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敏
[摘 要]民營企業如何走上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之路,是值得深入思考的課題。加強民營企業黨建工作,發揮黨建工作對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和保障作用,是民營企業黨建工作的目標宗旨。應明確思路、強化措施、構建保障機制,以高質量的黨建工作引領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民營企業;黨建工作;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D26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674-1722(2021)24-0001-03
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了“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并指出,“要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要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長期以來,中國的民營企業為中國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存在諸如粗放式發展、缺少規范誠信、自主創新不足、法律意識淡薄等問題。這些問題顯然不利于民營企業的長遠發展,與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時期高質量發展要求也有較大距離。
民營企業如何走上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之路,是值得深入思考的課題。它涉及許多層面,比如企業家的素質、管理水平、人才培養等。一些發展歷史比較悠久、具有一定規模的民營企業,許多在發展過程中成立了黨組織,為企業做大做強發揮了積極作用。這些企業深刻認識到,沒有黨的引領和支持,就沒有民營企業的發展。在新時期,民營企業想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就應對通過黨建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這一課題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包括新形勢下民營黨建的思路、措施和保障機制等。文章試著就此問題進行了一些探索。
一、思路
要想正確把握新時期民營企業黨建工作的思路,首先必須對高質量發展有較為準確的認識。民營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具有極其豐富的內涵,一是創新驅動。這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加大自主創新、提質增效,并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讓創新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二是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這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要注重綠色發展、健康發展,并助力行業和社會的進步,加強與包括股東、員工、客戶、行業、社會等共同發展的大局意識。那么,如何理解民營企業黨建在企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引領作用呢?
(一)黨建指引民營企業守正務實,走健康可持續發展之路
民營黨建工作有利于民企避免短期行為。“新時代非公企業的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目標是一致的,即促進非公企業健康發展,實現企業經濟利益、黨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社會責任的統一”[1]。企業文化對民營企業的發展影響巨大。而文化的根,不能背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否則就會失去生命力,走不長遠。舉例來說,國內一知名品牌,為了突出新產品的健康特點,宣傳時故意混淆某一成分概念,被媒體報道后品牌公信力嚴重受挫,極大影響了后續發展。如果說這個案例還僅是企業自身信譽和利益的損失,那么有些網絡平臺公司泄露數據,則會在侵犯用戶權益的同時還可能危害國家安全。民營企業如能深刻認識黨建對企業發展的指引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加強對政策法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的學習,讓正面積極導向的文化深植人心,或者民營企業在決策過程中能有黨組織的參與,就能在利益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避免類似的短期行為,不至于付出如此高昂的代價。
民營黨建在公司治理決策中也能發揮積極作用。近年來,為了引導企業規范健康發展,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涉及公司治理的政策法規,如信用建設、信息披露、安全生產、節能環保等,對民營企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黨組織可以充分發揮在公司治理中的指導和監督作用,著力為企業發展注入紅色基因、激發紅色動能;在實施中找準與公司治理的結合點,實現黨建與企業發展的共同進步。應當將這些要求轉化為企業健康發展的推動力,自覺看到社會發展趨勢和要求,甚至在新的政策法規出臺之前就調整應對,為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強的保證。
(二)黨建促進民營企業自主創新,不斷升級核心價值創造能力
為支持民企創新,國家不斷創造良好環境和條件。我國民營企業90%以上是中小微企業。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支持,還提出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并強調完善產權制度,這些無不為民營企業創造了更有利的制度環境。近年來,在黨的領導下,國家及地方各部門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服務企業創新能力也在不斷提升。如上海聚焦民營科技企業成長需求,建立完善了對創業企業的扶持與服務鏈、推動人才計劃向企業和青年科技人才傾斜、組織參與重大科技任務攻關、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等,這極大鼓舞了民營企業主動順應發展大勢,通過黨建助力轉型優化升級之路,包括向價值鏈高端提升、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注重質量品牌建設、進軍海外市場等,從而獲取更大發展空間和優勢。
黨建可以成為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抓手”,有助于更好地助力企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服務時代發展目標,結合企業實際把握好創新的著力點,避免無序擴張、盲目創新,有效加強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最終獲益的還是民營企業自身。
(三)黨建驅動民營企業凝聚發展合力,構建發展新格局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奉獻意識。這表明,民營企業應以更開放的胸懷,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并轉化為競爭力,實現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與過去不同,新時期民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靠單打獨斗是遠遠不夠的,不僅要有新技術、新產品,還要承擔更多社會責任,比如更和諧的勞工關系、推動行業進步、保護生態環境、助力國家戰略等,這些力量會匯聚形成企業新的競爭優勢,讓企業行穩致遠。
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已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可以助力企業構建更大的發展格局。一些民營企業已充分認識到這點,并提升到企業的戰略高度進行了頂層設計。比如紫丹印務是創業近40年的紫江集團旗下從事紙包裝業務的子公司,將黨建與創新、社會責任深度結合,在外賣盒新產品設計過程中,牢牢把握住“環保”要求,攻克了技術難關以紙代塑,產品一經推出,獲得了行業及市場熱烈反響,實現了業務的新飛躍。再如紫江的容器包裝業務,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結合企業開拓市場實際,在埃塞俄比亞投資設廠,成功打開海外市場,并與當地政府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展現了中國企業的形象。
二、措施
既然明確了新時期黨建引領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作用,那么民企黨建應在現有基礎上,應致力于以下方面的提升。
(一)將黨的先進思想與企業文化及戰略的融合推向新高度
對新時期民營企業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及戰略的融合,需要我們不斷提高認識。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承者,民營企業要通過黨建引領正確政治方向,樹立既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助推企業發展和良好氛圍的企業文化。作為國家及地方發展的建設者和參與者,企業要將發展戰略與社會進步聯系起來,自覺承擔社會責任,不斷豐富黨的先進思想內涵。要積極協調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加強合作共贏,促進社會和諧進步,共同推動企業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具體來說,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要積極推動建立黨組織,負責人及管理高層在條件具備時要積極發展入黨;企業要通過黨建制度的建立和不斷完善,及時組織學習并傳達好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引下,黨組織要參與塑造企業文化,并結合黨建工作加強企業文化建設;“要保證中國共產黨基層組織對非公經濟不僅僅在組織上,還要在工作上實現有效覆蓋”[2]。要通過制度的形式,確立民營企業黨組織參與公司決策與治理,為企業的重大決策建言獻策,確保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二)將全面發揮黨的領導作用與企業轉型升級更深度融合
企業的轉型升級不僅是指產品技術的創新,還包括服務創新、管理創新、組織創新、營銷創新等。民營黨組織在開展黨建活動時,要注重將黨建活動嵌入經營管理全過程,在推動企業自主創新、信息化建設、安全生產、節能環保、人才培育等各個環節發揮作用。民營企業開展黨建工作要講求實效,將黨建工作與企業創新與競爭力的提升深度融合,無疑將更加受到企業的重視,更好地體現出黨建對高質量發展的價值。
措施方面,可以充分發揮黨建的引領作用,積極探索黨建與業務工作融合機制,如積極培育“黨建+”工作品牌,根據企業重點工作設立“黨建+技術創新”“黨建+節能環保”等;要制定和完善黨建工作的考核評價機制,通過建立和完善科學合理的黨建工作評價體系定期衡量黨建實效,對于發現的問題及時修正;對在企業轉型升級中表現優良的黨建工作者、具有先鋒模范作用的黨員個人及團體要及時進行鼓勵,引導廣大黨員及群眾在崗位上爭作表率;黨建活動也要多設計圍繞企業創新及重點工作開展。
(三)將黨建資源與企業向上向善的力量進行更廣泛的匯聚
高質量的黨建與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是相輔相成的。民營黨建開展得好,在政策支持方面就可以有更多的傾斜,也會得到員工及社會各界更多的支持和信任,有助于企業營造良好的公眾形象。同時,民營企業參與的國家及地方發展項目、員工關愛、行業交流、社會公益等項目也會自然與黨建工作相結合來開展,促進民營黨建工作的提升。
就具體措施而言,一要通過黨建挖掘、培養一批有思想覺悟、又有能力、表現良好的兼職黨員干部人才。因為資源整合要靠人去策劃、協調、突破、組織等,而這些人通過鍛煉如得到黨組織的認可與激勵,也有利于公司多元人才的儲備;二要結合黨建開展豐富多彩的企業活動,加強凝聚力和認同度。民營企業要體現社會責任,可以從身邊做起,惠及自己的員工、所在的社區、消費者等,而且要長期堅持;三是開展黨建和公益活動要盡量結合企業的專業優勢。比如技術、產品、知識等,通過活動樹立良好的專業形象,更有利于提高企業品牌影響力。四要注重信息互通、資源共享。企業黨組織要與企業相關部門、行業主管部門、社會團體等廣泛建立橫向溝通渠道,匯聚更多力量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三、保障機制
為更好地發揮黨建對民企高質量發展的引領作用,增強民營企業發展定力,要在企業內建立和不斷完善黨建工作機制,為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一)參與議事機制
在民營企業黨組織通過“三會一課”,加強支部及黨員之間溝通基礎上,企業應當建立企業重大事項的黨組織參與議事機制。一方面,相關制度要列明決策范圍、程序及權限、執行及監督等內容,確定黨組織參與議事的權利與具體操作辦法,從而有利于黨組織了解企業最新發展情況及相關決策,并能從黨建角度提出建議意見。另一方面,黨組織可以主動就企業內部重大事項向企業領導人進行提議,注重廣泛征求意見,并及時將處理與反饋結果與管理層及黨員群眾進行充分溝通,從而加強企業決策治理的科學性。
(二)評價激勵機制
對于一些黨建基礎較好的民營企業,應當進一步健全黨建評價和激勵機制。可以每年針對黨組織在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文化凝聚力、企業治理能力、社會責任貢獻度、人才培養、綠色發展、黨建基礎工作、黨員群眾滿意度等方面的工作制定評價標準,并進行評價,對于表現優良者要加大激勵力度。還可以對參與黨建項目的相關業務部門及人員開展工作評價,對工作突出的同樣進行表彰獎勵。對于一些剛剛建立黨組織的中小型民營企業,則可以將評價激勵機制與企業年度各項考評工作結合起來,將評價標準分布在這些考評中,最后進行統計評價。等條件更成熟時再對該機制進行健全完善,如采用閉環式的考評方式等。
(三)人才成長機制
民營企業要高質量發展,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新時期民營黨建要與人力資源部門一起,通過人才成長機制助力企業優秀人才的成長成才。中小民營企業中,在一些情況下,有些人才因某方面特殊才能而獲得了較高職位,在承擔了重要責任的同時,個人能力仍需要得到多方面的鍛煉。黨建要吸引業務骨干成為入黨積極分子;通過搭建適合的黨建項目平臺,比如“黨建+節能環保”項目小組等,讓人才在多樣化的環境中得到鍛煉,尤其是加強對黨的認識、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企業文化的理解和認同,提升協調溝通等綜合軟實力,從而助力復合人才培養。人才成長機制也包括黨員干部的培養,不斷為黨組織注入新鮮血液。
(四)聯動溝通機制
為更好地加強與客戶、股東、行業、合作團體等的共同成長,民營黨建還應當建立對外的聯動溝通機制。如近年來各地政府積極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加強對民企的服務聯系,向民營企業提供政策、服務、資源及專項扶持等。民營企業也應當通過黨建建立對外聯動溝通機制,視不同的項目由相關部門與黨建聯絡員組成項目組,推動項目的落實和執行。民企黨建也應通過定期學習、主動走訪、積極對接資源等,主動加強與外界的互聯互通,并及時做好企業內部的溝通執行。
(五)經費保障機制
民營企業黨建要建立經費保障機制,從而將黨建工作有效轉化為企業生產力。民營企業的黨建形式以員工活動、優秀表彰等內部為主。新形勢下,黨建活動應積極走向社會,形式與內容會更加豐富多元,比如黨建工作與社會責任的結合,與產品推廣的結合,甚至與戰略發展項目相結合等,與社區、消費者、社會團體等的交流也會日益增多,企業要加大支持力度,從制度上進一步明確經費使用范圍和審核程序,既給予充分保障,讓黨務工作者無后顧之憂,也要加強審核,對預算及效果都要進行謹慎評估。
不進則退。民營企業踏上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這是時代賦予的使命,也是新的機遇和挑戰。今年正逢建黨100周年,也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讓我們用更積極的心態擁抱未來,實現自我突破的同時助力國家和社會的進步,這才是新時期民營企業的正確打開方式。
參考文獻:
[1]席軍良.非公企業黨建創新的三個維度[J].人民論壇,2018(24):96-97.
[2]朱茜.論非公黨建的組織重構與功能重塑[J].大連干部學刊,2019,35(01):45-49.