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川 天津市寶坻區融媒體中心
移動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對于傳統新聞媒體造成較大沖擊,人們獲取新聞途徑發生變化,能夠利用手機中的新媒體平臺獲取各類新聞信息。但是,新媒體平臺中的短視頻新聞也存在各類問題,可能對公眾造成誤導。對此,需要對網絡短視頻和新聞發展方向深入思考,才能對行業發展起到規范作用,并對短視頻平臺的運營方法進行調整。
相比于傳統新聞報道一板一眼的固定形式與制作規范,短視頻新聞在表現方式上自由靈活,在滿足受眾碎片化閱讀方式的基礎上,將社會熱點以通俗化的語言傳遞給受眾,并且以靈活且不拘一格的剪輯方式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充分滿足用戶的碎片化需求。除此以外,短視頻新聞因為自身特點,可以擺脫圖片和文字的單一限制,用第一現場的直觀影像給用戶帶來強烈的感官刺激。許多短視頻新聞沒有任何固定的版式要求,直接采用最原始的現場畫面闡釋事實真相,讓受眾感受到新聞的真實性。
時效性永遠是新聞報道的重中之重,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以及信息技術的加速發展,人們對于信息時效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媒體受制于傳播手段的局限,往往傳播時間段單一。例如電視、報紙等媒介,每天的播出時間段和發售時間段固定在早中晚,這種更新速度遠遠達不到當今社會的要求。反觀移動短視頻新聞,各大新聞媒體可以通過自己在抖音、快手等平臺的賬號,隨時隨地發布突發事件的新聞。而用戶也可以隨時隨地的觀看和轉發,新聞內容快速傳播。短視頻新聞因為自身短小精悍的特點,并不需要太多的加工和渲染就可以制作完成,大大節省了制作時間,使傳播和更新速度大大加強,極大滿足用戶希望便捷獲取信息的心態。
社交性是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重要特點,也是滿足當今用戶需求的必要措施。以往的傳統媒體習慣于單線傳播,忽略了觀眾的能動性,使傳受雙方間很難及時互動。而當今的移動短視頻新聞則有所不同,用戶在觀看短視頻新聞的同時,可以通過評論、點贊、轉發的形式參與其中,最大限度地滿足自身交互需求。受眾在對新聞內容進行反饋討論的過程中,參與到新聞的二次傳播中來,加強了新聞信息的傳播效果,增加了新聞信息的影響力。同時,一些用戶的評論也會受到其他用戶的關注,成為熱評,這些熱評的關注度甚至會超過新聞內容本身。除此以外,原視頻在眾多用戶的轉發過程中,傳播范圍不斷擴大,影響力大大提高。
新媒體時代,無論是新聞內容,還是傳播形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想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應當明確短視頻新聞的定位,始終將受眾擺在主體位置,關注他們的真實想法,創作真正貼近用戶心理的內容,切實增強用戶黏性。首先,短視頻新聞傳播應當明確傳播定位。通常而言,短視頻新聞有兩種主要呈現方式。一種是借助抖音等一系列短視頻傳播平臺完成信息傳播。這類短視頻傳播平臺自身的用戶基數大、覆蓋面廣,社會影響力也較強,因此,無論是主流媒體,還是地方媒體,近些年都已陸續入駐這些平臺。第二種是開發自身專有新聞平臺完成新聞傳播。短視頻新聞傳播應當將優勢內容擺在首要位置,加大技術研究力度,實現新聞信息和互聯網技術的有機結合。其次,短視頻新聞傳播應當明確受眾定位。短視頻新聞和傳統新聞相比,無論是內容播放方式,還是用戶群體類別,都存在很大的差異。短視頻用戶群體普遍具有年輕化、個性化、垂直化的特點。男性和女性的興趣點有所區別,不同年齡段的群體有不同的內容偏好,評論和彈幕是當下年輕用戶發表觀點的主要方式等。在此背景下,媒體借助短視頻方式完成新聞傳播時,應當明確受眾定位,對用戶群體進行細分。例如從短視頻用戶的受眾特點、媒體目標受眾等方面展開分析;從用戶年齡、職業、地域環境等因素進行綜合考量。然后對新聞傳播內容和呈現方式進行調整和優化,以便更有針對性、更加精準地提供優質短視頻新聞。
網絡技術取得日新月異的發展,智能設備日益普及,人們生活當中能夠接觸更多網絡媒體以及網絡平臺,對于新聞信息的需求量也越來越高。利用網絡渠道發布短視頻新聞由于門檻較低,因此,各類同質化新聞數量越來越高,應該引起關注。為保證新聞信息質量,需要倡導原創內容,對于他人新聞設定轉載權限,通過有效管理,保證新聞信息獨特性,能夠受到社會關注的同時,為媒體運作管理體系的建立奠定良好基礎,控制擅自轉載事件的發生,提高短視頻媒體信息質量。由于網絡短視頻的多元化和開放性特點明顯,所以每個人都可成為新聞素材制作者和傳播者。主流媒體可為公眾發布積極素材,使得短視頻新聞內容更加豐富,激發受眾參與新聞信息創作,提高價值信息利用效率,為新聞報道渠道的拓寬奠定基礎,促使網絡媒體良性發展。
隨著國家對于新媒體平臺監管力度的加強,以網絡為載體的短視頻新聞內容更加優質,并且引發優勝劣汰的發展趨勢。對內容低俗并且涉嫌違規和違法平臺進行嚴肅處理,按照平臺監管法規以及對應機制對自媒體平臺的運營及管理進行優化,督促其調整內容,這一現象會催生新平臺欄目內容以及主播的出現,使得更多短視頻新聞會符合國家要求以及群眾需求。結合短視頻平臺用戶對于新聞內容的需求,在國家監管政策導向之下,未來網絡短視頻新聞會體現出更加鮮明的內容特點:第一,短視頻新聞內容方面和國家法規要求以及道德理念約束高度相符,新聞內容需要客觀真實,并且合乎法律規定,內容的傳播不會導致他人權益受到威脅,也不會出現歪曲事實或者對公眾進行誤導的問題,更不能出現低俗,和傳統道德以及核心價值觀相違背的話題。第二,短視頻新聞內容方面更加多元化,制作過程更加專業化,具有功能化特點。從短視頻長度方面分析,其短暫性特點不會改變,內容方面突出的是功能化、專業化以及多元化。從功能化角度分析,新聞內容的選取應該從用戶需求方面入手,便于用戶使用,比如進行轉載,還可對新聞格式進行轉化,通過局域網共享信息,還可在云端存儲,調取利用相對靈活。從專業化角度分析,短視頻制作過程,需要通過視頻的剪輯與處理,還包括內容的優化,體現制作過程的專業化特點。從多元化角度分析,主要是短視頻新聞內容方面,應該涵蓋教育培訓、餐飲旅游、健康保健、娛樂休閑、政治要聞、農業信息等內容,這樣才能滿足更多受眾需求。
短視頻新聞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最大優勢就是交互性體驗。用戶在觀看短視頻新聞的同時,可以通過評論、點贊、轉發的形式參與其中,最大限度的滿足自身交互需求。但在當前的短視頻平臺中,許多新聞媒體賬號并未重視與用戶的互動交流,尤其是傳統媒體,很少在評論區回應觀眾的問題與看法,更多的是用戶與用戶之間的互動。長此以往,短視頻帶來的交互性將名存實亡,用戶體驗感也會下降。對于這一問題,新聞媒體應該牢固樹立用戶優先的意識,在每條新聞評論區中,都對網友最關注的問題以及最具代表性的意見進行回復,拉近與用戶的距離感,如此不僅能提高用戶的積極性與參與感,也會增強用戶的使用黏性。除此以外,針對少部分價值取向不正確的評論,媒體賬號應該進行適當管控,通過積極引導,避免錯誤思想擴大化,對社會產生不良影響。而對于短視頻平臺而言,應該健全用戶的身份標識,通過設置用戶記錄頁面,對用戶的獲贊數、評論數、轉發數等互動次數進行記錄,使互動參與度更高的用戶獲得獨特的身份標識,從而樹立優秀典型,吸引更多的用戶參與到互動中來,最終形成普通網友、意見領袖、媒體機構之間的互動生態圈。對于短視頻新聞的發展而言,應永遠將用戶的體驗感擺在重要位置,依靠自身交互性的特點,不斷增強用戶的使用黏性。
在互聯網時代,移動新媒體的興起,短視頻新聞成為面向大眾傳播的全新新聞形式。為保證對于此類新聞的規范管理,需要將其納入國家級傳播物以及廣電新聞的監管體系當中,并制定對應法規,完善監督體系。當前,國家對于新媒體平臺的監管體系重新塑造有全新認識,并且認為完善監管體系十分必要。未來短視頻新聞的網絡傳播會由國家的權威部門進行主導,并制定相關法律,保證監管過程有所依據。同時,和社會媒體、公眾、資深人士之間全面聯合,并對于平臺主播、短視頻平臺、用戶等進行全面管理。與此同時,在網絡技術快速發展過程,可通過計算機程序或者機器人對于短視頻中的新聞信息嚴格審核,保證信息真實性,審核力度的加強也是未來發展主要方向。
第一,雖然短視頻新聞具有諸多優勢,但廣大群眾對其真實性仍然存疑。短視頻新聞需要提高真實性,從而提高群眾信任度,獲得更多的認可。第二,為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不僅需要持續進行內容的優化,同時還應打造互動平臺,提升用戶的黏性,擴大短視頻新聞的影響力。第三,在提升制作能力的同時,強調質量把控的重要性,為監督機制的進一步完善奠定基礎。第四,在短視頻新聞生產環節,智能編輯技術的應用可降低生產的時間成本,為短視頻新聞的快速、及時傳播提供了保障,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及互聯網技術可實時處理海量信息數據,使新聞產品更加貼近受眾閱讀習慣。
新媒體時代,短視頻新聞已然成為新聞信息宣傳的必然發展趨勢。對于各大媒體而言,應盡早開拓短視頻版圖,把握發展契機。在遵循媒介素養與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利用移動短視頻新聞的交互性、實時性、便捷性,為自身發展謀求出路。除此以外,無論是平臺還是新聞媒體,都應在發展短視頻新聞的同時自糾自查,堅持以內容建設為發展中心,牢固樹立用戶思維,并制定嚴格的內容審查制度,只有從根本上發現問題改正問題,才能為短視頻新聞的發展創造適宜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