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璇
在金融產業飛速發展的今天,相關行業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與金融學畢業生的能力存在著供需間不平衡,這種不平衡加劇了學生就業難的困境。本文主要探究OBE理念下的教學方法改革,給專業轉型升級提供一定參考,以推進高校畢業生能力與競爭力的提升。
一、OBE教學理念概述
Outcome-Based Education,簡稱OBE,是一種以成果為導向的教學理念,也可稱作能力導向、目標導向或者需求導向教育。該理念由美國學者、教育心理學家 William G. Spady在1988年提出。在二十世紀90年代,美國、澳大利亞和南非率先把該理念應用在教學中,隨后幾十年,該理念也逐漸被其他歐美國家或地區接受并應用。OBE理念有別于傳統的教育強調以“輸入”為主,OBE理念更加注重“成果”的考察,即學生在學習之后真正獲得的能力,而并非僅以卷面分數考察。因此,在評估學生學習成果的維度上,OBE理念往往不采用傳統的成績常態分配方式,而是用能力水準來描述學生的學習成果,即學了課程之后能夠做什么,而不是簡單的考察學到了什么。學生和教師將更多的關注到學生的自身進步,而不是單純的用分數來量化。基于這個理念,教師應該采用全新的思路設計教學過程,以成果為導向,對教學過程進行反向設計。雖然OBE理念已經出現了幾十年,但在我國的推廣程度有限,目前來講仍是一種較新的教育模式。這種以學生需求為導向的教育理念,可以令學生在學習動力、學習模式、評價考核等方面有別于傳統學習模式,達到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多方面提高。
二、OBE理論在金融專業人才培養上的應用
在互聯網+和大數據浪潮伴隨而來的今天,我國的金融業正邁向多元化發展序列,金融行業對于人才的渴求與日俱增。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金融與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等的聯系更加緊密,具有國際化、科技化、特色化發展,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的特點。在近幾年的校園招聘中可以看出,企業對于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要求逐年增高,學生既要具備扎實的金融知識和經濟視角,還要具有從事金融實務工作的能力。按照以往的單一的金融專業思維來設計教學,在今天的社會角逐中已不具備核心競爭力。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出來的金融專業人才應當符合市場預期,具有相當的競爭力。金融行業最青睞的是兼具金融知識、團隊意識、實踐能力和國際視野的復合型人才。
OBE理念打破傳統的課程設計思路,以需求為導向設計課程,主要步驟如下:
首先,分析金融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通過對國家政策的分析、解讀,往屆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查、教師在企業的實習、校企合作單位的訪談等,了解金融行業對人才的最新要求。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專業建設路徑等必須從現實需求出發,采用逆向思維來進行專業建設。其次,根據調研的結果,進行分析、論證,設計出符合市場預期的人才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重新確定各部分知識結構的比重,刪減合并陳舊的、重復性的課程,加入順應發展的新課程,使課程體系與人才培養目標能夠精準對接。近年來,以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為代表的金融科技在金融行業各個領域中的應用日趨廣泛,培養科技型金融人才將會是金融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因此,金融科技類的課程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處于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再次,進行教學大綱和課程體系的確認,不同的課程具有不同的特點,教學過程的設計也應該體現課程的個性化,在這個環節中打破以往唯考試論的考核方式,融入更多對于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和考察。最后,考核與評定學生的學習成果,并與最初設定的畢業要求進行比對,發現學生的進步與不足,同時對教學過程進行多元化評價,并動態追蹤學生進入職場后的表現,不斷修正與改進專業定位,解決程體系設置頂層設計問題。
三、基于OBE理念的教學過程設計
OBE理念所倡導的以學生為主體,是以課程設計來體現的。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再是簡單的灌輸知識,而是引導學生調動起自身的學習能力,掌握學習方法。教師不是課堂的主角,更多的應該是一個引路人的角色,在課程伊始,引導學生明確自己的目標,幫助學生對學習內容和方法做出合理的規劃,激發學生的創新性與明辨性思維。這對于教師來講并不簡單,意味著教師在授課中需要加入多種教學輔助手段,將課堂打造為目標導向型多維學習活動。
第一、創新教學方法
根據對企業的調研和數據研究,企業對于新員工最看重的能力中,實踐能力排在第一位。金融專業學生畢業后求職的三大領域是銀行、券商和保險公司,因此,在課程設計中,應加入這三大領域基礎工作的實操訓練。以銀行為例,畢業生進入銀行后一般會在支行從事柜面或者大堂經理等基礎工作。教師在設計實訓課程時,可以有效利用金融理財實驗室,指導學生完成模擬銀行工作的內容,包括金融基本技能、理財業務、客戶營銷等,在實訓系統中,帶領學生完成理財規劃的一系列流程。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可以接觸并熟悉初級的銀行業務,并且可以達到自我管理、自我學習和自我提升的目標,完成所學金融知識向實踐能力的轉化。此外,在理論課上,可以安排一定的時間,由學生來進行經濟社會熱點話題的介紹和討論,由老師進行點評,其他學生參與打分,將學生的演講內容與演講能力等計入考核結果。教師以這種看似輕松的方式,有效的鍛煉了學生對信息的搜集、整理能力,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學生在每一次的匯報中得到能力、素質的進步,這是OBE理念的精髓。目前由諸多教育科技公司打造的線上教學系統也可以很好地輔助教師來豐富課堂內容。例如,在授課中可以借助慕課堂、雨課堂、騰訊會議等,打造線上線下互通的教學模式。
第二,重視案例教學
金融專業有著較強的實踐性,但是現實中金融行業的發展往往會領先于書本上的理論,課堂上重講授、輕實務的授課方式,導致學生的知識轉化率不高、就業能力不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模式,根據該課程的目標設定,加入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實際價值的案例,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讓學生真正的接觸到金融實務。同時,在設計案例的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循序漸進、逐步深入的增加案例的復雜性和難度,讓學生產生逐漸在進步的獲得感。大多數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案例分析的興趣比較高,利用案例教學的效果也遠勝對知識點的直接講解。教師對案例的引入形式基本上可以分為三種:第一、案例講解。對于一些重點難點知識,教師可以結合案例進行講解,加深學生的理解。在案例選擇時,應盡量挑選與知識點相關度高的典型案例,以便于對知識點的解讀。第二,案例辯論。對于一些經濟的概念,可以設計與之相關的辯題,讓學生分為正反兩方進行辯論,提高學生對問題探究的興趣,同時鍛煉表達能力。第三、案例討論。教師可提前布置相關的案例以及問題,讓學生參與討論,回答問題或表達自己的觀點,整個過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負責引導和評價。該類型案例的難度應適中,既要適應學生的學術水平,又避免因難度太大打消學生的積極性。該類案例教學法可以在課堂上形成良性互動,是目前被廣泛采用的方法之一。
第三、創新考核方式
我國高校現階段采取最多的評估學習成果的方式是考試,用分數來量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該方式的優點是規則統一、方便執行,缺點是養成學生唯分數論的固有思維。在OBE理念下,評估學習成果不應單一的采用考試一種方法,而是應將知識與能力的考察有機結合起來,建立動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以鍛煉能力為主、考試為輔,讓學生保持進步,而非一味追求分數。持續改進,是OBE理念的核心之一。那么,教師在設計考核點時就不應以試卷作為考察的主要方法,而是要打破常規,構建一種動態立體化的機制,旨在促進學生不斷改進學習方法,教師改進教學手段。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應該在符合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的框架內實施,嚴格實施評價過程,制定評價升級方案,建立成果導向型評價常態化機制。對于實踐化教學來講,評價不能僅僅是試卷分數,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全流程的評價,包括課堂表現、課堂參與度、學習能力、進步幅度等,注重學生的學習成長過程。在成長性的考察上,應特別注意,每個學生個體的基礎不同,應避免絕對化評價,引入相對化評價機制,對每名學生自身的進步程度進行縱向評價。
在這種評價體系下,學生不再以追求應試成績為首要任務,而是追求既定目標的完成度與完成質量。在該種評價體系中,教師的主觀感受會作為一部分評價標準,教師擁有一定限度的自由裁量權,必須秉持公正性和客觀性來進行評價。該體系對教師的考核方案設計和自身能力水平要求也比較高,盡量避免同一類學生在評價分數上出現誤差。OBE理念的考核方式本意不是為了區分學生的能力強弱,而是對標學生個體的成長性,側重于縱向維度而非橫向維度。這種理念在以應試教育為主的今天,是有一定阻力的,未來還需要不斷對其進行完善,使考核機制更加的合理化。
四、結語
實踐能力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核心。以OBE教育理念為驅動,對照行業崗位要求,細化金融學專業學生的人才培養目標,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多維度成長,更是能夠向社會輸出有用人才。未來,在教學過程中,將進一步圍繞構建金融專業核心能力,重構人才培養方案,完善課堂教學模式,細化考核方式等,最終實現金融專業深化改革。
(作者單位:沈陽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