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威 內蒙古自治區展覽館
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各種各樣的展覽展示項目逐漸開始在商業領域、博物館、科技館等被開發,充分滿足了現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和文化需求。在對展覽展示項目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通過多媒體技術的實際應用,既能夠確保展覽信息的充分完整傳遞,同時也能夠讓人們從觸覺、聽覺、視覺等多方面與產品進行互動,大大提高了展覽展示效果,同時也充分滿足了人們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
多媒體系統融合了大型投影儀、球形屏幕、計算機等聲音影像設備,不僅能夠對巨大信息量進行展示,且所占空間較小,借助顯示屏或投影儀等多媒體技術,能夠呈現出多種多樣的組合方式,同時也能更加便捷的與展臺設計進行結合,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計算機網絡是應用最為普遍的多媒體設備,通過計算機網絡不僅可以進行信息瀏覽和查詢,同時還能進行問卷調查,具有較強的互動性,因此,在現代化展會當中,對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十分廣泛,實踐過程中,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對文字、圖像、聲音等元素進行綜合應用,通過文字、聲音以及動態畫面可使展覽更具生動性和趣味性,使觀眾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產品信息。另外,通過多媒體技術,還能帶給人們身臨其境的良好感受,使畫面音效的逼真性大大提升[1]。
多媒體技術主要是通過三維動畫、三維全息電影以及場景重建技術等進行展示,打破了傳統展覽展示設計的限制和束縛,使觀眾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穿越時空,對當時的景點、風情、人物、片段等進行直觀感受,實現了影像與復原場景或文物的高度統一,無論是歷史事件、人物、細節還是環境,都能夠被真實再現,大大提升了展覽展示的感染力,與此同時,也能將很多抽象化內容進行具象化處理,帶給觀眾以身臨其境的良好感受[2]。
在展覽展示項目當中對多媒體技術應用,可實現對過往事件的再現,它一方面能帶給人們帶來身臨其境的良好感受,另一方面也能為觀眾帶來強有力的視覺沖擊。例如,在對南京大屠殺這一歷史事件進行重現時,借助數據處理技術、光電技術、聲音技術等,可實現在展廳當中重現瞬間消逝的人像和空蕩的水滴聲,使觀眾們能夠更加直觀的感受那種慘絕人寰的痛苦,提高對南京大屠殺這一歷史事件的認識和了解,且通過這種強有力的視覺沖擊,也能夠引發觀眾對于歷史和現實的深度思考。
與傳統的展覽展示項目不同,基于多媒體技術的空間展覽展示能夠為觀眾提供更多的信息獲取途徑,既強化了產品與觀眾之間的互動,同時也拉近了兩者之間的關系,這些都并非傳統展覽展示手段能完成。在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之下,能夠將觀眾的聽覺、視覺等多種感官調動起來,使其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與產品相關的信息,并接收到產品的展示主題,豐富了觀眾的信息獲取形式和渠道[3]。
多媒體技術改變了單向式展覽和靜態化展覽的方式,能夠讓觀眾在較短的時間內捕捉到關鍵信息點,從根本上避免了觀展疲勞問題的發生。與此同時,借助多媒體技術,還能讓陳列展覽在形式和內容方面達到高度統一,通過凸顯展覽重點,拉近觀眾與歷史人物、歷史文物以及歷史事件之間的關系,使展覽層次得到大幅度提升[4]。
展覽展示項目具有教育傳播、文化宣傳等重要功能,隨著社會大眾觀展需求的不斷變化,展覽展示項目也要從單向靜態傳播向多向互動傳播方向轉變,為觀眾帶來多感官、多維度的信息交互體驗,對以往被動灌輸的狀態進行改變,不再單純依靠展示柜、展示架等進行展示,而是要通過碰撞、視聽等多種方式獲取信息,拉近產品與觀眾之間的關系,強化兩者之間的思想活動和情感共鳴,通過這種方式既能夠強化觀眾的審美體驗,也能夠讓其主動的反饋和接受信息。基于多媒體技術的交互界面,能夠為觀眾提供一個接觸性平臺,觀眾可以結合自身的感官感受,對項目信息進行接收,并及時作出反饋,真正實現人機交互。例如,在科技展覽項目當中,通過立體動態仿真技術、傳感跟蹤技術以及三維圖像技術,能夠為人們提供一個虛擬環境,觀眾可以在這個虛擬世界當中完成駕駛、飛行、漫步等虛擬化交互式體驗,充分調動了觀眾的觸覺、聽覺、視覺神經,更加貼近于觀眾的真實感受。隨著視頻拍攝器、紅外感應器等技術的不斷發展,還可以在受眾與環境、受眾與產品之間建立聯系,充分凸顯多媒體技術的參與性、沉浸性等特征,使觀眾能夠在參觀展覽的過程中獲得情感需求的滿足,并引發自身對于產品的深層次思考,大大提高展覽展示效果[5]。
展覽展示項目通常需要向觀眾傳遞大量信息,通過多媒體技術的實踐應用,能夠提高空間重構設計效果,向觀眾傳遞更多價值信息,打破了項目的空間限制,在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之下,還可以將展覽展示設計作為建筑空間設計中的一部分,通過打造豐富、多樣的展覽空間造型,對信息進行傳遞,以滿足觀眾的審美情趣,確保各種信息的廣泛傳播。例如,在對《花舞森林與未來游樂園》這一作品進行展覽的過程中,首先可將鏡子安裝在展覽空間四中,之后借助鏡面反射效果和燈光媒體將視覺落點集合,打造如迷宮一般的展覽空間,人們在參觀的過程中不能依靠正常視覺來辨別真實空間界限,形成了變化莫測、豐富多樣的空間視覺形象,在這一空間當中,人們可以漫步、行走,所接收到的視覺形象可經過大腦迅速反饋,從而獲得獨一無二的觀展體驗。與此同時,人們在進入展覽空間之后,既能通過物理空間對意象感受進行獲取,同時還可通過虛實結合的場景對不同尋常的感受進行獲取,虛幻空間的池塘主要是依靠在封閉空間當中注水形成,之后借助體感系統和投影系統制作魚群和水面光暈,觀眾們在這一虛擬空間漫步行走時,能夠感受到魚群在周圍游動,同時還能看到水面漩渦,進一步延伸和拓展了展覽空間的意象層次。由此可見,通過多媒體技術的實踐應用,不僅能夠對空間進行重構,同時也能夠為觀眾帶來豐富的視覺感受[6]。
在展覽展示項目設計工作當中,通過電、光、聲等多媒體技術的聯合應用,能夠對展示空間當中的特效和燈光進行控制,以打造出異彩紛呈的空間氛圍,提高信息的動態化、立體化展示效果。以上海自然博物館為例,在對展覽展示項目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通過多媒體技術的創新應用,能夠為觀眾提供一個沉浸式展覽劇場,其中的內容包括、逃出白堊世紀、地球的力量等,通過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能夠打造出逼真的展覽場景,使觀眾能夠在這一虛擬空間當中獲得別樣的視覺感受,借助立體化視頻材料,觀眾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融入虛擬環境當中,獲得沉浸式觀看體驗[7]。與此同時,觀眾還可以結合自身喜好進行視覺轉化,從而獲得更加豐富的視覺體驗,在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之下,還可以對虛擬化立體空間進行打造,打破了真實空間的束縛和限制,為觀眾帶來一種身臨其境的良好感受,從而更加直觀地理解自然歷史和自然演變。隨著現代化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展覽展示項目當中應用的多媒體技術類型也越來越多,借助這些技術打造出來的空間場景,經常會讓人們難辨真假,觀眾可以在時空當中自由穿梭,既豐富了視覺體驗,同時也讓人們感受到現代科技的日新月異。在傳統的展覽展示項目設計當中,經常會以建筑墻體為背景幕布,借助3D 投影技術展現空間場景特效和燈光,但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4D 投影技術應運而生。通過這一技術,能夠讓觀眾獲得更加真實、直觀的體驗,豐富了展覽展示項目層次,同時也調動了廣大觀眾的觀看興趣。在未來的展覽展示項目當中,還可以對虛擬現實技術、幻影成像技術、4D 投影技術等進行聯合應用,在為觀眾提供獨特視聽盛宴的同時,也能大大提高項目展覽展示效果[8]。
為了更好對生物地貌進行展現,可以借助音頻、動畫、圖像等多媒體數據庫,對地質分類、動植物形象以及演化過程進行展現,帶給觀眾一種身臨其境的良好感受。與此同時,也可以結合展覽展示的內容,對與之相關的互動游戲和背景知識介紹進行制作,通過動畫視頻等方式讓觀眾自主選擇,加強與產品之間的良性互動。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讓觀眾對產品產生親切感,同時也能調動起參觀積極性。在對傳統生活狀態、科技、人文、傳統工藝、自然等進行體驗的過程中,通過多媒體技術的輔助應用,能夠激發人們的創造潛力和想象力,這種基于多媒體技術的交互式陳列展覽,更加有助于調動青少年兒童觀眾的參觀興趣,是博物館實施人性化教育的重要手段[9]。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對多媒體技術在展覽展示項目中的實踐應用進行探究。總之,多媒體技術是現代科技不斷發展的重要產物,將其應用于展覽展示項目中,既能滿足現代人們的多樣化、個性化觀展需求,同時也能大大提升項目展覽展示效果。傳統的項目展覽展示基本以靜態化方式為主,不能夠調動觀眾的觀展積極性和興趣,而通過多媒體技術的輔助應用,能夠拉近觀眾與展品之間的關系和距離,同時也能調動其觀展興趣,因而建議在今后的展覽展示項目當中進行推廣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