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煒校 李燕玉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社會的日益進步,現代生活節奏也隨之加快,人們消費水平也提高,對生鮮食品、冷凍食品以及藥品的需求也與日俱增。網上購物、生鮮電商、蔬果配送等成為受大眾歡迎的新型消費,因此這些消費的運輸環節至關重要,為保證這些商品的高品質和高安全,并滿足顧客的需求,中國的冷鏈物流行業也快速發展起來。但由于我國冷鏈物流起步晚,發展較慢,與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本文通過研究中日兩國冷鏈物流發展狀況及趨勢,比較兩國冷鏈物流的發展差距,總結我國冷鏈物流行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概括了我國冷鏈物流產業發展的啟示和總體思路,為促進我國冷鏈物流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一、引言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也隨之更新,對于食品,不局限于解決饑餓問題,更要求其質量高、口感佳以及有營養,因此對冷鏈物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冷鏈物流也在不斷地發展進步以滿足消費者更高的消費需求。近幾年很多國內電商平臺以此為契機,不斷投資冷鏈物流行業,擴大自身業務范圍,創新投資領域。從行業發展上看,我國冷鏈物流市場的規模正在擴大。然而現實卻很殘酷,我國冷鏈物流行業仍存在很多問題。作為世界上水產品冷鏈物流系統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日本在制冷設備系統、冷藏冷凍技術、運營管理、市場成熟度方面的成就在世界遙遙領先,他們的行業發展經驗將對我國冷鏈物流的發展起到重大作用。
二、中國冷鏈物流現狀及發展趨勢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生產和城市市場以及現代化流通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在蔬果、乳制品、肉類、水產品生鮮食品的運輸過程中,冷鏈物流發揮著突出作用。目前,中國冷鏈行業還處于一個粗放、發展不均衡的狀態,缺乏可以整合資源的大企業,整體規模相對較小,標準規范服務運營體系并不完善。而且冷鏈行業主要是價格競爭,對于價值競爭水平難以達到,尚處于初級階段。
(一)冷鏈物流設施設備
在成熟的冷鏈物流中,冷庫處于中心位置,但我國冷庫供需難以實現有效銜接,基礎設備也處在弱勢地位,它仍處于初始階段的低水平狀態。目前我國冷庫保有量為世界第三,但人均冷庫容量遠低于日本等發達國家。2019年,我國冷庫容量達6053萬噸,同比增長16%,新增冷庫容量為815萬噸,國內冷庫壓縮機組需求量達到9.8萬套、冷庫設備市場規模增長至127.44億元,從目前的發展形勢來看,我國冷庫建設穩步向前。而冷藏車發揮著交通工具價值,從2015到2019年冷藏車的市場銷量增長顯而易見,是不斷遞增的。截止到2019年,我國冷藏車數量約214,700輛,同比增加了34,700輛。
(二)冷鏈物流技術與標準
中國冷鏈物流技術目前處于起步階段,相對于國外較為成熟的技術還存在較大的進步空間。我國將制冷、冰溫、蓄冷、食品加工工藝等技術使用在了物流的生產加工環節;并在運輸環節采用了制冷技術、層間技術、制冷技術和多溫度共分配技術。除此之外,還將食品儲藏技術和冷藏技術應用到儲藏和銷售兩個環節。在銷售過程中,甚至使用了食品質量檢測技術,借此來保證食品安全問題,保護消費者的權益。我國在節能技術、預冷技術、速凍技術、冷庫安全技術、冷藏運輸技術、物流信息化技術等幾個方面發展比較落后,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正在跟上世界冷鏈運輸技術體系發展的步伐。
(三)冷鏈物流政策支持
近年來,隨著冷鏈物流市場的擴大,政府也逐漸認識到了其對于整個社會經濟以及社會進步的重要性,為保障冷鏈物流行業的良性發展,政府出臺了各類冷鏈物流的相關政策。主要包括農產品運輸、生豬運輸、疫情期間的冷鏈運輸、冷鏈基地建設、冷鏈設施及其他冷鏈物流相關內容等。此外,政府和相關部門還出臺大量政策鼓勵和支持冷鏈物流產業的發展。其中人們最關注的食品冷鏈生產經營衛生規范目前已審核通過,該規范將作為食品衛生安全方面的國家規定發布實施,這是冷鏈物流行業首個強制性標準。
三、中日冷鏈物流對比
(一)生產流通過程
由于中小規模農戶在日本農業生產占主導地位,農產品結構分散、農戶進入市場的成本高,故日本農協會建立了大型農產品加工基地。中小農戶在收割后將產品送至農協,農協會在產地冷庫對初級農產品進行預冷處理并分揀包裝,然后通過冷藏車運送至中心批發市場進行拍賣,售出后立刻通過冷藏車運送到靠近零售商或連鎖超市的冷庫,最終送到消費者手中,這一完整過程通常在1-2天就能完成。但中國的農業合作組織尚處于探索、發育的階段,存在著諸如管理制度、法律政策缺乏等一系列問題,難以像日本農協會那樣對整個農業生產和流通過程進行統籌,還未起到實質性作用。與日本不同,中國小且分散的農戶在收割產品后,紛紛進入市場將產品販賣給小販,然后再經過鄉販、縣販、批發商、農貿市場的一系列傳遞,才能最終達到消費者手中。這一過程中,由于缺乏農產品整合主體,參與者過多,碎片化嚴重,使得物流復雜程度高、環節多、成本高、效率低。
(二)法律法規
日本冷鏈物流發展歷程經歷了在1921年中央頒布市場法,1960年對12種農產品實現進口自由化推動冷庫發展。1965年水俁病事件敲響冷鏈物流的警鐘以及1967年豬肉進口自由化促進了靠近產地的冷藏發展。1977年領土領海法的頒布,1991年實現牛肉進口自由化,2003年確立食品安全基本法,2010年食品流通法等政策推動冷鏈物流從個體冷鏈配送向共同冷鏈配送方向發展,在此期間靠近消費地的冷庫分配中心也隨之而生。與之相比,我國政府一直扮演著“支持、宣傳、鼓勵”的角色。大型冷鏈基礎設施(如冷存儲)的構建僅由物流企業和私人資本完成,很難快速建立和運營冷鏈物流??偟膩砜?,中日冷鏈物流差距較大的原因在于日本冷鏈法律法規健全,且政府直接投資冷庫,因此其發展迅速,進入平穩發展期。而中國冷鏈缺乏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政府以支持鼓勵為主,發展滯后不規范,仍處于發展初期。
(三)市場集中度
經過幾十年的優勝劣汰和產業整合,日本的冷庫運營行業已經達到了相對較高的集中度,并進入了一個穩定的發展時期,向集約化方向發展。 2015年,排名第一位的日冷集團在全國范圍內擁有 76 座冷庫,冷庫容量為 1430千噸,相當于412 萬立方米,在整個行業中占比為 14%,是日本冷庫行業巨頭企業。日本冷庫行業集中度雖然不及美國,但其集約化程度遠超中國。根據我國冷鏈物流聯盟和中冷協會聯合進行的全國調查數據,我國百強冷庫企業的庫容占冷庫行業的56%,遠遠低于日本。
四、中國冷鏈物流與日本相比存在的問題
(一)冷鏈物流總體發展落后
中國冷鏈物流開始晚,規模較小、市場競爭混亂,冷鏈物流的設施和資源無法在區域間有效協調,資源難以最大化。冷鏈物流發展不平衡,行業規模和集約化程度低。業內專業化服務型企業規模較小,尚未形成完整、獨立的冷鏈物流體系。
(二)冷鏈政策及標準不完善
由于政府監管缺位,公路貨運市場競爭無序,從而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導致公路貨運市場無法向規?;?、集約化整合發展,最終影響到整個冷鏈物流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很多企業沒有按照國家標準執行,沒有通過全程冷鏈,企業成本低,進而產品價格相對較低,由于消費者難以分辨出產品是否達到了國家冷鏈物流標準而接受價格較低的冷鏈產品,因此對于正規企業來說是一種不公平的競爭。
(三)冷鏈技術和硬件設施發展滯后
我國冷鏈設施設備匱乏、地區分布不均勻,主要集中在東部發達地區,但是中部和西部地區,因其經濟發展水平較為落后,冷鏈發展明顯滯后。另外,我國的冷庫設備更新換代速度慢,使用年限長,功能有限,很難在控制溫度時達到精準。目前,我國掌握的冷鏈技術在應用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局限性,與國際先進水平相差甚遠。
五、啟示及政策建議
(一)加大對冷鏈物流行業的扶持
冷鏈物流產業的前期建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成本,而回報期卻比較長,單靠企業自主行為,是無法實現行業規模化、自動化、信息化發展。政府要將冷鏈物流產業發展好,就要科學規劃其行業的發展,并輔以政策鼓勵和支持,尤其是對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的大力扶持。政府部門要加大監管范圍和力度,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對產品進行全方位跟蹤,做好運輸過程中的質量檢驗工作。加大對冷鏈物流軟硬件及相關信息網絡覆蓋的投入和支持,鼓勵“互聯網+”農產品走向城市。
(二)進一步完善冷鏈物流法律法規和政策
任何產業的發展進步都離不開相關法律法規的保障和政策的扶持,2019年頒布的《道路冷鏈運輸服務規則》、《綠色高效制冷行動方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等多部法律法規和政策為冷鏈物流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缺乏法律法規約束,將導致冷鏈物流行業內部秩序混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冷鏈物流的優勢,肆意抬高價格或者以普通物流產品冒充,因此產品質量無法保證。因此,要規范這些不良行為,前提是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標準,使正規企業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規范內部秩序,促進冷鏈物流有序健康發展。
六、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了解中國和日本冷鏈物流行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并對比兩國在生產流通過程、法律法規、集中度這三個方面的差異。認識到我國冷鏈物流行業存在很多問題,當然也伴隨著很多的機遇。本文通過總結我國冷鏈物流行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系列相應的解決措施。為推動中國冷鏈物流進一步發展,我們要加大對冷鏈物流的扶持力度;完善冷鏈物流法律法規;提高冷鏈物流技術;健全冷鏈物流體系??傊滏溛锪餍袠I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們要審慎對待。
(作者單位:吉林外國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