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揚 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隨著互聯網時代不斷發展,媒介融合成為當今主流媒體發展趨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媒體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導致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挑戰①”。近年來,黨和國家不斷加強對融媒體的建設,縣級融媒體作為鞏固發展基層宣傳文化陣地,推動媒介融合、加強主流輿論建設陣地成為當前主要任務,移動化、可視化的平臺為政務+服務全覆蓋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技術支持。雖有技術支持,但縣級媒體從內容生產到傳播全過程都會帶有一定地域差異性,各區域發展水平受地區影響存在較大差距,收入來源單一,受眾意識片面,社會覆蓋面小,功能定位和自身定位不明確,新聞生產內容不足,有價值的新聞線索有限,報道資源相對匱乏。打通基層服務“最后一公里”,改變傳統信息傳播方式,是當下值得思考的問題。
融媒體在內容生產方面,和傳統媒體單一的傳播方式不同,它的生產內容應具有多元化特征,縣級融媒體在新聞生產過程中,部門不同,所針對的側重點不一樣,沒有形成統一的管理和標準,會造成新聞資源浪費以及內容重點偏差,采寫編方面溝通性較少,資源通融性不強,內容和資源不匹配。同一個新聞事件在新媒體矩陣促進下應該是從各個方面涵蓋。在內容生產方面不能突出公共服務的作用。正因為融媒體并不是一種簡單的媒介實體,它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更廣泛的平臺,一種更先進的理念,需要做到一次采集,多元傳播,多種方式,內容應通過新媒體矩陣打造的更為全面,達到活躍基層輿論陣地的目的。
融媒體在自身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容易走入一個誤區,只重經濟效益而忽略了文化效益,平臺經濟是基于數字技術,需要平臺支撐,把生產端和消費端、產品和服務結合起來,品牌概念定義模糊,一些品牌方只局限于用戶的需求,用戶通過社會化的媒體矩陣和雙向信息傳播獲取資訊。這就造成部分電商濫用平臺經濟,擾亂融媒體和市場秩序,品牌的內容不再是單方面的傳達,而是雙向互動的模式,并要求具有對受眾負責任的意識,品效合一,直至品銷合一。
縣級融媒體受到當地財政影響,開設的新媒體賬號不規范,內容更新速度慢,缺乏時效性,這也是當下融媒體發展過程中一個普遍的問題,優質內容少,用戶在一定程度上會流失,縣級融媒體建設本身的意義就是改善中國基層輿論場的情緒生態,通過官方平臺深入基層,提升基層群眾用戶活力,但是內容上基層容易生搬照抄中央新聞聚合體平臺的內容而缺乏當地自身特色,沒有明確的受眾定位,用戶在接收內容上無差別性,缺失原創環節,只是簡單的將傳統媒體的內容通過剪輯拼湊在一起,加工、合成。信息主要從省一級融媒體中心傳播,各級媒體轉發下載,傳播效果不明顯,重復傳播現象嚴重,語態缺乏創新。
融媒體作為黨和國家的基層喉舌,在應對變幻莫測的熱點問題和突發公共性事件時,處理不及時,沒有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報道策略邏輯不嚴密,在表達方式上容易引起不良社會輿論,例如成都四十九中學生墜樓事件,部分官媒缺位,沒有起到輿論引導作用。事件發生以后,以“紅星新聞”“封面新聞”為首的本地媒體集體缺位,沒有起到媒體輿論引導的作用,使得輿論場不斷失控,謠言滿天飛。除本地媒體缺位以外,“澎湃新聞”“新京報”“南方都市報”等媒體進行目的性、臆測性報道,影響社會公眾的正確判斷。在互聯網時代,面對和應對網絡輿情,是政府部門不能回避的必修課,是必須轉變的思維,也是必須掌握的技能。融媒體在輿論應對方面,尚未形成清晰思路,不能平衡好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
融媒體要加大策劃水平和統籌能力,以“新聞+政府+服務”的整體思想作為首要發展目標,搜集和探索有價值的新聞內容,根據每個地區實際情況做出相應調整。因此,媒體內容與媒體技術協同發展最重要的就是創新。在創新過程中,要以技術作為重要支撐,以提升用戶的閱讀興趣、創造相應價值等為關鍵點,結合地區經濟、政治、文化實際情況,以優質的內容吸引受眾,如遇到前文提出的熱點問題或是重大突發公共事件做到不失語,作為官媒,第一時間要準確捕捉關鍵信息,了解事件的起因以及經過。打造具有地區特色的欄目,以受眾的需求作為基礎,深入了解基層群眾喜聞樂見的內容,對于用戶,可以按照年齡段劃分適時推送不同的內容,運用差異化的推送方式層層遞進,增強用戶粘性,在進行新聞內容生產的過程中,將黨和國家弘揚的主旋律通過多種形式,提升地方媒體影響力,進一步提高傳播能力。
融媒體的時效性更強,各種媒介包括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相互融合,海量信息在短時間內被大量傳播,使受眾能夠第一時間從當下了解及時訊息。對于新聞工作從業者的素質要求水平較高,因為作為新聞的把關人,對于信息的加工和篩選工作就成為重中之重。需加強采、編、播、制,提升業務技能水平以及新聞敏感性,按照融媒體的時代發展需要,不斷加強創新意識,可以外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對新聞工作者進行技術指導。除此之外,從業人員必須加強政治敏銳性,對于國家重大事件、社會熱點問題要有清晰地政治方向把握,想立足于受眾,必須以正確的人生觀、思想觀、價值觀做向導,進行正向化新聞事件引導,要有較強的文字編輯能力,重大事件要具有新聞嚴謹性,融媒體具有較強的信息互動性,受眾對于信息的反饋影響融媒體之后的發展方向,針對不同的用戶需求推出個人化信息定制。因此,從業人員應該具有良好的受眾交流互動能力,能夠靈活地與受眾進行交流,讓受眾感覺到這條信息背后工作人員的誠意,以獲得受眾的認可,并且對定制化信息產生用戶粘性,進而長期訂閱,擴大受眾影響范圍。融媒體技術的應用使信息內容的表達方式更豐富,新聞采編人員要根據網絡大數據,了解受眾的需求,對信息內容進行多角度挖掘,通過多層次的編排展現出信息豐富性,恰當融入網絡語言,加入更多元素豐富閱讀方式,以滿足受眾個性化、多樣化的信息需求。
中宣部在2018年9月20日發布文件部署融媒體建設工作,2020年底基本要實現全國范圍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全覆蓋,中宣部這一舉措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作為黨政機關和群眾溝通的橋梁,必須做好輿論監督工作,對于國家政策采用多種形式的報道方式進行有效解讀,堅守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強化責任意識,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融媒體可以開設關于問政的專欄,為群眾解讀國家大政方針,針對不同的報道題材、形式、選題進行有效分類,新聞初稿完成后,由專業人員負責把關內容,如有需要修改的地方,進行會議研討后方可修改。對于受眾反映的問題集中收集并解答疑惑,如有需要整改,第一時間逐層反映上級部門并且及時關注輿論動態發展,上層機關應掌握輿論的主動權并積極引導群眾的意識形態,促進新聞輿論生態的和諧發展。
增強城市服務的功能,不斷創新媒體形式,融媒體平臺可重點打造生活服務以及城市資訊平臺,加強媒體聯動,繼續推進大數據建設,從技術、體制機制、政策、內容、資金、人員調整方面入手,不斷完善平臺基礎設施建設,根據用戶不同需求進行精準定位,在廣告投放和新聞內容推送方面加大注意度,注意同用戶的互動形式,各級融媒體的消息匯聚當地的“中央廚房”,打造加固全媒體矩陣,“互聯網+”的本質是密切關注用戶需求,提供用戶所需要的產品和增值業務,所以,在平臺建設方面,加大算法對內容推送的比重,優化傳播效果??h級融媒體應節目研發、技術支撐、內容分發、媒資共享加強平臺建設,產業不斷創新,實現媒體受眾共贏原則。
媒介融合時代,縣級融媒體的建設應不斷推陳出新,增強創新意識,緊緊圍繞國家大政方針和用戶需求,做好國家和受眾傳遞新聞的橋梁,健全體制機制,不斷深入到人民群眾中,增強為人民服務意識。根據區域性差異打造特色產品,讓文化“接地氣”,擴大傳播內容的受眾,創新多元媒體形式,在融媒體建設過程中,如果發現問題需要及時修改,反思新聞在生產過程中需要改進的方面,善于捕捉新聞,不斷對比找出差距,更好的建設當地的“中央廚房”。新聞事實想要更好的引起群眾共鳴,必將立足于人民群眾,服務于人民群眾,做好新聞的把關人。
注釋
① 關鍵.“國培計劃”教師培訓項目的實踐與反思——以 2015“國培計劃”內蒙古自治區中西部農村骨干教師項目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學科),2016(19):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