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彩娟 郴州市廣播電視臺
融媒體趨勢深入發展,驅動電視新聞工作模式的轉變,要求電視新聞記者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和業務能力,保證新聞采訪的有效性,逐步完善整個采編工作。因此,相關電視新聞記者,要認清融媒體發展形勢,不斷提升自身業務能力,積累采訪經驗,提高采訪技巧,進而提升電視新聞平臺綜合競爭力水平。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驅動傳統媒體快速向前,實現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在互聯網載體下,實現新聞信息共享,進一步提升新聞信息傳播時效;為更好保證新聞信息傳播效果,對電視新聞記者綜合素質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包括敏銳的洞察力、應急反應能力、扎實的知識儲備以及對新技術的運用能力等。因此,相關電視新聞記者,要與時俱進、不斷開拓進取,優化新聞采訪方式,善于利用新媒體發展契機,助推新聞事業的發展。就電視新聞記者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面臨的挑戰看,因互聯網環境的開放性,用戶信息容易遭到泄露,因此,增加了采訪難度。同時,就電視新聞記者自身職業素養來看,部分電視新聞記者綜合素質不高,業務能力參差不齊,尤其在新聞內容制作的過程中,也有存在夸大事件信息的情況,嚴重挑戰了新聞的權威性和真實性,導致錯誤的社會輿論,未能正確引領社會價值觀,對電視新聞工作產生了負面的影響[1]。另外,電視新聞記者采訪前的準備工作不充分,難以發揮自身的職業素養,嚴重影響到被采訪者的情緒,降低了電視新聞采訪工作質量;加之,電視新聞記者隨機應變能力不高,在新聞采訪中靈活程度不夠,采訪模式較為單一,遇到突發狀況時,隨機應變能力差,進而影響到新聞采訪工作質量。
新聞信息傳遞方式,直接關系到新聞后期制作質量,受眾更加傾向與媒體之間產生互動和交流。因此,電視新聞記者要基于受眾視角出發,轉變傳統的采訪方式,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不斷在實踐中創新采訪技巧,秉持先進的理念,基于源頭把控新聞信息的真實性,保證新聞信息傳播時效,同時,要求電視新聞記者善于挖掘采訪背后的故事,提升新聞時效的同時,保證新聞信息傳遞效果,傳遞社會正能量,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引領公眾的價值觀。
融媒時代下的電視新聞記者,在開展采訪工作時,需將新聞信息真實性和時效性作為采訪的重中之重,將新聞采訪技巧作為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的必經之路,進而提升新聞記者的專業技能;并在新聞采訪前,做好充足的準備,以自身較高的業務能力和采訪溝通能力,獲取高質量的新聞線索,保證電視新聞節目的播出效果,滿足受眾的需求。另外,電視臺方面,需抓住融媒體發展契機,加速推動新媒體和傳統媒體之間的融合,比如現場性的新聞采訪場景中,電視新聞記者要善于抓住新聞事件本質,挖掘其背后的內涵,最大限度的還原事件真相,發揮出電視媒體的優勢[2]。為此,電視新聞記者,在實際采訪中,通過明確采訪目標,可提升采訪價值,保證新聞信息傳遞真實性,并通過新聞信息的傳播,啟發社會大眾思考;同時,電視新聞記者,有計劃的開展采訪工作,可進一步明確新聞內容及采訪對象;另外,采訪記者秉持客觀性原則,作出積極正面的引導,避免摻入個人的主觀觀點,保證輿論正確導向,滿足受眾的信息需求。
要想成為融媒體時代中一名優秀的電視新聞記者,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秉持創新的理念意識,充分做好的采訪準備工作,結合新聞信息內容羅列采訪大綱,準備攝像機、直播相關的專業設備等,保持高度的敏銳性和應變能力,及時應對電視新聞采訪中突發狀況。同時,要善于利用網絡平臺,收集和整理新聞信息內容,優化新聞內容發布方式,保證電視新聞播出效果;進而推進電視新聞采訪工作順利進行。
融媒時代快速發展,對電視新聞記者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包括新聞采訪技巧、后期編輯制作、剪輯能力等,要求新聞記者能夠熟練操作各項多媒體設備,靈活運用新聞APP等新媒體工具。同時,在新媒介工具運用過程中,加強與受眾之間的互動,實時反饋受眾的意見,并作出具有針對性的改進策略,切實滿足公眾新聞信息需求,進而提升公眾的參與度,拉近公眾與新媒體之間的距離。
公眾在融媒時代下,接受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更加多元化,為保證新聞信息傳遞時效和傳播的真實性,電視新聞記者要善于尋找新聞線索,挖掘新聞事件背后的故事,可通過電話及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方式獲取信息,進一步拓展信息渠道;同時,電視新聞記者,要在良莠不齊的互聯網環境中,保持高度的是非辨別能力,從海量的信息資源中,整合有價值的新聞信息,挖掘新聞線索,進而保證新聞信息內容的真實性。基于受眾獲取信息的途徑多樣,為避免受眾被錯誤輿論誘導,電視新聞記者,要在第一時間掌握輿論導向,發布具有權威性的新聞信息,引領社會大眾正確的價值觀;另外,電視新聞記者,要規范自身的語言行為,秉持科學、嚴謹的態度,在創新采訪方式的基礎上,靈活運用采訪語言,加強與公眾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營造良好的采訪氛圍,以極強的親和力貼近公眾,并促使被采訪者在一個輕松自然的環境的接受采訪,更好體現電視新聞記者自身較高的綜合素養,基于人性化視角出發,著重考慮被采訪者的切身感受,同時,增強公眾的體驗感,進而保證電視新聞報道效果[3]。融媒體時代下的電視新聞記者,必須創新采訪思維,樹立新媒體思維意識,積極學習采訪技巧,并在新聞采訪中,不斷積累自身的工作經驗,切實保證新聞信息時效性和真實性,注重對新聞內容細節的把控,提升自身的審辨能力,以公眾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報道新聞內容,更好與新媒體銜接,驅動新聞事業健康長遠發展。
良好的采訪環境,可放松被采訪人的身心,穩定被采訪人的心態,例如,在地震事件采訪中,被采訪人處于不安、恐懼心理狀態下,電視新聞記者在采訪中,獲取到的信息內容,則更傾向于直接和質樸的表達方式;在后期搜救過程中,被采訪者形態相對穩定,針對采訪問題的回答,則傾向于保守。因此,在不同的交流環境中,被采訪者對問題的回答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差異性;電視新聞記者要注重采訪空間的把控,靈活運用采訪技巧;善于挖掘采訪人的興趣點,基于被采訪人的興趣愛好出發,營造良好的采訪氛圍,保持融洽的交流氛圍;常規采訪中,被采訪者受多種因素影響,較為拘謹,記者獲取到的信息內容質量也會相對的下降,為更好激發被采訪人的表達熱情,需要在前期準備工作中,全面掌握被采訪人的背景資料,避免在采訪中出現失誤現象,進而提升新聞采訪效率[4]。為保證新聞采訪效果,電視新聞記者,要善于運用問題引導方式,加強提問設計,運用自身豐富的采訪經驗,加強對采訪者的引導,保證整個新聞采訪過程順利進行,更好幫助被采訪人,理清采訪思路,展現電視新聞采訪記者較高的職業素養和業務能力。
另外,電視新聞記者,要善于運用網絡手段,借助網絡平臺,進行新聞采訪,以更加新穎的新聞采訪方式,調動被采訪者的情緒;融媒體時代下,網絡載體成為新聞信息傳遞的主戰場,電視新聞記者要善于利用網絡平臺優勢,及時更新熱點新聞話題,并根據網絡平臺互動情況,掌握公眾對已經接收到新聞信息的態度,進而加強電視新聞記者反思,最大程度上提升新聞采訪工作價值,豐富新聞采訪內容。在新一代網絡技術支持下,融媒體時代下的電視新聞事業,蒸蒸日上的發展,在現代化科技手段支持下,為電視新聞事業發展創造了更大的價值空間,為電視新聞記者,提供了創新、創作、創意契機,電視新聞訪記者運用大數據技術,對受眾偏好、興趣進行分析,促使新聞信息報道發揮出現實意義;同時,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持下,提高了電視新聞采訪工作的便捷性,增強電視新聞記者與受眾的互動性,提升受眾在網絡平臺上的活躍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電視新聞采訪工作質量,保證電視新聞播出效果。
電視新聞采訪工作的核心要素之一是新聞信息的真實性,電視新聞記者作為新聞信息傳播的有效載體,要想在融媒體時代下展現自身較高的職業素養,必須加強與新媒體的融合,認清自身的職業屬性,并在電視新聞采訪中,展現較高的采訪技巧,加強對信息源頭的分析和識別,善于篩選優質的新聞信息,確保向公眾展示有效的新聞信息,抓住受眾的眼球,提高新聞類節目的播出質量。基于傳統的新聞采訪形式,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因此,電視新聞記者,要積極順應融媒體時代新聞采訪的工作特征,優化新聞信息收集和整合方式,有效協調同被采訪人之間的關系,避免在電視新聞采訪工作中出現人為錯誤問題,密切關注被采訪人的心理動向,并在規范新聞信息發布行為的基礎上,擴大新聞宣傳力度,更好滿足公眾的需求。
綜上所述,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記者采訪工作,要與時俱進,緊跟融媒體發展趨勢,基于長遠視角,創新電視新聞采訪工作模式,豐富新聞采訪內容,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為公眾傳播真實性的新聞信息,滿足受眾需求的同時,驅動新聞事業健康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