證能夠及時處理好新聞現場的采訪內容,然后充分挖掘出新聞事件的重點,從而高質量的完成新聞采訪、提問等工作。同時,新聞記者還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善于捕捉新聞事件的一些細節,并進行深入報道和提問,以此來增強新聞報道的吸引力,促使觀眾感受到新聞事件的真實性,真正體會到如臨其境。
因此,新聞記者應該熟練掌握各種采訪技巧,根據新聞事件的類型和對象來選擇適合的采訪技巧,這樣才能保證新聞采訪提問的質量,讓被采訪人可以消除戒備心理,真正打開自己的心扉,從而提供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另外,新聞記者要增強自己的專業素養,不斷提升應變能力和敏銳度,確保能夠在第一時間捕捉到有價值的信息,從而提出便于采訪對象理解的問題,這樣才能有效提升新聞采訪的質量,進而實現自身行業競爭力的提升。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新聞采訪面臨著新的發展挑戰,這對采訪記者有了更加嚴格的要求。要想有效提高新聞采訪的提問質量,就要不斷提升記者的專業能力,使其具備專業的素養和知識能力,這樣才能為新聞采訪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新聞記者要充分做好準備工作,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根據被采訪者的特點來選擇適合的采訪方式,引導被采訪者講述出事件的真相,以此來推動新聞采訪的順利開展,并且要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保證新聞事件的真實性,從而增強自身的行業競爭力,這對擴大新聞行業的影響范圍、為新聞行業的日后發展都帶來了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