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昱奇 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發展傳播學是研究大眾傳媒如何推動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發展的一門學科。1958年,美國學者丹尼斯·勒納出版《傳統社會的消失:中東的現代化》后,發展傳播學逐漸走入了大眾的視野。勒納將大眾傳媒視為高度組織化和專業化的社會機構,對現代社會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1]。1964年,施拉姆還提到:“有效的信息傳播可以對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可以加速社會變革的進程,也可以減緩變革中的困難和痛苦”,再次了強調信息傳播對發展中國家的重要性。中央電視臺推出的大型勵志真人秀節目《了不起的挑戰》十分符合發展傳播學的理論核心,這檔節目讓明星們深入到普通勞動者的工作和生活場景中,完成一系列艱難的任務,讓每個觀眾都能真切體會到各行各業的不易并產生情感共鳴,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發展傳播學的核心理念,以此推動社會進步和國家發展。
1.平凡人的榜樣力量
大眾傳媒所傳達的價值觀對受眾影響巨大。現代社會,一些明星的身份地位、金錢財力與其能力并不匹配,各式各樣的節目卻一直將明星當作大眾偶像,并將其包裝成完人呈現給大眾,一些分辨能力不強的受眾則很容易受媒體影響,價值觀偏頗,做一些不切實際的明星夢,這是一些媒體的不當宣傳所導致的消極后果。而《了不起的挑戰》中很多期節目的主題都是關乎于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其更加注重于呈現平凡人的普通生活,從他們身上發掘榜樣的力量。
2.關注環境保護
進入21世紀后,全球極端天氣災害頻發,一些國家的經濟和人民生活受到極大的挑戰,環境形勢越來越嚴峻,環保問題已逐漸成為各個國家的重要問題,大眾媒介在環保理念宣傳這一方面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但以往媒體對于環境保護的宣傳主要是以科教片或公益片的形式進行宣傳說教,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和參與性,過于死板,很難引起公眾的興趣,進而達到預先所期待的社會效果。《了不起的挑戰》這一節目的出現是一個轉折點,他將環保理念融于節目中,寓教于樂,傳播正確的環保理念。
3.以國家利益為重
丹尼斯·麥奎爾曾提出:“媒介的社會責任優先于媒介的權利和自由,媒介必須把國家的發展目標(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因此,大眾媒介必須以國家利益為重,切實服務于國家與社會。《了不起的挑戰》深刻的踐行了丹尼斯·麥奎爾所提出的這一理論,節目背景中國家符號隨處可見,將國家放在了首位。在“了不起的消防”這一期節目中,由于特邀嘉賓公開發表侮辱大陸、支持港獨的言論,導演得知這一消息后立馬在原節目的基礎上刪掉了三分之二,實在刪不掉的則用馬賽克遮擋得嚴嚴實實,節目自始至終都未出現過該嘉賓的臉。
1.嘉賓模式的轉變
以往真人秀的焦點主要在于明星嘉賓,大多都是明星按照劇本表演出受眾想看的樣子,表演痕跡過重不夠真實。明星只是生活中的極少數,普通人才是世間的大多數,而平凡人的生活才是社會的中心。即使有些節目加入了“素人”元素,融合的不夠好,依舊無法發揮其應有的效果。《了不起的挑戰》真正將明星與素人融合起來,素人已不再是節目路人或次要人物,而是明星們的老師或生活中的榜樣,素人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恰恰是素人生活真實的展現,更能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進而引起大眾對節目傳達重要主題的思考,達到大眾媒介推動社會發展的積極效果。在“極限打工”一期中,每位明星在體驗自己工種時都有相應的師傅,每位明星都褪去了自己身上的光環,勤勤懇懇的向老師請教學習,相互之間亦師亦友。而明星與素人之間所有的對話、狀態都真實的反映出來城市底層勞動人民生活的局促,也讓國家與社會關注到了這一群體的困境。
2.字幕解說的轉變
施拉姆強調信息傳播對發展中國家的作用,他提出:大眾傳媒能夠提高人民的抱負,拒絕被命運擺布;也能夠執守社會規范,使人不敢輕易逾矩[2],為國家發展創造有利的氣候。除去說話內容的同步字幕,字幕解說也是真人秀節目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對整個節目的畫面、聲音、嘉賓情緒、感受等其解釋補充作用。符合場景、畫面的字幕有助于提升觀眾觀感,以往節目的解說字幕大部分都追求活潑靈動,傾向于營造一個輕松的氛圍,增加節目的趣味性和觀感。而《了不起的挑戰》中的后期字幕,轉變往常以輕松娛樂為主的基調,以傳播主流正能量為主線。例如節目利用“唯有付出血淚與汗水,才能將命運掌握在手中”“做自己的勇士”“唯有踏實的生活,才能讓付出在黃昏時收獲”等一系列正能量的字幕解說,來傳達給觀眾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大眾傳媒利用這一議論評價類的字幕解說,向受眾潛移默化的灌輸勤勞、勇敢、感恩、環保等中國傳統的優良品質,營造出一個和諧友愛的社會,為國家發展提供有力的氣候氛圍。
施拉姆曾提出大眾傳媒傳播信息能有效促進國家發展的觀點,強調信息傳播對發展中國家的重要性,“有效的信息傳播可以對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可以加速社會變革的進程,也可以減緩變革中的困難和痛苦。”[3]現階段,一些真人秀節目過于注重經濟效益而忽略了社會效益,一味地去迎合觀眾進而導致節目低俗、無腦,而這些節目的熱播無法推動社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因此,未來的真人秀節目必須樹立“國家”觀,以服務國家,推動社會發展為主。節目的主題可以國家為主,例如傳播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宣傳國家大政方針等,將節目環節與國家文化方針融合起來,讓受眾在觀看娛樂節目的同時增強對我國各方面的了解。節目還可以將國家元素軟植入到節目中,例如以軍隊、消防訓練營為真人秀場地,將國旗、軍人、國歌等作為背景畫面、背景音樂等,潛移默化的增強民眾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對國家的認同感。另外,真人秀節目可以利用媒介的議程設置理論,通過在節目中提供信息或者安排相關的議題內容,將公眾的注意力轉移到國家現階段的發展方向或者政策實施上,有利于公眾對國家發展及政策的理解事實,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
美國社會學家丹尼斯·勒納提出大眾傳媒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有:傳媒信息、普及教育、參與政治、輿論監督,并強調大眾傳媒不僅能刺激“移情性格”的產生,還能將這種人格傳播至全社會,即在國民中普及此種人格,故稱為現代人格的“奇妙的放大器”[4]。現階段,一些真人秀節目為了娛樂而娛樂,最終總會走向“娛樂至死”的深淵。
因此為了避免這種局面,真人秀節目必須要以教育為主線任務,融娛樂與教化為一體,對社會公眾發揮教育引導作用。例如節目可以設置一個具有教育意義的主題,用新瓶裝舊酒,用各種娛樂環節或內容生動有趣的展現節目的主題,即避免了教育主題內容的上綱上線,又使節目鮮活有趣,讓受眾在歡聲笑語中得到教育,培養出現代化的人格。真人秀節目還可以精心制作一些模擬現實的娛樂環節,例如以上下兩層的集裝箱度假來模擬溫室效應的產生與危害讓觀眾看到環保的重要性、讓嘉賓模擬商人參與從進貨到售賣的整個流程讓嘉賓及觀眾都深刻體會到做生意的不容易等,用娛樂的方式重塑社會價值,發揮大眾媒體的教育意義。另外,真人秀節目可以將正能量話語貫穿節目始終,例如每一個娛樂環節后都加一個字幕總結,展示一些正能量的話語,引起人們的反思,升華主題。
格伯納在培養理論中指出:大眾傳播媒介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受眾的世界觀,如果媒介對客觀世界進行客觀的、真實的、全面的反映,就可以對培養受眾健康全面的世界觀價值觀有積極作用,倘若媒介對客觀世界進行了偏頗的描述,則會歪曲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從而形成不正確的世界觀[5]。因此,大眾傳媒必須樹立“真實”觀,客觀全面的反映整個世界。如今一些真人秀節目的重點放在了“秀”上,光鮮亮麗的明星按照劇本在熒幕上秀出觀眾所期待的樣子,短期內或許會得到一些收視率,但缺乏真實、內涵的節目始終無法在新媒體時代站穩腳跟。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未來真人秀節目的第一要義永遠是“真”。對于明星嘉賓,真人秀節目一定要拋棄劇本,展現他們最真實的一面。全面記錄明星們在面對突如其來情況時的真實反映,真實記錄他們完成艱巨任務時的害怕、苦悶、不滿,越是真實我們越能感受到環境任務的危險艱巨,也越能讓我們充滿勇于挑戰的勇氣與信心。對于素人嘉賓,依舊要最真實的記錄他們的生活狀況以及人物性格,他們最真實的笑容、話語才是最感染觀眾、引起情感共鳴的地方。真實中見真知,只有最客觀真實的呈現,才能讓每一個受眾真切的體驗人生百態,繼而達到真人秀節目的本來計劃所達到的社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