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迪 宋永全 何團喜 廊坊師范學院音樂學院
高校師范專業的聲樂教學是十分重視實踐性、應用性的音樂學科,多聲部表演唱作為聲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的質量與效果直接關系到高校師范專業聲樂教學的質量,關系到高校師范專業所培養的未來教師隊伍的音樂素養[1]。加強多聲部表演唱在高校師范專業聲樂教學中的實踐研究,探索有效的優化路徑,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和現實意義。
隨著我國高校改革的不斷推進,高校擴招人數的不斷提升,高校師范專業的生源數量不斷擴大,相應的在其文化素養上具有比較大的差異性[2]。這就使得高校師范專業教師在聲樂教學中需要面臨眾多基礎水平比較參差的學生,教師的教學壓力比較大。在目前部分高校師范專業的聲樂教學中,存在著教師隊伍不健全、教師自身的音樂素養不足等問題,難以有效適應當前教育改革的發展需求。
對于聲樂教學來說,學生的多聲部演唱能力是重要的教學內容,也是聲樂學習者所應具備的重要素養。多聲部演唱能力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音樂素養,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重唱、合唱等的相關表演,學生掌握的多聲部演唱能力,能夠成為學生快速融入到鋼琴伴奏的伴奏織體中的助力[3]。這一點對于音樂表演者具有重要價值,能夠使表演者在演出時不會因為伴奏問題而影響其正常發揮。
就目前大部分的高校師范專業聲樂教學的教學實踐而言,往往更加注重學生獨唱能力的培養與教育,在多聲部表演唱的教學上比較缺乏,這種教學現狀對于師范專業的學生培養是比較不利的。長此以往,高校師范專業的畢業生在多聲部表演唱能力上比較缺乏,當演唱多聲部音樂作品時,在音準和節奏方面也難以有效把握,不利于培養出優秀的多聲部演唱表演者[4]。
對于高校師范專業聲樂教學來說,聲音訓練是基礎和重要環節[5],多聲部表演唱是聲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就目前高校師范專業聲樂教學的教學實踐來看,教師能夠充分認識到聲音訓練的重要性,但是在聲音訓練中具體的環節上有比較強的主觀傾向性,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教學。例如由于部分高校師范專業聲樂教學中存在著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相應的教師擅長哪一部分,在教學中就更加偏向于哪一部分的教學,長此以往形成了教學中的閉環,多聲部表演唱在聲樂教學中就更加得不到重視。這種教與學的突出矛盾,要求高校師范專業聲樂教學實踐中必須優化和加強多聲部表演唱。
在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的當下,音樂素養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加強和完善多聲部表演唱在高校師范專業聲樂教學中的教學實踐,能夠有效提升高校師范專業聲樂教學的質量,促進高校師范專業學生更好的提升藝術素質,使其音樂能力的發展更加全面、綜合,而音樂素養的提升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未來成長都具有重要價值[6]。對于高校師范專業的學生來說,是未來教師的重要儲備力量,其音樂素養、音樂能力的提升,對于素質教育的推進具有重要價值。
音樂作為重要的兼具審美與教育意味的重要元素,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綜合素養具有重要價值,對于高等師范院校音樂教育來說,其主要培養目標是面向中小學的音樂教師,加強多聲部表演唱在高校師范專業聲樂教學中的教學實踐,能夠在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的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有利于社會實踐創新的有效發展,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作品的二次創作,使學生更好的理解音樂創作、提升創作水平,有利于提升師范學生的競爭力。
在當前高校師范專業聲樂教學中,往往更加重視獨唱,在“單旋律”的教學實踐上比較豐富,在重唱、合唱教育上有所缺失,在多聲部表演唱的教學實踐上存在不小的短板。這種情況帶來的后果就是相當一部分高校師范專業的學生,以及中小學的音樂教師在多聲部演唱上表現不佳,于是我國少年及兒童的合唱以及重唱在一些國際大賽上鮮有收獲。對于高校師范專業的聲樂教學來說,其主要的教學目標在于培養高素養、高水平的音樂教師,提升我國未來教師隊伍的音樂素養,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多聲部表演唱能力教學實踐質量和效果的提升。
縱觀世界范圍內優秀的音樂教學專業,其聲樂教學在課程設置上都十分重視“視唱-重唱-合唱”的多聲部歌唱教學課程的設置。當前我國高校師范專業聲樂教學在課程體系上和教學實踐上主要采用傳統的聲樂小課模式,缺乏專業、完善的多聲部表演唱教學體系的建立,在教學實踐上也比較孤立,沒有形成有效的教學合力。
當前高校師范專業聲樂教學的多聲部表演唱課程,在教材的選擇上比較有限,往往將合唱教材作為多聲部表演唱的主要教材,教材的豐富度、完整度等方面都比較欠缺。同時一些高校師范專業的音樂教育在師資隊伍上也比較薄弱,自身缺少優秀的多聲部表演唱的教師力量,于是在多聲部表演唱的教學中存在不小的困難。
作為教學實踐的重要指引,教學目標起著導向性、方向性的作用。加強高校師范專業聲樂教學中多聲部表演唱的教學實踐,要根據師范專業的特點,以及音樂教學的教學大綱及進行課程設計和目標設置。要進一步突出師范性、應用性,不斷改進和優化聲樂教學。對于高校師范專業的聲樂教師來說,在教學中,要認真備課,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能力。同時要加強對于學生的了解,對學生的音色、音質、聲部等特點充分了解,并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分配和安排角色,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對于多聲部表演唱的教學實踐來說,舞臺表演是教學實踐的重要方面,教師要通過多樣的教學形式,豐富的演出版本提升課程的可選擇性,是學生更好的適應多聲部表演唱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實踐中提升多聲部表演唱能力。對此教師在課程組織和教師實踐中,要充分發揮編導的作用,設計出適合學生的表演劇目。同時要注意幫助學生掌握歌唱技巧,在教學中要根據循序漸進、因勢利導的原則,扎實推進學生的多聲部表演唱能力,在教材選擇、音樂選擇、歌曲表現等環節都要做到有效的統一,幫助學生實現發聲技巧和音樂表現的有效統一。
作為重要表演藝術的聲樂教學,在課程實踐中需要大量的實踐與應用,學生在訓練中將抽象的聲樂理論知識內化、吸收,成為具體的音樂技巧和音樂能力。因此,教師在多聲部表演唱的教學實踐中,要基于學生一定的自由度和自主度,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使小組成員進行設計、合作、排練作品。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充分協商,最終選擇在小組成員能力范圍內的作品進行演練。這種模式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由學生進行討論、改編,也能夠有效的激發起學生的共鳴,使學生在進行多聲部表演唱時投入更多的情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表演能力和音樂能力。
在多聲部表演唱的教學實踐中,教學評測是重要的環節,教師要創新評價方式,以學生的能力進步、素養提升為主要的評價標準。可以采用音樂會的形式進行測評,由學生在舞臺上展示課堂上的所學曲目和自選曲目,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考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情況,也能夠很好的測試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音樂素養。
就目前的多聲部表演唱在高校師范專業聲樂教學中的實踐現狀而言,存在著重視不夠、體系不全、教材不足等問題,在教與學上有著比較突出的矛盾。事實上,多聲部表演唱作為聲樂教學的重要內容,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未來高校師范專業聲樂教學在發展過程中,要積極更新理念,提升對于多聲部表演唱教學的重視,創新教學方式,增強多聲部表演唱的師資隊伍建設,為優秀音樂教育工作者的培育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