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皓如 重慶傳媒職業(yè)學院
現如今,智能手機以及移動互聯網發(fā)展十分迅速,已經成了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當代年輕人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了手機上網、刷視頻、看劇等。因此,智能手機和互聯網已經成了當代受眾獲取知識以及信息的重要工具。而短視頻在近幾年的快速發(fā)展中其實也給傳統(tǒng)媒體行業(yè)帶來了很大的沖擊以及提供了更多的發(fā)展途徑。短視頻因為其本身視頻時間短,傳播及時高效、畫面高清、動態(tài)效果好等特點深受年輕人的認可和喜愛。而傳統(tǒng)媒體要想有新的發(fā)展,那么就必須要推出自己的移動客戶端以及短視頻模塊,結合微信、微視以及微博等新媒體平臺,全面搭建屬于新聞的全新傳播方式。而基于短視頻形成的視頻直播也給新聞傳播帶來了全新的方式,可以結合新聞內容開展人物專訪直播、事件報道直播或者是圍繞主題進行直播等多種方式。
相較于傳統(tǒng)媒體而言,短視頻在傳播上的時效性更強,特別是在短視頻結合了新媒體之后,可以迅速進行事件的傳播、發(fā)酵以及升溫。可以迅速形成輿論風潮。受眾通過手機可以從微博、微信以及QQ 等實時聊天軟件或者是抖音、快手以及西瓜等短視頻平臺了解新聞事件,而新聞真相也可以借助這些APP 迅速向公眾展示,新聞傳播的時效性更強,更容易引導公眾了解事件真相,形成輿論力量。
相較于傳統(tǒng)媒體時代,新聞媒體更多的是展現新聞事實,傳播新聞內容。現如今在短視頻的推動下,新聞媒體更容易發(fā)揮自己的社會監(jiān)督職能,新聞工作者通過傳播新聞事實,在不同的渠道進行轉載傳播,然后迅速引爆公眾視線,讓公眾參與討論等方式,其實變相地增強了新聞媒體的監(jiān)督管理能力。同時短視頻賦予了公眾及時曝光社會不良事件的能力,讓輿論事件有更多角度和更多方向去展現事件的事實,讓公眾成了提高社會監(jiān)督能力的關鍵。
短視頻在新聞傳播上盡可能的降低了新聞拍攝和制作的難度,盡可能的簡化了拍攝的要求。不再需要電視臺或者是專業(yè)的新聞工作者進行事件采集、事件編輯以及制作,而是通過受眾傳播的形式,讓新聞可以以最簡單,最接地氣的真實報道去進行創(chuàng)博,極大地簡化了新聞的拍攝和制作,轉而關注的是新聞事件的內容是否具有廣泛的傳播性,是否能夠產生分裂式的傳播效果,更注重跟群眾的互動,這種形式其實為新聞傳播打開了新的大門,推動了新聞傳播向著平民化發(fā)展。
在廣播新聞的播放過程中,與聽眾之間的互動性差,雙方的交流形式有限,難以真正了解受眾群體以及他們的評價。而新媒體形成的直播通道則提高了受眾跟直播間之間的互動,無論是彈幕互動還是直播內容的評論留言都是實時數據,有助于幫助廣播電視臺獲得對于視頻直播質量好壞、內容深淺的及時了解,而且主持人還可以及時就某一留言進行回復,加強了廣播新聞跟受眾之間的及時互動性,同時也讓廣播新聞有了及時引導輿論的效果,保證了廣播新聞傳播中的正向價值體現。
在信息時代下,無論是4G 的全面運用還是5G 的逐步推廣,其實都對實現短視頻傳播提供了技術支撐,短視頻不同于圖片和文字,對于流量的消耗很高,網絡的穩(wěn)定性是保證受眾觀看流暢性以及時長的關鍵。以往很多受眾不愿意看新聞短視頻跟網速不穩(wěn)定,流量消耗大有很大的關系,但是現如今4G 的全面運用以及5G 的逐步推廣使得流量不再是限制受眾觀看視頻的影響因素,因此短視頻的新聞傳播方式越來越受人歡迎,發(fā)展速度十分驚人。
以往新聞視頻的拍攝需要有專業(yè)的團隊,需要有專業(yè)的拍攝器材,需要考慮腳本以及構思,遠非平常人能夠勝任的。但是現如今的短視頻拍攝要求則簡單了很多。首先有很多相關的短視頻平臺制作了很多對應的短視頻拍攝模板,其次就是受眾更關心內容,不再過分關注短視頻拍攝過程中涉及的場景轉換、腳本設置以及拍攝構思等,降低了對于專業(yè)人才的需求,打破了專業(yè)壁壘。現如今,無論是新聞記者、采編人員還是普通人,只要有手機就都可以拍攝,整體的難度降低了,新聞視頻的產出量更大,更看中的是內容之外的社交屬性,新聞短視頻成了人們溝通交流,關注探討的重要聚集地,更多受眾喜歡這種新聞傳播的方式,受眾基礎增加了,傳播力和時效性也就增加了。
現如今,對于新聞傳播的方式有了很多的改變,從傳統(tǒng)的電視傳播到PC 端各大門戶網站的新聞傳播,再到現如今手機端各大APP 以及短視頻平臺的傳播,新聞傳播的輻射面更廣,社會影響力更大,傳統(tǒng)媒體沒有被時代拋棄。但是它們的優(yōu)勢變得更加的單一,而短視頻以及手機端APP 等形成的新聞傳播形式則豐富了新聞傳播的多樣性,使得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形成了相互獨立、相互依存的關系。短視頻形成的新聞傳播本身就兼具有短平快的獨特優(yōu)勢,更具有網絡語言的特點,更符合年輕群體的喜愛,這種碎片化的短視頻播放更關注于單一的新聞事件,通過群體討論以及用戶思維的引導,使得短視頻更符合碎片化時間下進行片段閱讀的年輕人。而傳統(tǒng)媒體則需要在新媒體的沖擊下,深入思考,不斷更新理念,以積極的態(tài)度進行創(chuàng)新,認可短視頻,同時借助短視頻新聞傳播的方式去推動多樣化的新聞傳播形式的出現。比如打造精品新聞視頻內容,結合新聞熱點制作新聞直播,給予受眾更多了解新聞、觀看新聞的機會。
現如今,短視頻以及直播的形式十分流行,新媒體的發(fā)展速度越來越快,腳步越來越扎實,受眾群體越來越多,可以說已經吸收了傳統(tǒng)媒體行業(yè)超過百分之八十的受眾流量。這個時候,傳統(tǒng)媒體如果再不轉型升級,必然會被時代淘汰。這也迫使很多傳統(tǒng)媒體開始嘗試短視頻,嘗試視頻直播。但是,通過研究新媒體發(fā)展趨勢不難發(fā)現,新媒體中不同窗口對于流量的細分十分明顯。而新聞本身是以新聞資訊為主要傳播內容,如果想要獲取大量的受眾流量,顯然難度較大,對于節(jié)目內容質量以及呈現形式效果都是很高的要求,傳統(tǒng)媒體轉型需要從零做起,因此更需要穩(wěn)扎穩(wěn)打,不能激進求全。在這種情況下,針對新聞傳播的特點,更應該找到特殊關注點,不斷地打磨精細內容,深入研究短視頻以及直播的數據變化以及傳播規(guī)律,制作精品的視頻內容,靠著新聞的故事化以及畫面的動態(tài)性去吸引觀眾,不要隨波逐流,要沉下心,打磨視頻質量,提高視頻傳播效果。
而在新聞直播上更是如此,視頻直播內容的選擇要具有傳播性,要選擇能夠引起觀眾共鳴,激發(fā)他們愛國熱情、人生感悟、生活共鳴的內容。比如,可以以“2020 年東京奧運會”為主題開展視頻直播,全民體育以及民族自豪感足夠吸引大量的受眾流量,而地方新聞可以邀請以前的奧運冠軍或者是地方奧運金牌獲得者的父母等進行關于東京奧運會的視頻直播,以奧運健兒拼搏奮進為主題,結合東京奧運會的實時轉播,就某一奧運會項目或者是奧運會金牌得主的日常訓練、個人生活等進行直播報道,引發(fā)受眾群體的探討關注。這樣的視頻直播,首先具有傳播價值,其次現場的奧運會轉播畫面以及邀請嘉賓的講述視角都能夠讓觀眾聚焦奧運,聚焦金牌得主,以此來強化直播效果。
現如今,90 后以及00 后已經成了互聯網使用的主力軍,同時也成了新媒體作品產出的重要人群。而傳統(tǒng)的新聞傳播本身就不太符合這些群體的認知,因此要想有好的發(fā)展,就必須要跟進時代潮流,主動的邁入新媒體領域。“90 后”以及“00 后”本身對于新鮮事物接受能力很強,因此,新聞只需要及時的進行節(jié)目形式轉變,打破電臺節(jié)目的傳統(tǒng)形式,其實對于年輕受眾還是有很大吸引力的。而圍繞新聞視頻直播的強勢品牌去搭建多樣化的節(jié)目形態(tài)本身也是為了細分新媒體流量,滿足不同年輕群體的需求。
只有將新聞在直播上常態(tài)化開展,整個新聞節(jié)目才有可持續(xù)性,無論是短視頻還是直播的開展,都是要不斷沉淀內容,新聞節(jié)目在新媒體時代有了更大的曝光率,更多的關注度,本身對于新聞節(jié)目的內容也是很大的考驗,節(jié)目形態(tài)過于單一很容易給人疲倦感,而如果發(fā)布視頻少,直播頻率低,則容易流失觀眾。因此常態(tài)化的短視頻或者是直播,則需要保證節(jié)目具有可持續(xù)性觀看的價值。比如:天津廣播電視臺開設的“尋找身邊的網紅”的節(jié)目,本身將內容主題定為網紅,可選擇面廣,對于觀眾有很強的吸引力,而對于“網紅”的選擇則涵蓋方方面面,只要他們有故事,有才藝,自然也就有吸引力。以此豐富了觀賞性,保證了直播節(jié)目的可看性,很符合現如今的新媒體發(fā)展趨勢。
現如今,無論是抖音、快手還是西瓜視頻等短視頻平臺都有著十分龐大的用戶群體,如此龐大的用戶流量是保證信息快速傳播的根本,而這些平臺也已經搭建完成了視頻直播、流量變現、多樣服務等多重功能。對于廣播新聞等傳統(tǒng)媒體而言,有必要的進行快速轉型,搶占這樣的流量入口。而廣播類新聞要結合自己的優(yōu)勢進行短視頻以及直播節(jié)目的制作,要積極地搭建自己的抖音賬號、快手賬號以及西瓜視頻等對應的賬號,通過確定短視頻方向來制作相應的節(jié)目,通過短小有趣的短視頻吸引觀眾,積累傳播資源。在節(jié)目制作上要創(chuàng)新,要調研受眾的閱讀習慣,制作適合手機播放的相關短視頻等,以此來達到信息的快速傳播。這其實也是在為視頻直播的積累受眾,確定內容。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網絡技術和科學技術的蓬勃發(fā)展,短視頻逐漸受到更多受眾的青睞。其作為全新的新聞傳播載體和方式,符合當代受眾的視聽需求,突破時間、空間和專業(yè)的限制,促使廣大受眾參與到互動交流中,擴大媒體在社會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對實現我國新聞行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積極意義和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